董苗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和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高中歷史教學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越來越重視,其中的情感教育重要,情感的培養需要在特定教學情境中來完成,將情境教學與情感教育結合是推動高中歷史教學水平提升的有效途徑。本文通過對高中歷史教學現狀的分析,進一步探討情境教學與情感教育相結合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情境教學 情感教育 高中歷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7-0069-01
引言:
高中歷史作為高中學科教學中的必修課之一,知識體系較為繁雜,時間性問題較為復雜,這也給學生歷史學習帶來不小的壓力,而多數學生在歷史知識的學習上也多是采取死記硬背,這一現象和問題的形成與傳統教學方式方法有著密切關系,傳統高中歷史教學模式下,教師注重對知識的傳授,往往忽略知識傳授方式的應用,從而形成了知識灌輸式教學模式。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情境教學與情感教育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逐漸成為高中歷史教學的新趨勢。
1.創設情境推動情感教育
教師在歷史教學中采用情境教學法,對激發學生歷史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1]。教師在教學情境的創設上應注意其情境的選擇要與歷史教學內容相適應,不能脫離教學內容和教材內容,明確認識到教學方法要服從于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不應將太多精力花在教學情境創設上而忽略了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如在學習《抗日戰爭》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情境教學法進行有效課前教學導入,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向學生展示與抗日戰爭相關的歷史圖片,同時播放相關的影視片段,以這種直觀形象的方式讓學生對具有年代性和距離感的歷史有更切身的體會,教師要注意在受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的教學效果的同時及時回歸到課堂教學,通過進一步的學習讓學生對抗日戰爭這段歷史背后所蘊含的歷史情感有更深入的認識,進而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
2.利用教材中信息實施情感教育
素質教育背景下,教育改革不斷強調要減輕學生學習負擔,在教材內容的編寫上也會作出相應的調整,相應地壓縮歷史教材內容,雖然學生需要學習的內容減少了,但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因為精簡了一些相關歷史事件,學生在歷史學習中會產生些“摸不著頭腦”的學習體驗,這和教材內容、學生對信息的挖掘處理能力等有著密切聯系[2]。在教學中,雖然強調要突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主導性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教師作為教學活動中的主導者,可以深入挖掘教材中隱含的教學信息,進而創設與之相關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作用得到發揮。如在學習《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一課時,教師在講解古希臘城邦制度、民主制度的形成及其成因過程中,可以結合教材中給出的古希臘主要城邦分布圖和古希臘的地形圖,創設具有聯系性的信息情境,通過引導學生認識古希臘的地理環境、進而引導學生思考這種地理環境下農業、工業的發展情況,與之相連的是古希臘城邦的形成和其民主自主形成的深層次因素,通過引導學生挖掘教材信息,讓學生在信息情境中加深反對古希臘歷史文化的理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也讓學生進一步領略了歷史文化之中所蘊含的獨特魅力,加深了學生對歷史學科的認識,增加了學生歷史認同感。
3.開展多元化情境教學
情境的創設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可以有多種呈現方式,不同的情境所帶來的教學效果也是不盡相同的。實物情境創設通過實地走訪博物館、歷史遺跡等可以讓學生親身感受到歷史留給后世的滄海桑田的變遷,對學生歷史人文素養的培養有著深遠的意義。模擬情境教學則是由學生來對歷史進行重新演繹,學生通過角色再現演繹能夠對歷史知識有更全面的認識,也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潛能,加強學生對歷史的感悟,提高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多媒體情境教學主要由教師主導,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以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將原本靜態化的文字內容轉化成生動形象的動態內容。
結語:
高中歷史教育對學生正確歷史觀、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有著深遠意義,這也是素質教育對高中歷史教育的要求,情境教學與情感教育的結合應用對高中歷史教學改革發展有著重要指導意義,這是時代發展背景下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等的培養和提升有著積極作用,對高中歷史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也有著重要的保障作用。
參考文獻:
[1]何漢勇.論高中歷史教學中情境教學與情感教育的結合[J].明日風尚,2016(24)
[2]銀昭.論高中歷史教學中情境教學與情感教育的結合[J].情感讀本,2016(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