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水存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8-0117-01
素質教育要求教師要面向每一個有差異的個體,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促進他們全體全面發展。數學是一門科學性、嚴密性、邏輯性都很強的抽象性學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給一些學生的學習造成了一些困難,從而出現了學困生,如何幫助學困生克服數學學習中的困難,消除厭惡數學學習的情緒,使學困生真正達到"要我學"變成"我要學"。為此,應根據學困生形成的原因,采取措施,提高他們的能力及學習成績,我認為應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 正確認識學生的差異,因材施教。
學困生的情況相當復雜,其原因、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教師要摸清情況,分析原因,了解癥結,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對癥下藥,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如與教師、集體對立的學生,要特別關心和親近他們,從動之以情入手;對由于無知犯錯誤的,應重在說道理、擺事實,提高其認識能力;對意志薄弱經不起誘惑的,應給機會讓其鍛煉;對調皮搗蛋而有能力的,要委以具體的工作,一方面發揮他的積極性,讓他在實際中得以提高;對自卑、自暴自棄者,要肯定其優點,幫其重樹自尊心和自信心……做學困生的教育工作,沒有一定之規,要從實際出發,選擇適合學生特點的不同教育方法,創造性地進行教育,才能有效。
二、重概念,基礎的教學。
學懂數學概念,掌握好基礎知識,是學好數學的前提。數學成績差的學生普遍對基本的概念和基礎知識都掌握得差或學的死扳,更不能靈活用這些知識去解決問題。要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就要重視概念和基礎知識的教學,使他們能真正掌握。對難懂和容易混淆的概念,老師要用通俗形象的語言多加解釋,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直至每一位學生都全面正確地理解為止。多鼓勵,使他們真正理解知識的意義,靈活的應用。當然,老師的要求要適度,先從簡單的,一般的開始,逐步練一些有靈活度的,有一定難度的題目。要反復訓練有代表性的題目,使他們克服自己的毛病,理解解題的方法和技巧,從而增強其解題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使學困生發生“質”的轉變。
三、注重良好習慣的培養,指導正確的方法,提高解題能力。
對學困生進行學習方法指導,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比知識更重要,學習方法是否科學、正確,直接影響學習效率的高低。形成學困生的主要原因不是智力因素,而是由于自己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獨立的學習習慣造成的。如過多的依賴他人,依靠簡單的重復記憶和練習來應考,習慣差;在完成作業方面,他們一般都不會先完成再休息,而是玩夠了再完成作業,如果累了或是題難了就抄或者不做,老師和家長批評多了也就習慣了。另外,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根據作業題的難易度,注意加強對學困生輔導、轉化,促使他們認真完成布置的作業。對作業完成較好或有進步的學困生,要給以及時的鼓勵和表揚。學困生往往上課思想開小差,注意力不集中,對數學知識的學習不感興趣,這時,教師就恰當的運用藝術性的教學語言來活躍課堂氣氛,引導每一位學生進入積極思維狀態(尤其是學困生),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四、樹立信心,培養興趣。
數學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他們都表現出數學成績差,對學數學信心不足,興趣不濃,存在自卑心理。作為老師,首先不要歧視他們,要更多關心和幫助他們,也不要更多的責備他們,而應與他們交朋友,多與他們交談,了解他們的實際情況,與他們一起尋找彌補的辦法和途徑。如基礎差的同學要補相應的知識;思維水平較低的同學要鼓勵他們多動腦筋,他們往往自卑心理重,要使他們克服心理上這一障礙,要多強調數學水平,數學能力的形成主要是后天努力的結果,只要是智力正常的人,通過努力都能學好數學;對于學習習慣和學習品質差的同學,要多做他們的思想工作,鼓勵他們積極進取,要有理想,有追求。嚴格規范的要求他們,堅決糾正他們的壞習慣。只要我們老師平時嚴格要求學生,就會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總之,對學困生的教育和轉化,還要注意反復性,教師一定要長期不懈的努力,耐心引導,不能操之過急,只要我們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提高自身素質,堅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授之以法,導之以行,把熱愛尊重與嚴格要求統一起來,講究方法,培養興趣,增強他們的自信念和自尊心,讓他們掌握較多的學科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會使學困生有所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