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燕燕
【摘要】物理來源于人們的生活實踐,揭示的是自然規律。我們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時,從生活中搜取相關的信息、器材,發現物理奧秘,加強物理教學與生活生產的聯系,實現新課程 “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微課發端于微博,微課以其互動性和參與性強、信息傳播速度快、目標明確的特點,使物理課堂更加高效,更加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認知特點,激發并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探索物理現象,揭示隱藏其中的物理規律,并將其應用于生產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終身的探究樂趣、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初步的科學實踐能力。
【關鍵詞】翻轉課堂 靜電現象 靜電滾筒 實驗探究 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8-0138-01
我很高興參加了寧夏育才中學第三屆“聚焦課堂”做課活動,有幸聆聽了上海專家于泰基老師的題為《辯課》的講座,受益匪淺。《靜電現象的應用》教學內容整體設計本著“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路,讓學生親身經歷和感受靜電現象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
物理來源于人們的生活實踐,揭示的是自然規律。我們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時,從生活中搜取相關的信息、器材,發現物理奧秘,加強物理教學與生活生產的聯系,實現新課程 “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互聯網的普及和計算機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使“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變得可行和現實。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去使用優質的教育資源,不再單純地依賴授課老師去教授知識。而課堂和老師的角色則發生了變化。老師更多的責任是去理解學生的問題和引導學生去運用知識。使物理課堂更加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認知特點,激發并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探索物理現象,揭示隱藏其中的物理規律,并將其應用于生產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終身的探究樂趣、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初步的科學實踐能力。
在《靜電現象的應用》教學中,感觸最深的莫過于進行微課翻轉,和自制器材進行分組實驗,使學生在學習中深刻體會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
微課翻轉
微課發端于微博,自2009年起,微博以其互動性和參與性強、信息傳播速度快、目標明確的特點,在我國迅速地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微”熱潮,拉開了“微”時代的序幕。于是,微課也應運而生。
靜電感應是電學內容的一個難點,在靜電感應過程中,電荷如何移動,達到靜電平衡狀態時,正、負電荷如何分布,這些都是學生所難以掌握的。我將這部分內容錄制成微課,進行了翻轉。學生需要經過教材自學、微課導學、自學檢測、分組討論四個環節的學習。通過微課翻轉,促進了學生有效自主學習;能更好的滿足學生對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學生可以按需選擇學習,既可查缺補漏,又能強化鞏固知識;同時,教師不再是講臺上的圣人,而是身邊的導師,是對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
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自制器材,分組實驗
首先,請小白兔幫忙。我通過高壓感應圈的尖端放電點燃酒精棉,使學生直觀感受到尖端放電的威力,再設問敢不敢電擊小白兔,讓一位同學親手打開電源電擊鐵籠內的小白兔。鐵籠外電閃雷鳴,而籠內安然無恙。 這個實驗激起了學生濃厚的興趣,都躍躍欲試,使得在后面的學習中學生的情緒都比較高。
其次,易拉罐、縫衣針用處大。我將生活中用過的易拉罐、礦泉水瓶、縫衣針等搬進了課堂,體現了“物理源于生活”的理念。分組實驗直觀、明了,有實在感、可信服感,使學生感受到物理學就在身邊,增強學習興趣,活躍課堂。對于靜電場中的導體達到靜電平衡狀態時,導體內部場強處處為零,帶電導體上的凈電荷只分布在導體的外表面上,學生往往把它們當作結論硬性記下來,如何用它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更是措手不及。對于尖端放電與靜電屏蔽學生也只是淺顯的認識。由此,我制作了內外粘有紙條的易拉罐用于探究帶電導體電荷的分布情況,學生親身經歷真實感受,按于老師的話說就是“我相信,我想學”。其二,我利用尖端放電原理制作了靜電滾筒裝置,學生再一次感受到靜電的威力,輕輕搖動感應起電機的手柄,金屬支架上的礦泉水瓶就能轉動。少部分學生能用易拉罐實驗的結論解釋靜電滾筒的原理,大部分學生經過引導也能理解。學生在完成兩個實驗時都表現出了極高的興趣,課后也有學生表示自己也要利用所學的知識制作簡單的實驗器材。
最后,防雷電小知識,從物理走向生活。學生積極展示防雷電的方法,能很好的運用所學的尖端放電、靜電屏蔽等物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現象及問題。
聽完上海專家于泰基老師的《辯課》講座后,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不光要設定教師的教學目標,更要設定符合學生的學習目標。教學目標要迎合學生的學習目標,這樣才能使學生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我能學”,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2.在安排學生活動時要轉變思維觀念,從活動學生轉變為學生活動。有效的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
3.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只有嚴謹的專業知識才能交給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動手解決問題的習慣。
4.深度學習先進的多媒體并將其能有效的與課堂教學相結合,提高課堂實效及容量。
5.將生活融入物理教學,將物理知識用于生活。引導學生觀察、關注生活。
總之,一個月的精心準備,40分鐘的課堂講演,真可謂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通過這次活動我深刻體會到自己需要在思維觀念上轉變自己,希望能從帶著教材走向學生——教學,到領著學生走向教材——導學,再到學生帶著教材走向教師——求學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