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習方法、學習效果的要求都發生了改變。尤其是伴隨著語文為王時代的到來,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才從閱讀中收集信息,通過閱讀認識世界,同時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顯得至關重要。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其根本,體現在閱讀教學的成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 快樂閱讀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7-0101-01
語文教學成果的體現,是一個潤物無聲的長期積累的過程,生字的正確讀寫,是語文教學的基礎,廣泛閱讀中部分內容的深度閱讀,使學生能夠獲得更多的審美體驗,才是學好語文的關鍵。閱讀,作為語文教學一種有效的方法,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快樂閱讀”的關鍵,在于“快樂”二字,輕松愉快的閱讀環境與閱讀過程都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關鍵。關于快樂閱讀教學活動,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是一個循序漸進且應該注重方法的過程,我們常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其義自現”是我們要達到的目的之一,通過閱讀過程中的思考,學生能夠感受到作者作文的初衷,能夠感受文中說蘊含的情感。情感的共鳴使學生更愿意去深入思考。這個過程,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通過不同的方法,首先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在學生有興趣閱讀的前提下,從生活中熟悉的角度入手,拓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情感在現實生活中有契合點,并且延伸思維,得到更深層次的感悟。除正確的教學引導之外,教師可以給學生開列書單,鼓勵有興趣的同學閱讀,通過學生帶動學生。也可以舉辦主題班會,讀書競賽,好書互薦,好書流轉等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注重課堂導入方法
在語文教學中,相同的內容,導入的方式不一樣,課堂的教學效果就會有差別。精心設計的課堂導入,能夠調動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于導入問題的設計,教師應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對于教材中設置的每一篇課文,都能夠深入學習,把握其所要達到的情感目標。避免將語文教學簡單粗暴地解讀為寫會生字,能夠流利朗讀甚至機械背誦而不解其意。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有不同的情感認知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導入、教學的過程中,能夠把握學生的興趣方向,能夠有正確的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方法。學生的注意力,能夠緊緊跟隨教師的教學講解,對于課文的理解就更加深入,同時,更愿意去做延伸閱讀,深入思考。學生的思維方式往往會給教師提供新的教學思考點,促進課堂上的師生互動。
三、創設情境,引導閱讀
影響小學生閱讀興趣形成的因素有許多。當前的語文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為避免老師一言堂的授課方式,與學生形成良好的互動,設置情境,使學生置身其中,是比較有效的一種教學方式。學生對情境的感知能力是具有無限潛力的,教師在學生情境扮演的過程中,逐漸發現不同學生的不同能力,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學生的閱讀興趣更濃。閱讀相同的文章,不同的學生獲得的情感體驗不同,學習的效果也就有所差別。現代課堂,教學手段靈活多樣,教師可利用的輔助工具更多,能夠在恰當的情境中使更多的學生領會到閱讀內容的精髓。
四、創設現代媒體情景,營造閱讀氣氛
在現代課堂,信息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先進的教學手段與信息技術的結合,使課堂教學的展開方式與傳統的教學方式有所區別。多媒體技術使創設情境教學更直觀、更方便,也同時能營造更加輕松愉快的氛圍。多媒體教學手段,使教學內容與視頻演示、音樂烘托相結合,使學生的視覺感受更直觀,聽覺感受更為豐富。在教師課前準備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到所準備的材料的實用性,注意與現實生活相結合。不同的教學手段,都是為引起學生的興趣所服務的,將閱讀的內容中與生活相契合的點挖掘出來進行情景的創設。學生通過情境的感知、能夠理解的情景體驗,達到深度理解的目的,逐漸對閱讀產生興趣,愛閱讀,愛思考。使語文學習能夠達到通過閱讀進行積累的目的。
五、結語
語文教學區別于其他學科,可以通過對公式的掌握能夠完成多道習題的解答。語文學習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培養學生的興趣顯得尤為重要。教師通過不同的途徑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能夠在閱讀中體驗到快樂,能夠通過閱讀,打開眼界的大門,發現新的天地,從而養成閱讀的習慣,并把對閱讀的興趣保持下去。通過閱讀,學生可以接觸到更為廣闊的天地,了解生活中自己沒有接觸的領域,從而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方向。這種閱讀興趣可以促進學生的自主閱讀,使閱讀體驗更輕松、更愉快。能夠享受到快樂,才能堅持得更好。
作者簡介:
張曉旭,1987年出生,任職于吉林省吉林市第一實驗小學, 研究方向:小學基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