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芬
摘 要:計算是數學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學好其他數學知識的基礎。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能力,提高小學生的計算速度以及計算的準確率是小學數學教學中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難道學生的計算錯誤真的只是由于粗心大意嗎?如果不好好分析原因以后是不是會一直錯下去?
關鍵詞:小學生;計算錯誤;原因;對策
新《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計算能力是小學生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數學能力,它不僅與數學基礎知識密切相關,而且與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小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等也是相互促進的。由此可見,計算能力在數學學習中占據重要的地位。
一、 原因分析
經調查研究結合筆者實際的教學經驗發現,小學生計算錯誤的類型主要分為知識性錯誤以及非知識性錯誤,因此造成計算錯誤的原因大致可認為由兩個層面組成,即知識層面原因和心理層面原因。
(一) 知識層面原因
1. 基礎知識不扎實
有些學生對數學的理解能力不太好,對數字不太敏感,對于課本中出現的概念、公式、法則等基礎知識,掌握得也不是很牢固,沒有辦法靈活正確地運用于計算之中,這樣大大地降低了正確率以及計算速度。
2. 運算技能不熟練
口算是數學學習的基礎,也是計算準確的關鍵,在筆算、估算以及簡便計算中都要頻繁考查到學生的口算功底。可是,一些學生口算能力不過關,就連最基本的乘法口訣,也經常會出現錯誤和混亂,例如三八二十一、七九五十四之類,都是由于口訣不熟練引起的錯誤。對于一些計算復雜繁瑣的題目,這些學生顯得更加手足無措,不知從何下手,無形之中形成一種畏懼的心理,不僅計算速度慢,而且準確率很低。
3. 算理算法不清晰
算法就是解題步驟,可以說它是解一種類型題所采用的任意一種解題方法,它也是運算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有些學生對老師所講授的蘊含在計算過程中的基本算理理解不透,做題總是“依葫蘆畫瓢”,根據課本例題的解題模式來進行運算,這樣子并不是真正學會了新知識,也很容易造成計算上的失誤。
(二) 心理層面的原因
1. 感知不準確
在計算時要有學生的感知參與其中,由學生的感覺器官來感知數字與運算符號。小學生感知事物比較籠統、寬泛、不細致,往往會比較片面,很難整體把握一個事物,對事物之間的聯系也缺乏整體性認知。
2. 短時記憶比較差
記憶是學生學習中最基礎的要素之一,知識的保存、更新、積累與提取都依賴于學生的記憶。學生在計算過程中,不管是口算還是筆算,它們都依靠學生良好的短時記憶來完成。一些學生,由于短時記憶的發展緩慢,直接導致了計算失誤。特別是在進位加和退位減的口算題中,有些學生會出現“遺忘性差錯”,例如口算28×3的時候,要求學生能暫時記住每一步的口算結果,即20×3=60,8×3=24,并在腦海中算出60+24=84。但是部分學生往往忘記進位,導致結果出錯,而且粗心的孩子類似問題會經常性出現。
3. 注意力不夠集中
小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容易分散,注意的范圍不廣,而且容易被外界因素干擾,如果想要他們在同一時間內將注意力分配到兩個或多個對象時,他們往往會由于注意力不夠集中而造成錯誤。例如,有的學生在計算時經常忽略小數點,導致計算結果出錯;也有的學生由于注意力不穩定,做題的時候想到了別的事情導致粗心;還有的學生,在草稿上計算出的結果,忘記抄到作業本或試卷上,造成計算的錯誤等。
4. 思維定勢的干擾
在數學計算中,很多學生會受到思維定勢的干擾,對于以前學過的知識不能進行遷移,知識達不到融會貫通,例如整數相加的豎式計算都遵循“末位對齊”的大原則,到了小數相加的時候,很多學生也經常由于思維定勢將末位對齊,而不是根據新的法則將小數點對齊,從而造成錯誤。
5. 畏懼心理在作怪
有些學生天生不喜歡數學,對數學總有一種畏懼心理,說起數學,甚至會不由得打冷顫。特別是看到比較長或者表達比較復雜的題目時,自己就有一種迎難而退的心理,不敢挑戰自己,當然也就不可能計算正確。
二、 應對策略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學生的計算錯誤是由學生的計算能力、計算心態以及計算習慣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通過調查研究、查閱文獻資料以及自身教學中的一點經驗,現就如何克服學生的計算錯誤提出以下幾點應對策略。
1. 講清概念、法則和算理
數學概念,是一切數學知識的基礎,是其他數學知識成立的前提;數學運算法則是計算的依據,是學生進行計算必須遵循的原則,所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要充分理解相關的概念定義,牢記相關的法則,這樣才能熟練地運用。
2. 反復練習,加強辨析
前面說到,小學生由于年齡特點比較容易受到思維定勢的干擾,經常會張冠李戴把舊的法則運用在新的知識上。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教師必須精講多練,將學生容易混淆的題目放在一起講,加強對比,注重易錯題的練習,讓學生通過練習理解新舊知識的差異,從而更好地理解新知識的內涵、特點和規律,克服定勢思維的消極作用。
3. 建立錯題集,加強記憶
有些學生由于個人原因,對于同一個類型的題目,即使練習多次還是會出錯。這種情況教師必須引導學生認真分析錯誤的原因,尋找錯誤的根源,及時改正過來。
4. 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葉圣陶先生說:“教育是什么?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在課堂中,老師應該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傳授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主要包括①認真審題;②正確運算;③耐心檢驗;④工整書寫等習慣。
總的來說,造成小學生計算失誤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我們應該根據實際,找出原因,對癥下藥。由于學生的個體性差異,老師必須因材施教,用最適合的方法幫助學生樹立信息,養成一種不驕不躁的學習心態,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計算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進步。
參考文獻:
[1]梅爽.小學生計算錯誤產生的原因及對策研究——以錦州市實驗學校六年級學生為例[D].渤海大學,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