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平
摘 要:在中學教學體系中,思想品德教育是極為重要的一環,思想品德教育對于學生的德育培養有著不可或缺的指導意義。但就實際情況而言,現今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與生活是脫軌的,缺少生活化的趨勢,不夠貼近學生生活,這就造成了教學封閉化的問題,而思想品德教育一旦脫離了生活實際,那這種教育就沒有進行的合理性,因此這就要求一線思想品德教師需要掌握將思想品德生活化的能力。正是出于這一考慮,本人將就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生活化的角度出發,結合多年教學實際,探究如何將思想品德課堂進行合理地生活化教學。
關鍵詞: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生活化
在現代教學中,如何使學科知識進入到生活中,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一直是教師所探究的重點。但就思想品德課堂教學而言,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在教學活動中常常被單一定義為傳統的思想教育,這種教學觀點制約了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學的發展。只有將思想品德教學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使學生從自身角度出發,貼近生活,才能使學生知行合一,將思想品德理論融入進生活之中,也只有如此,才能提高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教學效率與質量。
一、 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理念
在思想品德教學中,學校的教育顯而易見地不能脫離生活,在生活中使用這些知識才是教學目的,而從這一目的出發,幫助學生學習到社會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并指導學生試著運用這些原理來分析理解社會問題,才是教師教授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學目標。就此而言,思想品德教學的生活化發展是有利于學生社會思想道德觀念形成的。而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一方面可以豐富學生的思想品德生活實踐,另一方面有助于學生建立科學、合理的生活方式。教師則應借助學科知識對學生進行一個世界觀、道德觀、價值觀的引導與確立,積極主動地去理解、使用在課堂上的知識。
例如:在教學“在承擔責任中成長”這一課時,教師應當進行相應的探究活動,試著引導學生去探討責任是如何承擔的,并就此舉出生活中相應的例子,使學生探討哪些是法律范疇內所應承擔的責任,哪些是道德上所應承擔的責任,最后使學生明確,責任并不是隨意承擔的,需要細致地劃分具體情況,在維護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合法地承擔自身責任,保護自身權益。
二、 思想教育生活化原則
在教學思想品德教育中,合理地進行生活化教學應當服從以下原則:1. 科學性原則;2. 主體性原則;3. 生活性原則。以上三個原則的確立都是圍繞著思想教育的本質而言的,即:科學性是建立在思想道德體系客觀性上的,主體性則是教學群體為學生,最后知識所服務的也同是這一部分人,而最后的生活性原則則是出于思想道德教育的現實性所考慮的問題。就是說,在這樣的角度下來看待思想品德教育是不會出現教育上的局限性的,換而言之,思想道德教育是為了發散學生的思維,正向地將學生的思維拓展至社會層面中去。在這一過程中,就要求教師尊重并適應時代的變遷與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要,結合客觀的教學實際,來調整修改自身的生活化教學策略,并以此為契機,促使學生發揮自身的創造性與學習積極性,主動地將自身在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并不斷地提升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這種能力,也恰恰就是現今社會學生所應當掌握的實際生活適應能力。
例如:在教學“享受健康網絡”這一課時,我提出一個問題:在網絡聊天室中所認識的一個網友邀請我線下見面,我該不該去見這個網友?這一問題著眼點在于學生日常所經常遇到的場景,學生發言積極性較高,出現了大規模討論。在這一前提下,每個學生都可能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教師則在這一過程中引導學生達成一個寬容共識,通過這樣的教學手段提示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現實作用及框架限定性。這樣是有利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相關道德觀念的。
三、 引導學生確立生活化學習目標
在初中各科目學習中,只有思想品德教育是與社會生活規則最為貼近的,也就是說,教師必須明確該課程對于學生價值觀確立及社會適應性的重要價值,它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穩定、綜合發展,推進學生建立起適應社會發展的思維模式。而教師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就可以與學生進行目標交流,以防止出現教學中單一化、形式化的弊端,調動學生的參與感和學習積極性。換言之,教師的教學方式需要經歷一個多元化、多維度的變化發展,以適應時代的發展,更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使思想道德課堂教學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與深刻程度。從這一角度出發,思想道德課堂教學同樣也是生活化的課堂,也就是說,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中發揮課堂開放性,進行一定的探究活動,使學生將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初中思想品德課生活化教學最關鍵的還是教學內容的設置,它直接影響到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在生活化教學中,思想品德教師的教學內容必須是和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能夠成功吸引到學生的目光,提高他們的課堂參與度,教師要多選擇一些生動形象的教學素材,為學生創建出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
四、 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階段的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教師想要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就必須合理、科學地開展一系列生活化教學,為學生營造出和諧逼真的生活化教學氛圍。同時教師為了貼近生活,就需要及時更新教學素材與教學內容,加強學生與教師的互動、討論與交流,不斷地聯系生活實際,發表自身意見與看法,提升學生的學習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的生活適應性與全面發展的素質基礎。
參考文獻:
[1]趙瑩.淺析初中思想品德課的生活化教學[J].文學教育(下),2016,(04).
[2]劉金鳳,于子廷.生活化教學,讓初中思想品德課煥發生命活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6,(02).
[3]張秋.如何提升初中思想品德的生活化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6,(05).
[4]劉生春.關于初中思想政治教學生活化的思考[J].西部素質教育,2016,(07).
[5]李榮.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生活化的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