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剛
摘 要:探究式教學模式以問題為核心,以學生為主體,契合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精神。本文從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優點、探究式教學的策略等方面深入闡述課堂教學與教學情境、學生為主體及日常生活的相互共生、相互影響的關系。最后得出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從合理設置教學情境、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及密切聯系生活實際等方面考慮,合理設計課堂教學知識點等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教學策略
隨著素質教育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傳統的教育模式的弊端逐漸暴露出來,由于年齡關系,在基礎教育階段表現更加明顯。特別是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改革備受關注,因為小學數學教育不僅教給學生數學知識,更能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自信心——享有“數學為百科之母”的美譽,這些都為學生的今后的學習,甚至是一生的發展奠定了不可替代的基礎。隨著新課改的逐步實施,特別是《數學課程標準》頒布之后,如何理解探究式教學的內涵?怎樣在課堂教學中落實探究式教學模式?成為了急需研究的課題。筆者結合自己近三十年小學數學教學研究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與讀者共享。
一、 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
(一) 教學理念比較陳舊
傳統教學模式大多以應試教育為指導,無論是檢驗學生還是檢驗教師唯一的指標就是考試的分數。而在這種理念指導下的直接結果就是教師采用機械式的“填鴨式”教學方式,與今天所提倡的素質教育完全背道而馳。學習毫無樂趣可言,而小學生處于這個年齡段就是要求培養學習習慣的黃金時期,其結果就會導致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喪失,興趣減退,與素質教育相悖,不能讓學生獲得全方位發展。
(二) 教學內容設置不妥
現在的小學數學教育特別是低年級的數學課本內容設置的不合理,并沒有考慮到在知識爆炸、電子產品泛濫的今天小學生在學前已經積累了相當水平的數學知識。隨著社會的進步,特別是幼兒園教育的普及,小學生的早期智力開發已達到相當高的程度,如果還沿用以前的思路去定位學生的思維水平,設計課堂教學的話,無疑會使學生感到乏味,他們在課堂上聽課學習的時候心理狀態就會有所抵觸。
二、 探究式教學的優點
(一) 趣味性強
探究式教學,是以問題為導向,結合小學數學本身的實用性,很容易設置一些與小學生日常生活聯系比較緊密的教學情境或故事情境,因此,趣味性很強。
(二) 交互性強
探究式教學強調以問題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在課堂教學中,把相應的知識點融入一個個具體的問題情境中,倡導學生自主探索、發現、學習;鼓勵同學之間相互討論、辯論;最后在教師的指導、總結與歸納下完成教學任務,全程體現了交互式教學方法。
(三) 創新性強
探究式教學方式,通過問題驅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發現來獲取知識和答案,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提高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 探究式教學的策略
(一) 合理設計教學情景,啟發學生的思維
探究式教學是以問題為核心,以任務為驅動而展開的。這就要求教師平時要注意發現和積累一些日常生活中比較合適的教學情境,或故事情境,在教學設計時能夠把相應的知識點與相關的教學情景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既能夠提高趣味性,又不會讓學生感覺非常牽強。通過教學情景的設置不僅可以增強學習的趣味性,而且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發現知識點,而這就是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優勢所在。當然,為了提高教學情景設置的有效性,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基礎知識和學生的年齡特點。
教師既可以設計一些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同時又具有一定難度,需要討論、思考的問題,當然也可以把相關數學知識融入到故事情境中。例如,在學習分數乘法時,可以把問題融入“唐僧分餅”這樣一個故事中:在西行取經的路上,在一座大山中,前不著村后不著店,唐僧包里只有一塊餅,他把1/3分給八戒,把剩下餅的1/2分給悟空,剩下的全給了沙和尚。還沒開始分,八戒一聽師傅的分餅方法就急的直跳腳:“我的是1/3,猴哥的是1/2,剩下的全給沙師弟了,師傅太偏心?!睅煾灯膯??有些學生就說師傅就是偏心,有些學生就說師傅很公平,分的其實一樣多。通過這么一討論,不管回答對與錯,至少學生都經過了仔細思考。當大部分學生都積極參與之后,教師首先對學生的回答評判,總結、分析,然后梳理本節課知識點,既能夠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又能夠提高授課的效率。
(二) 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探究式教學模式本身就要求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探索、發現相應的知識,教師只是在后期總結、歸納知識點而已。特別是考慮小學生的好奇心理比較強,知識點問題化的設計應充分考慮小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便于調動學生的思考,促進學生知識的建構,而在這個過程當中教師的角色應轉變為幫助者的角色。例如,講授“正比例”章節后,就可以帶領學生到室外,讓學生嘗試測量教學大樓的高度。是爬到樓頂測量嗎?還是把樓推倒再測量呢?顯然都不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利用大樓的高度和其影子的長度成正比的關系,通過間接的方式求出大樓的高度。這種教學模式,既能夠把相關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同時由于與日常生活聯系比較緊密,小學生能夠摸的著、看得見,既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使課堂氣氛高漲,又把課本上的數學知識“順便”傳授給了學生。
(三) 注重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生活是學生的第一導師。數學知識本來就是勞動人民日常生產、生活中實際經驗的總結、升華所形成,隨著人們勞動的復雜程度越來越高,也就造就了今天復雜、抽象的數學知識系統。因此,今天的人們去學習這些知識的時候,如果能夠把這些知識還原到原來產生它的日常生活或勞動環境中去,就會很容易理解和掌握。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往往是一些比較簡單、基礎性的知識,就來源與我們普普通通生活的每一天,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很容易找到、插入它所來源的生活原型,一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來便于學生理解、掌握。
例如在講授“圓柱體積”計算時,教師可以從家里帶一個空油桶:
①讓學生親自測量桶的高和截面半徑,然后計算求得桶的體積。
②讓學生灌滿水,然后通過量筒來測量桶里水的體積。
③讓學生比較測量計算的結果與量筒量取的體積的差距有多大;然后再分別與桶壁標簽上標明的體積相比較。
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的積極生活態度,提高了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
總之,探究式教學模式符合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精神,具有趣味性強、交互性強及創新強的特點。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從合理設置教學情境、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及密切聯系生活實際等方面考慮,合理設計課堂教學知識點,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的插入更多的生活數學實例,既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又能夠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金繼堂,范欣欣.論如何構建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模式[J].學周刊B版,2014,3:125.
[2] 元書興.新課程體系下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構建[J].學周刊B版,2013,6:103.
[3] 劉學令.新課程體系下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構建[J].中國校外教育,2016,3:103.
[4] 李學田.關于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策略的思考[J].教育現代化,2016,9(27):326-328.
[5] 潘霞.論小學數學教學中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合理應用[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33):168.
[6] 明香蘭.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探討[J].文理導航(下旬),2015,(6):20.
[7] 謝艷.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的策略研究[J].現代婦女(理論版),2014,(9):2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