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濤
摘要:良好的讀書習慣能夠幫助學生迅速獲得有用的知識,增強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能力。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因此,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應該在語文老師的指導下,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放手讓學生自讀。把批注式閱讀應用到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中,可以轉變教師的教學的理念,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并在閱讀過程中分析思考,從而形成自己對課文獨特的感悟。
關鍵詞:小學語文;批注;閱讀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教書育人中的最重要一點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在這一方面教師的作用是巨大的。”良好的讀書習慣能夠幫助學生迅速獲得有用的知識,增強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能力。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因此,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應該在語文老師的指導下,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放手讓學生自讀。筆者在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發現批注式閱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巨大魅力,它能夠讓學生在讀書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在感悟中寫作,激發學生的閱讀的興趣。
批注式閱讀是指在語文教師的帶領下,學生以自主學習為主線,以圈畫、批注為載體,從而提高學生閱讀的效率和語文閱讀的能力。在批注式閱讀過程中,學生用一些簡潔明了的符號或者語言在文本的空白的地方,批注、提問、評論等,讓學生在語文閱讀過程中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
一、 小學語文批注式閱讀教學的重要作用
批注式閱讀法能夠促進小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增強小學生對于課文的感悟體驗,提高學生的閱讀鑒賞的能力。它是小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小學語文高年級課堂教學中使用更為合適。批注式閱讀教學能夠讓小學生閱讀時真正地沉浸到讀書的氛圍中去,使學生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從而把握住學習語文的捷徑。當小學生帶著筆漫步在閱讀的叢林中,在閱讀中逐步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在語文課堂上主動發表自己的看法觀點,成為我們小學語文閱讀課堂的寶貴資源。
學生運用批注式閱讀方法,能夠很快地把握文本中的重要、精彩的句子片段,能夠迅速地找到文本的中心句,清晰地把握課文的寫作思路,總結出課文的語言特點和寫作手法,使小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品味鑒賞語言的水平。我們語文教師要按部就班地指導學生運用批注式閱讀方法指導學生閱讀文本,長此以往,學生在閱讀課文時會更加投入,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分析的能力。
二、 批注式閱讀教學在運用過程中的問題
有一部分小學語文老師對于批注式閱讀法的認識不夠充分,導致了在語文課堂實際操作過程中的一些問題的出現。問題的主要表現就是對于學生批注的要求比較寬泛,具體的指向不明了。要求學生在課文中批注什么,這是我們每一個小學語文老師在備課時要非常明確的問題。但是有的老師對于批注法一知半解,對于怎樣在備課過程中設計好為教學重難點服務一頭霧水。學生在批注的過程中,由于教師的指向不明,隨意地在字詞句上圈點勾畫,十分隨意,沒有能夠圍繞課文的中心,教學的目標來批注。究其原因,主要是一部分老師在備課時沒有確定好課文中的精彩點,引導學生進行批注,沒有想到對于批注閱讀進行有效地指導和點撥。
三、 批注式閱讀教學實施策略
1. 不動筆墨不讀書——畫
“畫”是批注式閱讀法的基礎,是批注時閱讀的起步階段,引導學生用勾、線條(包括單線條、雙線條、波浪線)、圈畫、實心原點等符號,把課文中的重難點、有趣點、疑難點圈畫出來,記上特定的符號。這些約定的符號其實正是學生閱讀思考的軌跡。圈畫的過程,是學生閱讀比較的過程,是篩選知識、鑒別分類的閱讀過程。除了畫出重難點,生字詞之外,還可以引導學生壓縮那些篇幅較長的文章,留下主要內容,讓學生閱讀過程中一目了然。例如:筆者在教學《煙臺的海》這篇課文,由于篇幅較長,布置學生自讀自悟課文,讓學生圈畫出煙臺的海四季不同的特點。接著精讀課文,布置學生圈畫出有關冬天煙臺的海凝重特點的詞語和句子,圈畫出有關人們活動的句子。學生在圈畫過程中,與課文親密接觸,圈畫出自己思考的軌跡,讓學生在語文課本中自由翱翔。
2. 不動筆墨不讀書——注
“注”這個字在漢語詞典中的意思是用文字的形式解釋字句。從這一解釋來看,注的要求要比畫的要求高一些。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注就是要求學生遇到不認識、不理解的生字詞通過翻閱字典來進行標注。給不認識的字標注上拼音,給不理解的詞語注上解釋。例如筆者在教學《負荊請罪》這篇課文時,學生對于“負”這個字的意思爭論不休,“負”這個字到底是什么意思,我沒有給學生提供答案,引導學生去查閱字典,學生通過查閱字典了解到“負”在古漢語中的意識是“背”的意思,并且要求學生將這一解釋注釋在“負”的旁邊。學生在注釋的過程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激發了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也培養了學生閱讀時利用字典來查閱的好習慣。
3. 不動筆墨不讀書——批
“批”這個字的意思就是批注,給文章的內容標注評語。在批注式的教學中,“批”是最有難度的。“批”的范圍非常的廣泛,可以議論、可以聯想、可以批評、可以表揚、可以質疑等。我們小學語文老師應該引導學生批注由簡單到復雜、由淺顯到深刻,讓學生在批注中體會到閱讀的樂趣。例如在教學《孔子游春》中,讓學生針對自己最關心的問題,給文章加上批注。同學們批注了這些問題:孔子的原名是什么?孔子為什么游春?孔子和誰去游春?學生帶著疑問閱讀批注課文,激發了學生了解課文知識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綜上所述,把批注式閱讀應用到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中,可以轉變教師的教學的理念,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并在閱讀過程中分析思考,從而形成自己對課文獨特的感悟。這種閱讀方式可以培養學生獨立分析、獨立思考的能力,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為學生提高語文閱讀能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陶曉麗.小學語文批注式閱讀教學的策略[J].麗水學院學報,2014(6).
[2]楊笑蓉.運用閱讀期待提高閱讀效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之我見[J].學周刊,2015(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