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林娜 王家霞
摘 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培養支撐和推動經濟供給側改革的高質量人才;同時,作為人才供給側,高職院校進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發揮自身職能、保障自身生發展的必要條件。本研究在供給側改革視角下,通過查閱文獻、發放調查問卷、個別訪談以及個案研究等方法,對高職口腔醫學人才培養模式現狀進行研究,發現存在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明確、專業設置及課程結構不夠合理、校企合作不夠深入等問題,并對問題存在的原因進行分析和探討,提出改進和改善的建議,以進一步提升高職口腔醫學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 人才培養模式 高職院校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高職院校作為人才供給側,其供給的口腔醫學人才與需求側的期許有較大落差[1]。學校專業結構不合理,辦學規模盲目擴張,人才結構整體發展不均衡,不少高職院校口腔醫學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清晰,學科設置針對性不強,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滿足不了用人單位的要求,導致用人單位招不到人才,另一方面畢業生卻找不到工作[2]。
本研究在“供給側改革”的視角下,對高職院校的口腔醫學人才培養目標、課程及專業設置、校企合作等方面進行調研,對高職口腔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提出針對性的建議與思考。
1.高職口腔醫學人才培養現狀調查
1.1高職口腔醫學人才培養目標的制定情況
本課題組通過對相關企事業單位的調研發現,目前用人單位認為高職口腔醫學生最欠缺的能力是溝通協調能力和繼續學習的能力,而非以往教學重視的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能的掌握情況。部分高職院校對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片面重視理論教學或實踐教學,未能實現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平衡兼顧;部分高職院校過于看重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而忽略了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沒有兼顧到學生的全面發展。
1.2高職院校課程設置情況
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要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就需要培養符合行業需求的口腔醫學人才,一批新專業和新專業方向開始出現。本研究通過調查采訪,發現有35%的高職教師認為應該增設新專業,65%的教師認為應該開設新專業方向。
同時,本課題還調查了高職教師對口腔專業課程的學時安排的意見。為提升學生的專業知識能力,76.56%的教師表示其專業基礎課程的學時應增加;65.68%的教師認為其專業技能課程的學時同樣也應增加;85.23%的教師認為專業選修課學時應適當增加。而公共基礎課學時和專業技能課程時基本呈現不變或減少的趨勢。這說明供給側改革背景下,高職口腔醫學生不僅要擁有過硬的專業能力,還要具備多元化、可遷移的知識與技能。
1.3校企合作情況
本研究發現,在高職口腔醫學人才培養實施中,相關行業的參與度較低。大部分高職院校只是將合作的企事業單位單純的理解為學生的實習地點,為學生提供實習崗位,這種片面的觀念背離了校企合作的初衷,忽視了企業的本質利益問題,從而使用人單位在校企合作不夠積極,企業未充分參與到人才培養的各環節,未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大多數高職院校口腔醫學人才培養的校企合作模式,僅僅停留在單純的學校出“人”、企業出“崗位”層面,人和崗位之間未充分融合。
2.供給側改革視角下高職口腔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建議
2.1明確人才培養目標,主旨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3]。高職院校在制定口腔醫學人才培養目標時,應深入企業、行業,深入勞動力市場和人力資源管理部門,通過隨訪走訪、問卷調查、訪談等了解企事業單位、行業和市場對口腔醫學人才的意向、需求和要求等,積極聽取服務地域和行業的建議,使培養的口腔醫學人才能夠適應經濟改革的需求。
2.2科學合理地設置學科與專業
本課題組在調查中發現,有些高職院校過于強調學生操作技能的培養,而輕視了理論知識和人文素質的教育,導致學生綜合素質偏低,缺乏工匠精神;而有的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忽略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畢業后,操作能力不足以致無法適應工作崗位的需求。
從供給側看,高職口腔醫學生更需要加強實際操作能力,在課程設置時應能滿足學生所需的技能和素質方面的培養[4]。設置適應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求的特色專業群。在優化課程結構時,應突出適應行業需求的技術技能能力的培養。在滿足經濟供給側改革的要求下進行優化整合,合理配比各類課程的學時,不能顧此失彼,注意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2.3加強校企合作
從調研情況來看,校企合作中學校仍處于主導地位,企業參與度不足,校企合作不深入。高職院校在選擇合作企業時,要根據學校的專業設置及辦學理念,綜合考慮多方因素,優先甄選責任心強的企業進行合作[5]。通過體制創新等方法調動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積極性,將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全過程,通過訂單班、現代學徒制、聯合培養等方式實現雙主體育人模式,實現校企資源深度融合。
3.結論
在供給側改革視角下,高職口腔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應密切結合產業結構調整,對實施人才培養的單位、組織進行主體定位,明確人才培養目標,科學設置專業、合理分配課時,加強校企合作,才能促進高等職業教育更好地適應經濟供給側改革的要求,為經濟供給側改革提供高質量的口腔醫學人才推動當地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 程書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視角下高等教育改革思路[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6,(8):12-16,49.
[2] 方法林.中國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內涵、路徑[J].大學教育,2016,(9):25-27.
[3] 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S].教高[2000]2號.
[4] 呂景泉.馬雁.楊延.劉恩專:職業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9):15-9.
[5] 蔡運荃.供給側改革背景下高職校企合作的困境與出路[J].教育與職業,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