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坤林
摘要:高職院校要結合自身在教學目標、教學體系、教學方式和學生基礎等方面的特點,在教學對象、教學手段、教學內容和教學效果層面引入彈性教學法,即針對學生不同的特點,確定不同的目標,提供合適的教學方法和培養方式,以此推動高職院校的教學實踐開創新局面,進而培養符合社會需要且實踐能力過硬的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高職院校;彈性教學法;教學效果
一、引言
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培養體系、培養方式和學生基礎等與普通本科院校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此外,高職院校自身內部也存在差異性。因此,針對高職院校所實施的彈性教學法,就是把學生群體進行細分,針對學生各自不同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等,制定有所差別的培養目標,提供有所差異的教學方法和培養方式,旨在不同程度地提升學生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其本質上就是因材施教、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方法。
二、彈性教學法在教學對象層面的應用
高職院校學生的成績差異較大,有的學生專業課成績好而實踐課成績差,有的學生專業課成績差而實踐課成績好,也有一些學生的專業課和實踐課成績都不錯,當然也有一些學生的專業課和實踐課成績都很差。因此,對高職院校的學生應該按照上述標準進行細分,然后針對不同的學生群體采取有所區別的教學方法,即在不同的課堂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或在同一課堂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
具體來說,對專業課和實踐課成績都很好的學生實行素質化教育,引入專業領域的前沿知識和實踐層面的最新案例,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致力于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和提升。對專業課成績較好而實踐課成績較差的學生,著重引入實踐層面的最新案例,引導學生將所學理論與發展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對專業課成績較差而實踐課成績較好的學生,著重強調專業基礎的學習和積累,不斷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對專業課和實踐課成績都較差的學生,側重于專業基礎的教學以及基本實踐能力的培養,多講一些操作性較強的技能方面的知識,同時也應適當加強這類學生價值觀方面的教育,促使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三、彈性教學法在教學手段層面的應用
當前,信息技術發展迅猛,信息化對傳統教學的影響也愈加明顯。高職院校可以有效結合“互聯網+”,不斷創新教學手段,充分利用網絡、微課、慕課等新的教學手段,結合專業知識的特點和學生的自身特征,有所選擇地引入彈性教學法,進而實現教學手段的信息化、彈性化和多元化。
對基礎性的知識,可以有效結合微課、翻轉課堂等教學形式先讓學生課前預習,在課堂上進行答疑和討論,然后課后布置作業檢測學習效果,真正實現課堂翻轉,進而增強專業基礎知識的學習效果。此外,對比較有趣的知識點,可以展開講、發散講,多講一些基礎理論,并引入大量案例加以說明。而對于比較費解的專業概念、基本原理等,可以跳著講、壓縮講,并適當鼓勵學生在課堂上能動性地利用手機搜索相關資料,并加強課堂上的溝通交流。對實踐性的技能,可以少講理論多看視頻,帶著學生多去一線車間上實踐課,并鼓勵學生敢于動手實際操作,重點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四、彈性教學法在教學內容層面的應用
高職院校的學生基礎總體來說偏弱,再加上高職院校的主要職能是為學生與企業精準對接搭建平臺,因此在教學內容方面應側重于增強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具體來說,在引入彈性教學法的基礎上,針對難度較大的教學內容盡量少講,而應用性強的教學內容盡量多講,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自信和學習能動性。如果專業知識沒學會的話還可以再學習,但是如果一旦專業自信沒有建立起來,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就業取向和職業生涯。此外,由于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基礎相對薄弱,專業體系塑造能力還不夠強,因此對理論性較強的內容要少講一些,而對普及性的知識可以多講一些。
以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為例,在引導學生學習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還必須注重相關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提升。當前,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正處在大發展時期,教師一定要帶著學生實地考察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的實際運作模式,并積極地參與其中。引導學生用學過的理論去指導實踐,發現實際操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供解決方案,同時還要引導學生用實踐去檢驗已學過的理論,發現理論層面可能存在的不足,并激勵學生勤于思考、敢于動手。
五、彈性教學法在教學效果層面的應用
對高職院校而言,應該旨在為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企業輸出操作性強的技能型人才。相比普通本科教育,高職教育與企業的聯系更為緊密、更為長久,因此高職教育應該更加注重教學效果,并把教學效果擺在首要位置。
第一,在就業前,嚴把實習教學環節的質量關。不斷強化實踐平臺的建設,打造全面且系統的實踐體系,為學習成績各異的學生設計個性化的實習方案。在實習環節中著重檢驗學生的動手能力,及時檢測學生的操作效果,并客觀地給出成績評價,然后針對出現的問題及時調整實習方案。
第二,在就業后,在實踐工作環節構建追蹤和反饋機制。通過對口企業及時掌握已畢業學生的工作狀態,通過追蹤機制記錄已畢業學生的工作效果,進而將信息反饋到高職院校,學校針對每一個案例進行客觀分析,對已經形成的成熟經驗進行總結,對已經或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深刻思考,并針對問題提供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配合企業構建問題解決機制。此外,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學校要及時調整培養方案,不斷提升教學效果,爭取為企業提供更加優秀的畢業生,真正為企業和學生之間搭建一座有效且持續的橋梁。
六、結束語
高職院校是從普通本科院校中分離出來,并以服務社會為根本導向的。相比普通本科院校而言,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就業情況較好。但現實生活中,依然存在高職院校的畢業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而企業聘用不到合適的人才等問題。究其原因,高職院校雖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仍不強。而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企業對未來的畢業生實際操作能力的要求會越來越高。如何跨越高職院校與企業之間的鴻溝,使學校與企業實現精準對接,這是擺在我們面前不容忽視又必須克服的一大難題。為了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高職院校應該不斷創新教學體制機制,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彈性教學法,注重增加教學對象、手段和內容的彈性,不斷提升教學效果,并構建學生與企業的精準對接機制,進而開創高職院校辦學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徐鯤.論新形勢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素養的提升[J].教育現代化,2016,(11).
[2]李娜.“互聯網+”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能力建設的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