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泊??
摘要:本文通過研究當前初三物理復習課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自主構建、合作學習的具體定義,并結合初三物理復習課程的實際情況,針對問題提出了自主構建、合作學習在初三物理復習課程中的具體應用策略。
關鍵詞:自主構建;合作學習;初三物理復習
前言
學生在進入初三階段后,主要的物理教學工作就逐漸向總結和歸納進行轉移,教學課程則轉變為以提高學生對教材的理解程度、解題和構建知識框架為目的。而傳統的初三物理復習教學容易犯“急功近利”的錯誤,習慣用教師的經驗替代學生的自我體驗和自我思考,已經不適應當代的教育發展要求,也會使學生的解題思維固化,難以根據題目的改變而做出正確的應對。
自主構建,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就是要將學生從枯燥乏味的課堂中脫離出來,通過系統化的、科學的物理復習課程,使學生理清思路,具備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在對初三學生的需求和物理課程的特性進行分析和綜合的基礎上,實現素質教育在初三物理復習課程中的應用,使學生能夠學有所得、學有所成。
一、 當前初三物理復習課程的問題
(一) 復習過程枯燥,沒有進行啟發式教學
初三階段的物理課程容易陷入過于理論化和模式化的教學困境中,教師為了能夠全面地對知識點進行回顧,往往很難抽出時間對學生進行主觀思考能力的培養,只是單純地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給學生灌輸知識,導致學生對復習課程的興趣不高,不能構建完整的學習框架。在解物理題時,容易按照教師講授的解題步驟進行套用,對于稍有改動的題目缺乏應變能力,最終導致了物理復習的失敗。
(二) 沒有在師生、生生之間構建溝通的橋梁
物理的教學不僅僅只有理論、公式和定理,還有實際的實驗動手能力的培養。而在物理實驗中,如何進行團隊的合作,如何通過集思廣益和頭腦風暴實現物理知識的互通,也是教學的重點。但在實際的物理復習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了學生之間的學習交流,無法將個人的知識變成集體的知識,也沒有在班級中建立起良好的物理學習氛圍。其次,教師在物理復習授課過程中,往往不注重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跟蹤和持續關注,導致了復習過程無法與學生的理解程度進行有效銜接,使復習效果大打折扣。
(三) 注重習題訓練而非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初三物理課程的復習階段,教師往往會采用“題海戰術”,不再給學生安排實驗課程,以此來提升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使學生更好地熟悉題型。但是,過于注重習題訓練也會導致學生形成固化的解題模式,無法動手實驗也使得教學脫離日常生活,使學生形成急功近利的思維模式,削弱了學生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二、 自主構建,合作學習的理論基礎
(一) 構建主義學習理論
認知加工學說是構建主義的思想來源,即通過對信息的加工,能夠使人構建出具有自身認知特點的知識框架。其在教學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學習的主動性、社會性和情境性三個方面。在構建主義觀的指導下,學習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遞過程,而是知識的處理和轉換,教師也不再是單純的知識提供者和灌輸者,而是成為了幫助學生進行信息加工,使其變成信息加工的主動者,引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最終使得學生具有獨立學習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 合作學習理論
合作學習是構建主義教學觀的一個重要部分。在構建主義的教學理念中,每個人都會以自身的理解作為知識體系的構建基礎,所以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使學生看到不同的觀點就成為了構建完善知識框架的重要步驟。其次,構建主義提倡在情境中實現教學,學生通過在情境中進行交流、合作,能夠使得某個學習觀點或方法為整個群體所共享。而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的合作能夠使學生借助他人的力量,獲得必要的信息以達到自身知識體系的完善,而個人的學習成果又能通過交流在團體中傳達,使整個班級、年級乃至學校都構建出一種良性的教學情境,實現良好的學習風氣在整個教學主體中循環。
三、 自主構建,合作學習在初三物理復習課程中的具體應用
(一) 選擇案例,引發思考
教師在進行初三物理復習課程的講授時可以使用某一類題型給予學生思維“留白”的空間,即在復習過程中,教師不必進行逐個題目的分析,而是讓學生通過自行練習同類型的題目,進行歸納總結,發現題目的共同點和解題方法的規律性,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只扮演輔助者和引導者的角色。例如,教師可以進行初三物理課程專題復習,將歷年考過的電功和電功率、電功率實驗、電能的計算、電熱與電熱器、杠桿、滑輪與輪滑組、機械能、機械能效率、能量的轉化與守恒、物體的內能和功與功率等知識點組合成冊,讓學生通過專題練習總結出各個章節的知識點。
例如,在物理題:下類各單位中,不是電功單位的是:A、kW·h,B、J,C、J/S,D、V。根據所學的知識,我們知道J/S是電功率的主單位,能W來表示,所以答案是C。對于此類題目的自主構建,首先應該從題目開始,將題目中的“電功單位”標注出來,確定其為知識歸納的關鍵詞,然后在題庫中尋找含有同樣關鍵詞的題目,并將它們統歸為同一類型,判斷它們之間的相似之處和解題規律性。對于上述例子而言,所歸納的知識點就是電功的概念和單位,并要知道用電器消耗的電能可以用電功來度量。當學生能夠記熟電功的單位時,此類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 合作交流,匯總知識點
初三復習的合作交流不只局限在教師與學生之間,還應當在學生與學生之間搭建共享的橋梁。教師可以讓學生組成復習小組,在測驗前,讓小組成員共同復習知識要點,互相交流和解決問題,而在測驗之后,教師則參與到小組的討論中,與學生共同探討某個錯誤出現的普遍性和解決方法。
在合作交流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寫一份反思計劃,反思小組共同的問題和學生個人的問題,而后再寫一份歸納總結計劃,將小組交流的成果進行匯總,整理出某個章節的知識清單。endprint
例如,在對物理知識“杠桿”進行復習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歸納出一份章節知識要點,并讓學生在對章節知識點和歷年題目進行整理的基礎上,猜想在“杠桿”章節中,主要會涉及哪些考試重點,如在杠桿章節中,主要涉及杠桿五要素、力臂的畫法、杠桿平衡條件及靜態、動態的分析、杠桿最小力的求法、杠桿的分類、杠桿的機械效率等知識點,教師負責將所有小組歸納出的重點進行結合分析,幫助學生做出最終的知識點框架。
在合作交流的階段,教師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使用某類例題讓學生們進行討論,促進學生的交流和共同探討,并引導學生將解題思路轉變為“猜題”思維,即使得學生根據在小組交流中獲得的知識總結,能夠摸清物理題目的脈絡,掌握出題方法,進而研究出類似題目的相同解題思路和步驟。
(三) 答疑解惑,形成思路
自主構建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形成成熟的解題思路,并能夠按照知識框架和解題規律將同類題目順利、快速地解答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能會產生許多疑問,教師在這個階段要做的就是答疑解惑,并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點的總結、歸納,使其發現題目的一般規律并掌握解題方法。
例如,通過分析題目:1. 水力資源的利用是將水能轉化為電能,長江三峽水電站建成后裝機容量1820萬千瓦,這些電能最終來源于()A.水的勢能B.水的動能C.太陽能D.水本身具有的能量,和題目2. 下列關于能量轉化的實例,你認為說法正確的是()A.水輪機帶動發電機發電,電能轉化為機械能B.燃料燃燒化學能轉化為內能C.汽油機的做功沖程機械能轉化為內能。通過分析,可以發現這兩道題目雖然用了不同的表述方式,但是考查的內容都是相同的,可以說題2是題1的變式。通過總結這兩道題目的解題思路,可以明確:這兩道題考查的都是能量的轉化與守恒知識點,解題需要準確分析各種現象中的能量轉化,需要準確確定各種變化過程的始末各與何種能量形式相關。并將本章節的知識點目標設定為:了解能量的轉移和轉化的方向性,理解能量守恒的轉化過程和守恒定律的內容。
學生通過分析某個題目,進而對同類題目進行歸納總結,然后形成整個章節的知識點構建,以此來鞏固所學知識,并能夠真正地將知識運用到同類題型的解答中,形成最終的解題思路,這就是自主構建和合作學習的最終目的。
四、 總結
自主構建,合作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要讓學生形成知識框架,培養學生進行總結歸納的習慣,理清解題思路,保證學生在面對變式題目和同類題目時能夠有清晰、明確的解題方法。教師在進行初三物理課程的復習時,最重要的就是把握講授與自主之間的空間與距離,在對學生進行充分輔導的基礎上,不要過度干預學生的歸納過程,讓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思維,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劉康堯.構建小組“自主合作”學習模式——彰顯學生個性煥發課堂生命的活力[J].生物技術世界2014(4):135-136.
[2] 蔡志誠.在初三物理復習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教育導刊,2013(10):90-9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