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平??
摘要:人教版小學語文中選編了近十篇的神話故事,如何在教學和評價中關注文體特點和語言訓練?首先要解決教什么的問題;再者就是探討怎么教;最后才是如何評價的問題。完成了以上的三個方面內容,即實現了神話文體的本體價值和教學價值。
關鍵詞:神話;教學;評價
人教版小學語文入選了近十篇神話文體的課文,編排以中段居多。基于孩子的天性,他們都喜歡閱讀神話故事,所以如何更好地進行“神話文體”的課堂教學設計及評價,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有著比較重要的意義。
一、 教什么:神話文體的本體性知識
1. 從思想內容上看
《女媧補天》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一單元是以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為主體來安排的單元閱讀,其主旨體現感受古人豐富的想象,其中《女媧補天》《夸父追日》及《古詩兩首》是關于神話的課文。女媧補天是一個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講的是女媧為了拯救水深火熱中的人們,冒著生命危險去補天的故事。課文的學習重點是了解女媧為拯救人類,冒著生命危險,克服重重困難把天補好的過程,從中感受神話故事的神奇特點。
2. 從語言表達上看
這是一篇神話,在領會它的文體特點的同時,也要關注它作為文本所依托的語言訓練。所以,我們教學中既要考慮神話的本體價值(如神話的想象能力、文明源頭、神話精義等),也要考慮它作為教材的教學價值(如語言文字的品悟和復述等語文特點)。
3. 從訓練重點上看
了解神話傳說的特點,并引導學生閱讀其他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增強對祖國優秀文化的熱愛之情。神話故事性強,在學習中要引導孩子會復述故事,但三年級的孩子雖然已經具備較獨立的閱讀能力和初步抓詞句理解的能力,還不能抓要點來復述整篇課文,在本節課的指導下初步學會抓要點、用自己的話講這個神話。再者就是“學法用法”,充分挖掘文本的語法用點,開展語言文字訓練。
二、 怎么教:神話文體的教學價值
不同的文體有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的選擇。把詩歌教成詩歌,把神話教成神話,這是在文體意識下不同文體教學的一個具體形象的說法。如“教材是個例子”,在回答“怎么教”問題上有一個共通之處,那就是通過文本的教學,幫助學生掌握神話文本的文體特征,學會閱讀方法,學會學習的目的。本節課的設計是在文體意識引領下,緊扣神話文體教學特點,聚焦神話的“神”、語言點和想象規律,讓學生充分感受神話文體的魅力所在。
1. 抓住故事特點,突顯神奇
(1) “補天”顯神奇:在導入環節,即開門見山引入神話,加以老師的語言渲染和直觀的圖片展示,創設情境,導入課題,并在質疑“補天——天可補?”中走進課文,讓孩子感受到神話的神奇之特點。
(2) 強大的神力:女媧的神奇力量,在本文中處處可見:如開頭的女媧造人、救火時的請神造船、補天時的找石煉石。這些內容和情節,無不體現女媧的神力。教學時,就要通過這樣離奇、充滿想象的故事情節,引導孩子感受神話故事的獨特魅力。
2. 發展語言能力,把握情節
(1) 梳理文脈:神話是一個有趣的故事,富有情節性,為了讓孩子了解故事的大意,就必須先弄明白故事的梗概。根據中年級孩子的特點,必須循序漸進。可以采取“段——句——詞”的方式,把每個段讀成一句話,再把每句話讀成一個詞,這樣的提詞過程,來勾勒故事的框架。再把“詞語”送進文段中,用自己的話梳理出故事的梗概。這樣的過程,可引導孩子如何去提煉語言。降低了學習要求,又達到了“簡要復述”的訓練目標。
(2) 復述片段:剛剛談到的三年級孩子的學情,一下子把一篇課文復述出來,難度比較大,可以嘗試分版塊復述。在學習了“天崩地裂”這個片段之后,引導孩子用上提煉出來的寫作順序和關鍵詞“天露黑黑窟窿——地裂道道深溝——山岡熊熊烈火——田野處處洪水——人們時時掙扎”復述這部分內容,引導想象不同空間畫面里的不同災難,加以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
3. 聚焦訓練重點,感受形象
從開頭起,我們既感受到了女媧對于人類的眷顧和愛護之情,在找五彩石和煉石補天兩個版塊教學中,通過語言文字品悟的同時,又領悟了女媧的不怕困難和甘于奉獻的人物形象。
一是描寫天塌的情景,一連串疊詞“轟隆隆、黑黑的、一道道、熊熊大火”的運用,逼真地呈現了人間的慘狀。在緊扣“自天上至地上的山岡、田野和山頂”的方位中無不充斥著災難,再品悟疊詞中感受災難的力量面前,人們無處可逃。這時候出現的救星,英雄形象自然顯露無遺。
二是女媧煉石和補天的情景,緊扣一連串動詞“找—挖—放—煉—化—裝—端—潑”,這些動詞看似平庸,實則生動傳神。每個動詞都是一個精彩的畫面。在取舍中,聚焦幾個動詞,如:找、煉、潑,引導學生通過想象畫面,感受女神的神力和無私、甘于奉獻的精神形象。
三是課尾的內容,一句“現在,人們常??匆娞爝呂宀实牟氏?,傳說那就是女媧補天的地方。”看似寫的隨意,實則非常抒情、流暢,余味深長。緊扣“傳說”二字做文章,明了神話故事源自于人們的想象和美好的愿望。
三、 如何評價:學習效果的評價
關于教學評價,從廣義上講,它涵蓋的內容很多,包括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環境、教學管理的評價,但主要還是對學習效果和教學過程的評價。我此時要講的評價比較狹義,就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當堂評價——即考試與測驗。
基于我們當下所處的教學評價大環境,結合我們所在區域的小環境里,對于學生學習效果評價的方式,是可能多樣的??梢允羌埞P測試,可以是口頭測試,可以是課前,也可以是課后的測試。但是有一點是不變的,我們對于“評價”測試點的取舍和題型上的選擇,要有側重。
(1) 生字新詞檢測:之前的“預習檢測”與“字詞教學”無多大差異,無非是羅列或分類呈現生字新詞。這樣的檢測效果,不如我們來整合難理解和易犯錯的生字新詞,從“音形義”角度,用“選擇”或“判斷”的形式來考驗孩子們的理解掌握情況。
(2) 課內文本信息檢測:關于提煉文本內容方面的檢測,可以采用填空和質疑的形式,當堂測試。
(3) 課外閱讀延伸:課外閱讀的文本選擇,可以是同文體、同作者的群文閱讀式文本嵌入,也可以是同方法遷移式的課外文本閱讀。
關于神話文體教學,我們在明白“教什么”的基礎上,選擇“怎么教”,落實“有效的評價”,讓神話的本體價值和教學價值“雙豐收”,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實現教、學、評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