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摘要:課程改革已歷時十年之久,其中雖然改變了很多,但是發展至今仍舊存在很多問題,其中一個尤為重要的問題就是教與學在教學過程中的孰重孰輕,怎樣才能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好地吸收所學知識,并轉化為自身固有的知識,這一點在現如今的語文教學中尤為突出。
關鍵詞:青年教師;課堂教學
隨著素質教育的進一步開展,越來越多的青年教師進入教育體制的大家庭,為了給予青年教師進步的正確方向,提出的“一二三工程”中,針對第一年工作的青年教師,如何進行課堂教學成為了工作的重中之重。對于剛剛走出課堂的青年教師,我們又是如何迅速地轉換角色進入課堂教學中來,在工作的第一年緊抓課堂的呢?究竟如何“少教多學”,我們從許多教育前輩那里得到了很多答案,然而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少教多學”,筆者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淺談自己的看法。
一、 初識課堂,從生到師
剛剛加入教育體制第一年工作的青年教師,大多數都是剛剛走出校門的社會新人,在投入工作的這個暑假之前,可能他還是一名學生。但是僅僅過去一個暑假,他就要拋卻數十年的學生角色代入到教師角色中來,設身處地來說,這樣的轉變速度不可謂不快,難度也不可謂不大。隨著教育體制改革,對于教師自身素質要求的提高,青年教師的學歷門檻正逐步提高,對其能力的要求也正逐步加強。因此,青年教師的各方面能力都是足以適應他們當前的教學工作的。可是在教學過程中,卻總有青年教師不能把握課堂教學的節奏,這正是因為在初入課堂進行教學時不能正確對待自身的角色定位,無法規范自身的課堂教學,不能將自身定位在教師的層次上,無法掌控課堂。新課改的要求,更加明確了在新的教學中教師的作用是引導和指引,這也是舊式教學模式向新型教學模式轉變的表現。因此教師更應明確自身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教師也必須真正代入到指引者的角色中去。這就要求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掌控課堂節奏,引導學生進行學習。
正因如此,我在《蝸牛的獎杯》這篇寓言故事的教學中,首先明確自身在教學這節課時的職責究竟是什么,課堂教學中我需要掌握課程的整體走向。課程設計上在復習上節課所學內容時,加強了學生對于學習本課內容的引導,通過比較蝸牛前后的巨大差異,讓學生能夠自己找出蝸牛產生如此變化的原因,從而了解課文的主旨——驕傲使人落后。在其中對于課文具體內容的學習上,我也盡量放手讓學生自我學習,自行尋找答案。例如:學習蝸牛白天背獎杯,晚上睡獎杯之后發生了什么?我讓學生自行閱讀課文找出答案,通過對于“日久天長”、“退化”等較為困難的詞匯講解,使得他們能夠很快的理解課文內容,并且知道在蝸牛身上究竟發生了哪些事情。不需要挨個的解釋清楚,適當的放手,讓孩子們擁有更多的學習熱情,只要教師掌握好課堂教學的大方向,課堂教學也可以很輕松。
二、 深入課堂,從師到生
那作為一名新教師,當我們已經正確定位了教師的職責,掌控好課堂的節奏是否就大功告成了呢?這個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在現代教學中,我們不僅是要傳授學生已有的知識,還要傳授他們學習的方法,讓他們具有學習能力。古語有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21世紀的文盲標準也已不再是目不識丁,而是沒有自我學習的能力。
然而,如何賦予學生學習的能力,在我看來,一是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文修養和專業水平。隨著當今社會不斷發展,對于教師的規范日益增多,所以教師外在的權威已經逐漸喪失,而越來越多的家長、學生知道自己具有哪些權利和知道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稍有體罰的苗頭教師就會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已經不再是職業能夠賦予我們的,而是要靠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學術水平去建立?,F如今,課堂已經更全面更深層次地向學生開放,教師能不能駕馭得了課堂,修養和水平成了關鍵,而不再是單單依靠所謂的教學機智就能解決得了的。提升教師的人文修養和學術水平,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絕不是靠學校規定學幾本名著或什么讀本就能解決的,這應該是教師的內在要求,應該是自己一輩子的追求,需要終身學習。二是教師想要去探索實行教學民主的策略、程序,同時要學會指導學生如何建立在分工、合作、討論、交流時所需要遵守的規則、規范和程序。因此,現在對于教師的要求就是在課堂中不僅要會教,還要會學,想要更好的占據課堂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就需要教師從課堂中學習,從學生身上學習,在教中學習?!段伵5莫劚肥且黄⒀怨适?,是孩子們比較喜聞樂見的課文內容,短短的一篇文章講述了一個有教育意義的故事,語言也較為貼近兒童的思維模式,這樣一篇文章在教學中能夠調動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在進行這類文章的教學時,我需要代入學生的角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想象自己想要知道什么,設置什么樣的問題能夠引導他們進行課文的學習,能夠帶領他們走進故事理解故事的深刻內涵。通過這篇課文,我也學習到了在教授寓言故事的文章時,應采用講故事的方法先將學生吸引到故事里,才能更好的開始課文的教學。教師只有在課堂中永遠把自己也置于“學”的位置上,才能夠給予學生更好的“教”。
三、 規范課堂,師生結合
現如今的教育體制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少教多學”這種教學理念的實施也正體現出了這一點。正是通過“少教”來促進學生的自我發展,并以此促進學生自身“多學”,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有“專家型”的品質。也就是說教師需要擁有的不僅是高效率的工作能力和過硬的專業知識,還需要有創造性的洞察力,更要能通過反省式思維判斷自己的行為正確與否,并進一步完善。因此,“少教多學”教學理念的核心就是教學相長,換而言之就是要提高教學效率增強教學質量。通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貫徹“少教多學”這種教學理念,讓學生和老師都獲得一個較好的提升,課堂成為師生共學、共成長的一個平臺,教學相長也是我們教學的一種思想境界。
這也正是新課改中“少教多學”這一針對課堂教學方式改革方案的目的。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主動性,不光是讓學生理解教材內容,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夠掌握并運用所學知識。例如《蝸牛的獎杯》的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能夠在學習完這個寓言故事之后利用所學能夠自學之后碰到的寓言故事,會講故事。這就大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