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翌葉??
摘要:在如今的信息時代里,有一種語言運用于傳遞情報,廣播、郵件、國際通話、電腦資料,同時人們也會將它作為一種基礎的交際語。那就是英語,它已成為世界通用語言。在中國,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目前已成為小學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常伴隨著“讀”、“寫”、“聽”、“說”,其中以聽說為主的口語教學更受到關注。如何在口語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充分自由、和諧、全面的發展,是每位小學英語教師應當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英語;口語;課堂教學;語言環境
一、 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性
時至今日,英語已成為我們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際工具,它在歷史洪流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人們對英語的廣泛重視,目前學好英語,教好英語,是學生和老師共同的任務。并且,以聽、說為主的英語口語更為推崇。所以,作為老師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完成英語課程改革所要求的基礎教學任務,而且還要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去用英語表達。
二、 小學英語口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 對小學階段的培養目標理解上的偏差
在小學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寫到低年級階段需本著“聽”“說”為主的原則。而在現實中對于低年級的英語學習教學,與課程標準所提出的要求有明顯偏差。往往,實際中所呈現的是對于“讀”“寫”的強調。低年級是一個認識力、理解力還不夠成熟的階段,直觀的視覺呈現,語言的告知才能幫助他們去學習,因此這個階段是語覺生長發育的關鍵期,“聽”“說”“讀”“寫”的要求被并列提出在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中。教學方式上,無論是評價學習還是自主學習都強調“聽”“說”“讀”“寫”并重,卻忽視了“聽”“說”能力在語覺生長發育的關鍵期的培養。我們往往可以看到各個年級、各種類型的輔導都是以單詞識別、句型的理解及詞語解析為主,缺乏重視口語能力的考查。所謂的檢測和考試的客觀效果是“讀”“寫”,而非“聽”“說”。
(二) 在教學方式上以語言知識教學為中心,忽視口語運用能力的培養
如今,教學方式上通常會要求以教材為主,根據教材提供的內容,以一種線性順序走的方式去教學。這樣存在著一定的利弊:老師與學生對于一整個學期的教學和學習的理解更加簡單明了化,同時語法分析的內容也大大減少,只不過所存在的問題是仍然忽視言語交際,由于教材的限定,想要拓展言語情境練習,老師所需要準備的內容、材料將會影響教學的進度,而學生們慣性思維和僅有的知識儲量很難達到理想的狀態。
(三) 口語學習缺少良好的語言環境
有這樣的例子:把一個人類的孩子拋至于狼群當中成長,人類的孩子學會“狼語”,被稱之為“狼孩”。這個例子恰恰證明了,英語口語水平的不斷提高是需要提供給孩子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但目前學生缺少練習的機會,除課堂之外,鮮少有合適學生鍛煉英語口語的場所。即便是英語課堂進行口語訓練,如果無法創設一個符合學生年齡,喜好說英語的情境和氣氛,學生也不會樂于參與。
(四) 學生不敢開口說
我們的學生對于口語這一塊,有一個比較一致的特征,那就是所謂的畏懼心理,這些孩子們并不是不會說,而是畏懼自己說錯,以及畏懼自己被同學們嘲笑。在我們的學生們進行口語表達的時候,部分學生的內心緊張、焦慮,導致口語表達上的錯誤就會接踵而來,這樣的心理狀態的持續只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日后會出現越來越多這樣的現象:愿意表達的孩子不再去嘗試,本身就內向的學生產生反感的心理狀態。
三、 優化小學英語口語課堂教學策略
(一) 創設樂說情境
布魯納認為,“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應在課堂內創設更多的情景,讓學生有機會運用自己學到的語言材料”。布魯納的言論證實了口語學習的重要性,也說明教師要利用各種方式去營造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用英語去開口說的欲望,以及利于學生表達的情境。布魯納同樣提出了“情境教學”,為何情境教學如此關鍵?這也體現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它所具有的鮮明個性,正因如此,英語教學需要教師精到的示范,更要求教師善于發現學生們的喜好,結合到課堂教學中創設有趣情境的能力,這才能讓學生感知語言、交流語言、發展語言。
(二) 培養英語思維
在這里我們要明確英語思維是指什么?英語思維是指能夠排除母語的干擾,不以母語為中介去學習,所掌握的程度可以與母語一樣,成為一種語言上的本能、條件反射式的思維方式。然而,中國傳統的英語教育基本上以簡單的生活用語、個別單詞、語法教學與稍許的文化背景,缺乏關注學生的思維能力。英語學習的目的是能夠運用到每個人的生活、工作中,而非以成績證明英語學習的價值。因此,學生養成用英語思維的習慣,需要從學生獲取、學習知識的各種方式的過程中對其訓練,同時通過一系列主動、積極的思維活動,接受和輸出信息,是提高學生用英語表達思想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徑。
(三) 強化課堂訓練
獲取信息被稱為信息輸入,是以視覺、聽覺為主要方式,對于信息的處理和反饋,我們稱之為信息的輸出,以語言表達為主要方式。對英語學習者來說,能夠流利的輸出信息,是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課堂是他們訓練口語的重要場所,教師需要加強訓練,首先要通過聽培養口語能力。只有當學生通過聽,獲取他們所感興趣的信息時候,才會激發他們的表達欲望,達到說的目的也就水到渠成。但學生在聽之前,要掌握一定的口語表達技巧,才能對提供的聽力材料有相應的理解。教師在選擇聽力材料的時候,應盡量挑選貼近生活,常會出現的真實情景,內容可以包括:天氣、問路、問時間、打電話、看病、點菜、道別、自我介紹、校園生活。不僅有助于學生能順利地進行聽力訓練,而且提高口語的表達能力。在學生結束聽力的訓練之后,教師還需要求學生進行模仿訓練,強調連讀、語音語調,復述、配音,都可以輔助學生在口語訓練上得到更好的發展。
四、 結論
總之,小學英語口語教學的觀念應該不斷深入到各個教育階層。在不偏離教學大綱的基礎上,可以用更長遠的眼光看待英語教學,教師和學生不僅僅要把英語當成一門科目,也要有將英語變為學習其他科目的工具這樣的信念。教師需要通過自己教學經驗的總結,現代教學手段的幫助,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為學生日后能用英語進行口語交際奠定基礎,是作為老師應盡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