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松鶯
摘要: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是指高效率有用的課堂教學。近年來,隨著交際教學法的流行,討論、參與式教學得到了英語基礎教育界的極大重視。本文采用了活動測驗的研究方法,通過對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實證調查及數據分析,闡明英語課堂小組合作學習在目前小學英語大班教學背景下的有效性,并進一步提出教師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中需注意的事項,以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科學合理地開展,全面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英語;英語課堂;合作討論;有效性
一、 小組合作學習的定義
小組合作學習是20世紀70年代美國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ts首先倡導的。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是小組合作學習的基本組織形式。綜合以上研究,作者認為:小組合作學習是幾個或多個學生為達成共同的學習目標,進行交流、合作和探索的語言實踐活動。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的建構主義以“發生認識論”為基礎,強調人的主體能動性,即要求學習者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在與客觀教學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學習者自己積極建構自身的知識框架,主張學生“在做中學”。皮亞杰理論中的同化和順應正是說明了主體在學習活動中的能動性。
其實,早在19世紀中期,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就已提出“從做中學”,主張把代表社會生活的活動性課程引入課堂,即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學習,融入到對知識的發現和探究過程中去,并從經驗中積累和發現知識。
二、 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證研究
1. 研究對象
本文以江蘇省昆山市玉山鎮司徒街小學六年級(2)班學生為對象,開展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實驗研究,即在六年級(2)班隨機抽取20名學生,將他們分成一個實驗組和一個對照組(每組10個人)。
2. 研究步驟
在小組合作學習實驗開始之前,運用了一套綜合英語測驗題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的英語水平進行前測檢驗,以排除兩組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差異對實驗結果的影響或干擾。接著,老師對對照組學生采用傳統的單詞教學方法,教授該節課目標單詞;而對單獨實驗組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即老師先呈現該節課單詞教學目標,然后在組內選出語言水平相對較好的兩名同學擔任組長,一位組長負責向組員介紹記憶單詞的有效方法,另一位組長針對組員們的單詞學習問題提供咨詢并與他們進行討論。隨后,10名同學相互結對,進行單詞拼寫和聽音畫畫。最后,對照組和實驗組一起回到教室接受老師的單詞學習效果檢測,即老師對所有同學進行單詞拼寫。最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單詞檢測成績運用SPSS軟件進行獨立樣本檢驗。
3. 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文應用數據分析軟件,對前測的兩組學生的成績數據進行了差異顯著性分析,學生原有的英語水平測驗的成績不存在顯著性差異。說明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在原有語言水平上沒有顯著差異,排除了學生英語語言水平對實驗結果的干擾。實驗組學生和對照組學生單詞測驗成績存在顯著差異,而兩組學生原有英語水平沒有顯著性差異,說明小組合作學習的運用促進了學生的語言知識學習,提高了教學效率。此外,根據本文作者的觀察,實驗過程中,較之對照組,實驗組學生表現出較高的學習熱情。
基于以上調查結果,筆者認為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和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小組合作學習能增加語言訓練的密度和廣度。小組合作學習能促使小組成員之間取長補短,體現對學生個性差異的尊重。其次,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再次,它有利于良好語言素質的形成。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被置身于喜聞樂見的語言情境中,他們必須開動腦筋,靈活應變,用英語進行思考并解決任務中的實際問題,促使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的形成。
4.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注意事項
當然,要確保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有效運用,作為英語教師,我們應該對學生需求和國家英語新課程標準等作深入了解,因時、因地制宜,在此基礎上探索小組合作學習合理的組織策略。
首先,選擇最佳的合作內容與時機。小組合作學習內容要有合作學習的價值,即可以為學生提供思考和相互質疑的空間,拓寬學生的語言思維。如選取有情節的故事性文章進行角色扮演;在教學的重難點上面,或者在學生的自主思考的思路易受阻、意見易產生分歧的情況下設計小組合作學習的任務。
其次,采取適當的分組方式。可按照能力互補,性別比例搭配的方式進行分組,使優生帶動差生,活躍外向的學生帶動消極被動的學生。再次,進行合理的評價與激勵。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各個成員既分工又合作。教師要把小組任務的總體完成情況計入小組總體成績,同時又要根據組內個人表現給出個人成績,這樣既能保證成員合作積極性,又可以激發個體的參與熱情。
最后,準確定位師生的角色。教師要保證每位小組成員都擔當起自己的角色,這樣才能發揮個體優勢,并讓成員間相互取長補短。培養職業敏感性。主動巡視、監控各小組的合作情況,及時察覺學生的“求援信號”,耐心幫助其解決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實際困難;密切關注學生的個體水平差異并努力滿足其需求。由此可見,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對教師素質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與其他教學方式相比,教師尤其應扮演好“管理者”、“協助者”的角色,因為小組成員合作過程中隨時可能有意外發生,如個別組員用漢語交流,或遇到思路堵塞無法繼續,這需要教師及時提供指導和幫助。
總之,課堂小組討論是英語教學中一種重要的教學組織形式,如何更好地發揮它的有效性,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還需要教師進一步地探討、嘗試和研究。
參考文獻:
[1]徐云.小學英語課堂合作有效性的策略探討[J].新疆教育,2012.
[2]張小紅.淺談小學英語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研究[J].校園英語,2016.
[3]王穎.談談怎樣提高小學英語合作學習的有效性[J].科技研究,2013.
[4]華亞君.淺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J].科教導刊,2014.
[5]陶國慶.談小學英語課堂合作學習的有效性[J].寧夏教育,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