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蘭
【摘要】美國數學家哈爾莫斯曾經說過:“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有了問題,思維才有方向,才有動力。所以,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目的、有意識地創設各種問題情境,才能引發學生產生認知上的沖突和困惑,引導學生在有實效的問題情境中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激發起他們的探究欲望,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
【關鍵詞】小學數學 情景化 生活化
一、情境教學的誤區
(一)情境設置過于繁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情境的融入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積極性,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實踐能力,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對于生活情境的設置過于繁瑣,這樣就會使學生陷入到情境當中,從而無法集中精神聽講,這樣反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由此可見,在應用生活情境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對生活情境進行合理的設置,將過于繁瑣的情境進行簡化處理,從而突出教學重點,使其發揮實際效用。
(二)脫離生活實際
在設置生活情境的過程中,部分教師為了方便,在場景選取方面十分隨意,并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日常生活狀況,因此就使得學生難以進入到生活情境當中。同時,教師也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待問題,這樣就會使生活情境脫離學生的實際生活,對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不利影響。由此可見,學生的“生活”與大人的“生活”是不同的,對待同一件事的思考方式也是不同的,為此教師就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待問題、理解問題,從而使生活情境的設置符合學生的日常生活,讓學生更好的融入其中,在實踐中理解知識、掌握知識。數學語言運用生活化,從生活經驗入手,調動課堂氣氛。數學教育家斯拖利亞爾曾說過,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同一堂課,不同的教師教出來的學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樣,這主要取決于教師的語言水平。尤其是數學課堂教學,要學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沒有高素質語言藝術的教師是不能勝任的。鑒于此,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興趣愛好、心理特征等個性心理傾向,將數學語言生活化是引導學生理解數學、學習數學的重要手段。如在“利息”一課的教學中,教師說:“我家里有10000元錢暫時不用,可是現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請同學們幫老師想個辦法,如何更好地處理這些錢?”學生回答的辦法很多,這時再趁機引導學生:“選擇儲蓄比較安全。在儲蓄之前,我還想了解一下關于儲蓄的知識,哪位同學能夠介紹一下嗎?”學生們競相發言。在充分感知了“儲蓄”的益處之后,學生們又主動介紹了“儲蓄的相關事項”,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知識,體會到了生活與數學休戚相關。
二、創設生活化問題情景要有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小學生來說,學習積極性首先來源于興趣。小學生最感興趣的莫過于動畫片中的主人公、神話故事里的人物等。因此,很多老師在教學中經常使用孫悟空、豬八戒、海綿寶寶、喜洋洋等形象作為教學載體,為學生營造一種生動有趣、具有吸引力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在寬松、和諧、愉悅的氛圍中,由對問題的自然想法開始探索,發揮情景的浸潤功能,以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大小比較》一課時,有的老師這樣創設問題情境:唐僧師徒四人在去西天取經的路上,口渴難忍,唐僧讓八戒化緣解渴,不大一會兒,八戒抱著一個大西瓜回來了。唐僧說:“把西瓜平均分成四分,每人一份。”八戒聽了不高興,叫喊說:“西瓜是我找來的,不給我六分之一,也得給我五分之一。”悟空一聽樂了,趕緊切了五分之一給八戒。八戒吃完西瓜拍著肚皮說:“真奇怪,好像沒多吃哦”。大家聽了都笑了,而八戒還是莫名其妙。這時,教師停止故事的播放,問:“同學們,你們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嗎?學了今天這節課的知識,你們就知道了。”將數學問題融于學生喜聞樂見的情景之中,激活學生大腦的興奮點,誘發學生探究的欲望。
對于中高年級學生來說,情景創設要有利于學生發現知識、探究奧秘,從而創造性地運用知識,集趣味性與知識性一起。而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他們的形象思維活躍,抽象思維能力不強,因此也可以運用視頻、音頻等把生活中的問題引入課堂,也可以通過猜謎語、做游戲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創設問題情境,既拉近了數學與生活的距離,又增加了數學的趣味性。
三、創設生活化問題情境要有完整性
數學教學情境是把要學習的數學內容以問題的形式巧妙的寓于生動的情境中,從而引起學生的認知失衡,促使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獲得過程、問題的解決過程,體會數學的價值。所以在新知探究出來以后,一定要解決情境創設中的問題,這樣的情景創設才有意義,教學也顯得完整。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一課時,有的老師這樣導入,課件展示:小花和小紅賽跑。小花沿邊長10米的正方形跑,小紅沿直徑為10米的圓跑,結果小紅獲勝。小花心里很不服氣,認為她跑的距離比小紅的長,比賽規則不公平。同學們,你們認為這樣的比賽公平嗎?這樣的情景創設,使學生明白,要知道游戲規則是否公平,必須得知道兩人跑過的路程分別是多少,由于學生已經會計算正方形的周長,所以學生很快就能算出小花跑的路程,而要知道小紅跑的路程,必須得知道計算圓周長的方法,自然進入到圓周長方法的探究之中,當學生探索出圓周長的計算方法時,一定要計算出情景創設中圓的周長,和正方形的周長比較,得出結論:比賽規則的確不公平,這樣,不但使教學設計完整,而且使學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生活是一個蘊含豐富資源的大課堂,教學中遠離生活就會讓學生失去課堂的另一世界。我們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活化問題情境,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讓學生學會運用數學的方法去觀察、分析事物,解決問題,培養自主探索、勇于創新觀念和意識,為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