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娟

[摘要]目的:觀察與分析艾灸對老年患者抗衰老的應用效果。方法:將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間的300例老年患者進行分組,其中艾灸治療組150例均采用艾灸治療;衰老對照組150例不做治療,然后分析比較這兩組治療前后的癥狀、SOD(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HB(血紅蛋白)、CHD(膽固醇)TG(甘油三酯)、血流變學及IgG(免疫球蛋白)的變化。結果:研究分析發現,艾灸治療組抗衰老癥狀、SOD、HB、CHO、TG、血流變學及IgG、的變化要優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艾灸對老年患者衰老癥狀具有明顯改善的效果,可以調節SOD、HB、CHO、TG血流變學及IgG等指標,從而達到抗衰老的目的。
[關鍵詞]艾灸;老年患者;抗衰老;應用效果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目前生活條件的改善,使人類平均壽命得以延長。有專家預測,到2016年,我國60歲以上的人口將達到2.9億。祖國醫學認為艾灸可強身健體,對人們壽命延長具有益處,因此,艾灸在老年患者抗衰老中應用。為了探究艾灸在老年患者抗衰老中的應用價值,我們選擇300例老年患者進行分組,對其中一組進行艾灸治療,患者抗衰老效較好,現將結果整理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以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間護老院收錄的300例患者,其中男性160例,女性140例,平均年齡為(70±5.1)歲;將有將這些老年患者分為艾灸治療組150例,衰老對照組150例,把這兩組老年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顯示差異無顯著性,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治療方法
1.2.1艾灸治療組
對該組的150例老年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對患者關元、足三里、神闕等穴位,采用艾灸中溫和灸,對準患者的穴位,在距離患者皮膚1.5~2cm處進行艾灸。根據受試者局部溫熱,而無痛感為標準,在每天上午九點進行一次艾灸,每一個艾灸穴進行艾灸時間10min,每周艾灸6d,連續五周為一個療程,患者要遵醫囑準時治療。
1.2.2衰老對照組
對該組的150例患者,只進行日常的普通治療與護理,不做艾灸治療。
1.3療效評定
此次艾灸療效評定,以《延緩衰老中藥的篩選規程和臨床觀察規范》附件2中的療效判斷標準嚴格實行。其中效果明顯:治療后患者抗衰老下降值≥2/3治療前平均抗衰老積分值;有效:治療后患者抗衰老下降值在1/3~2/3治療前平均抗衰老積分值;無效:治療后患者抗衰老下降值≤1/3治療前平均抗衰老積分值。
1.4統計學分析
此次研究采用SPSS17.0統計學分析軟件,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用t檢驗,當P<0.05時,表示兩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研究結果
2.1兩組老年患者衰老癥狀積分變化情況
根據對兩組老年患者衰老癥狀積分變化的分析與比較,得出艾灸治療組明顯優于衰老對照組,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是具體的內容。
2.2兩組患者SOD、HB、CHO、TG、血流變學及IgG、指標情況
根據對兩組老年患者SOD、HB、HB、TG血流變學及IgG指標情況分析與比較,得出艾灸治療組明顯優于衰老對照組,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是具體的內容。
3討論
我國人口年齡結構向老齡化階段轉變,抗衰老方法是醫學重要的研究課題。現代醫學觀察到自由基在衰老及疾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SOD(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衰減,自由基產生過多導致老年人各種病患的產生,進而促使機體衰老。中醫認為艾灸是自然療法,對人體機體達到治療的目的,不僅可以抗衰老,還可以預防疾病。但是艾灸治療具有相對特異性。本研究結果顯示溫和艾灸法,對老年患者抗衰老癥狀改變明顯,并可以調節SOD、HB、ClIO、TG血流變學及IgG等指標,從而達到抗衰老的目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