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菁
摘要:綠色課堂一直以來都是學校所提倡的內容,不僅是在教師的教學備課上、學校的日常管理上,更多的是在學生的課堂教學中。那么怎樣才能營造綠色的課堂呢?應包含以下四點:和諧、融洽、自由、多樣。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能更好的吸收知識,領悟知識并運用知識。
關鍵詞:綠色;師生;課堂;氛圍
綠色,是世間萬物充滿生命的顏色。而和大家密切相關的學科,那就是語文。生活處處有語文,學生的語文能力的培養,就是在生活中逐漸形成發展的。課本和課堂內外存在著鮮活又充滿綠色的語文生活,語文學習就是要讓學生在課堂上盡情地去享受和交流,感悟生命的真諦,提升自己的語文學習素養。而創建綠色的課堂,成就綠色的語文,這已經是一種必然的趨勢。
“綠色課堂”就是和諧、融洽、自由、多樣的課堂,那么應該如何以人為本,如何去營造一個充滿生機的小學語文綠色課堂,做到師生與課堂教學的有機統一呢?
一、 綠色課堂氛圍
在語文教學中,作為教師,應盡力營造一種師生互動、融洽交流的教學環境。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被激發了,在課堂上才會敢想敢說敢做,從而一步步樹立信心,并努力成長。
在教學三年級的《練習二》中的“蔫”、“挎”、“躡”這三個動詞時,我引導學生親身上臺表演,來理解這幾個動詞的具體動作。學生既實際參與了,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
自由、融洽的綠色課堂氛圍,需要教師的情感注入。夏丏尊曾說過:“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就如同池塘之沒有水。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熱情,少一些責備,讓孩子有一個“綠色”的氛圍,從而茁壯成長。
二、 綠色教學素材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的帶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會有一種前所未有的愉悅與享受。這樣一來,學習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借著興趣這股動力,推動學習的進步與個人的成長。有了興趣,學生便會愛上學習。有了情趣,課堂就有了活力,不再沉悶,師生間不僅能溝通交流,而且能引起情感共鳴,學習需求也會隨之高漲,從而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
在《恐龍》一課的教學中,我先在課前給學生布置了一個預習工作:選擇你所喜歡的一種恐龍,進行畫作,并查找資料進行介紹,稍后會在課堂上給大家一個展示的機會。如此設計以后,學生興致大起,躍躍欲試,課堂教學很成功。而在教學三年級《習作1》的過程中,通過讓學生親自去做一做家務,然后來完成作文,遠比單單在課堂上讀幾篇范文給學生聽更能讓學生有話可寫,有感可以發。學生能夠發現在做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尋求解決之道。這樣就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既鍛煉了動手能力,又寫好作文,還幫助了家中的家務勞動,一舉多得。
三、 綠色教學言語
綠色課堂體現的是一種純自然,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并把握好教師的主導方向,努力做到師生、生生的相互交流與配合。這樣才能展現每個學生的個性特征,讓學生在學中思,學中想。因此,教師要把控好教學中的任何環節,隨時關注學生,發揚學生的閃光點,激發學生的潛能。
例如在學習《拉薩的天空》時,我讓學生進入課文,通過圈畫全文所出現的“藍”這個字的次數,讓大家數數、說說,學生將拉薩天空的特點牢牢印在了腦海中。又如在《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的教學過程中,向學生提問:小駱駝丑在哪里?為什么會委屈?如果你是小駱駝,你會如何說、如何做?
思維開放了,學生才會有話想說,暢所欲言,充分展示自己。這就是用引導的方式拓展學生思維想象的空間。
四、 綠色課堂創意
教師的智慧體現在哪里?就課堂教學而言,體現在課堂教學的“創意”上。像教學內容的處理、導語設計、提問的時機等,這些都是教師展示“創意”的對象。教師在課堂上沒有創新意識,教學就不可能脫穎而出,整個課堂就不可能充滿生機,不可能“活”起來,學生也就缺乏積極性了。
《蒲公英》這一課文的教學,可以抓住關鍵詞語“金光閃閃”、“銀花朵朵”分別來知道沙漠和湖泊的特點。并根據兩顆種子的結局,來設置這問題:“如果你是其中一顆蒲公英種子,你會選擇飛向哪里?”然后發動學生討論,這既幫助學生復習鞏固已學知識,也能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謂一舉兩得,“活”到了極致。
《爭論的故事》這篇課文內容是很簡單的,而道理也蘊含在課文后面的內容中,我覺得教師在疏導這篇課文時,更多的不是停留在課文本身,而應該拓展延伸,讓學生自己想象故事的后續發展,這樣既能將故事內容和道理深化,又間接鍛煉了學生的想象和寫作能力。
五、 綠色課堂互動
在教學交流的過程中,作為教師,應主動促成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教師通過課堂將課本所要呈現的綠色世界,用各種形式展現給學生,讓學生得到美的享受,從而升華自己的情感體驗。兒童詩的教學方面,從不同的角度闡述其特點,再從學生的年齡入手重點談“情感美”“想象美”“節奏美”,這樣貼近孩子的已有認知。尤其是曾經熟悉的旋律《讓我們蕩起雙槳》《春天在哪里》等響起時,他們也情不自禁地跟唱起來,整個課堂便顯得輕松活躍了許多。教師與學生以教材內容為“話題”或“談資”共同去生成和創造“文本”、去構造“意義”的過程,既是一種精神,又可以成為一種方法。
綠色的課堂,綠色的語文,并不只是單純的使學生的成績得到提升,而是讓學生語文素養得到全面發展。只有讓課堂的教學散發出“綠色”的香氣,才能讓學生借助綠色課堂,插上理想的翅膀,真正體會到“綠”的生機,“綠”的精彩。這才是從最根本處來把握語文綠色教學的方向。我堅信,“綠色”的課堂,“綠色”的語文必將花開遍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