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梅
[摘要]目的:針對心內科患者臨床護理方法的改進及其實施后的護理效果進行初步探討。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5年7月期間的100例心內科患者有關資料,采用改進的護理方法對患者實施,對護理效果進行比較。結果:100例心內科患者中,97例患者對護理措施及實施效果滿意,3例患者對護理人員操作新設備不熟練存在一定的異議。沒有產生護理差錯及糾紛的患者。結論:護理措施改進后,患者實施整體護理使護理理念明顯轉變,服務理念不斷更新,對護理業務加強培訓,使護理人員整體提高素質及法律意識,產生護理差錯及護患之間糾紛的比例明顯降低,對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心內護理;護理方法改進;護理效果
1前言
在老年群體中心血管疾病是一種多發疾病,具有較大年齡跨度、較差的治療依從性,因發病迅速、病情變化很快、較高的死亡率及較高危險性,在各個護理階段都存在較大的護理風險。隨著患者對護理質量不斷提高要求,傳統疾病護理方式被“以人為本”的整體護理所取代,使心內科護理質量明顯提高,護理糾紛及差錯明顯減少,提高法律意識,在健康教育及預見性防范方面提高重視,才能保證老年患者護理安全,以免產生醫療事故及糾紛。為此有效改進心內科護理方法,獲得了良好效果,現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2資料與方法
2.1患者資料
收集2013年7月-2015年7月期間的100例心內科患者有關資料,其中有67例男患者,33例女患者,患者年齡在57-88歲之間,平均年齡73.2歲。有26例患者為慢性冠心病、22例患者為心絞痛、17例患者為急性冠脈綜合征、14例患者為急性心梗、21例患者為心律失常。有45例患者同時存在高血壓、28例患者同時存在高脂血癥、8例患者同時存在糖尿病、5例患者同時存在支氣管哮喘、4例患者同時存在肺源性心臟病、13例患者同時存在腦血管疾病。
2.2護理方法的改進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日益提高健康和護理要求,心內科護理人員轉變護理理念,關心患者,對患者需求耐心傾聽,在實施護理操作應向患者做好解釋工作,以獲得患者配合,詳細掌握患者基本信息,病情及用藥情況等,為患者提供細致周到的護理服務。
一是對護理人員加強培訓,使其業務素質不斷提高。隨著科技的發展尤其是引進的新技術、新項目,在護理中發展較高技術要求及復雜度的服務內容,不只是增大護理人員工作壓力,還容易增大護理技術風險,可采取晨會提問、業務學習、護理查房等不同形式對護理人員加強培訓,使其對心內科護理知識加深了解,提高護理人員觀察、分析疾病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因醫療技術逐漸發展,護理人員也要對新的醫療技術和方法加強學習,對常用醫療儀器設備的操作方法熟練掌握,在對患者搶救時可應對自如,并引導護理人員積極參加繼續醫學教育學習,使自身業務素質不斷提升。
二是在護理中提高法律意識。因目前瘦一些因素影響,醫患之間關系相對比較緊張,存在比較突出的矛盾。因此護理人員應提高法律意識,對其定期組織醫療法規學習,針對具體案例開展案例分析、專題講座等多種形式的培訓,在護理措施中總結存在的不足之處,對護理人員的權利義務提高認識,對法律法規及相關制度中的規定嚴格執行,使護理人員不斷提高法律意識,有效提升防范護理風險能力。
三是護理人員應對心內科用藥知識加強學習,掌握心內科用藥特殊性。因心內科具有復雜化給藥方案,較多品種的藥物,復雜的用藥過程,易在藥物應用方面引起差錯。而且也容易產生藥物錯服、漏服等問題而導致比較嚴重的后果。護理人員對藥物不良反應及副作用提高認識,在治療過程中詳細告知患者及其家人。患者若在用藥過程中產生不良反應,應及時采取處理措施,不可由患者對用藥速度隨意調整。用藥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對藥物治療適應及禁忌證進行嚴格掌握,嚴格按照醫囑執行,對藥物不良反應及療效加強觀察。
四是心內科患者通常都是迅速發病、具有比較嚴重的病情,護理人員應結合病情,迅速開展護理診斷。全面考慮不可忽視潛在問題。按照護理診斷結果對護理計劃進行制定,及時采取有效護理措施。
3結果
100例心內科患者中,97例患者對護理措施及實施效果滿意,護理滿意度高達97%。3例患者對護理人員操作新設備不熟練存在一定的異議,沒有產生護理差錯及糾紛的患者。
4討論
在護理中對患者采用改進護理措施,服務理念不斷更新,護理理念得到轉變,業務培訓日益加強,護理人員綜合素質不斷提高,使其提高法律意識,護理差錯有效減少,護患之間糾紛顯著降低,提高了患者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