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萍
[摘要]目的:研究延續性護理在婦產科中的應用價值。方法:將本院2016年2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60例產婦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并在其出院時給予常規出院指導,研究組則在常規護理及出院指導的基礎上,進行延續性護理,比較兩者出院后45天時的身體復原情況、生活質量、精神狀態。結果:45天后,研究組在惡露消失時間、子宮入骨盆時間、調查組軀體感覺、睡眠質量、產后抑郁評分等方面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連續性護理應用于婦產科護理,能有效促進產婦身體恢復,提高產婦的生活質量,緩解產婦不良的情緒,減輕產婦的產后抑郁發生率,保證產婦身心健康,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延續性護理;婦產科護理;應用價值
延續性護理是住院護理服務的延伸,具體指通過電話隨訪、現場咨詢、家庭訪視等方法,為出院后的患者提供持續的醫療護理、健康指導等,從而滿足患者需求,促進患者的有效康復,減輕患者及其家屬的經濟和精神負擔,也利于降低醫療服務成本。當前人們的護理意識及護理訴求日益提高,不僅希望在醫院內得到優質的護理,而且也希望在出院后接受到專業的護理指導。在婦產科護理中應用延續性護理,拓展婦產科護理服務的深度及廣度,對促進產婦身體恢復,提高產婦的自護能力、生活質量及身心健康等大有裨益。對2016年2月至2016年8月結束分娩的30例產婦實施延續性護理,觀察其效果分析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資料
將本院2016年2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60例己順利結束分娩的產婦作為研究對象,產婦年齡在19歲-36歲,均為單胎分娩,妊娠36-41周,體重55-79kg,未出現妊娠并發癥,意識清醒且能與醫護人員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產后住院時間2天-7天,新生兒體重2.3-4.6kg,男33例,女27例,自然分娩40例,剖宮產20例。隨機將這60例產婦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兩組產婦的年齡、體重、妊娠周期、住院時間、分娩方式等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產婦接受常規護理,具體方法是在住院期間,每日由護理人員進行產婦護理、子宮復舊、心理護理,觀察產婦產后恢復情況,宣教并指導母乳喂養、按需哺乳,產后康復知識,同時對新生兒進行沐浴、撫摸、臍部消毒等護理工作,在對照組出院時給予出院指導。研究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開展延續性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1.2.1延續性護理準備工作
組建延續性護理小組,小組成員為經驗豐富的婦產科護理人員。給研究組產婦建立延續性護理檔案資料,內容涵蓋產婦年齡、體重、妊娠周期、住院時間、分娩方式、新生兒性別體重等一般資料,以及產婦及其家屬的電話、住址,便于定期隨訪實施護理指導。在研究組產婦辦理出院時發放產后健康教育手冊,給予必要的講解,并附有主管醫師及護士的聯系方式。
1.2.2電話隨訪指導
延續性護理小組的護理人員每周對研究組產婦進行電話隨訪指導,詢問產婦的睡眠、飲食、心理狀況,惡露、會陰傷口情況,乳汁分泌情況,子宮恢復情況、嬰兒護理問題等,針對產婦實際情況及問題,予以針對性地護理指導。
1.2.3上門訪視
分別在產婦出院后的10天、25天、40天上門訪視,一是要了解產婦的飲食、睡眠、產后保健、心理變化、母乳喂養、嬰兒護理等情況,指導產婦適當運動,按摩子宮及乳房,訓練盆底肌康,利于惡露排除及泌乳,促進產婦盆底功能恢復。二是與產婦充分交流,耐心傾聽產婦的心中煩悶,了解產婦的心理變化情況,對產生不良情緒的產婦予以必要的心理疏導及建議,教給其有效的心理調節方法,諸如腹式呼吸、冥想等,同時鼓勵產婦家屬多加關心產婦,使產婦更好地適應自身角色變化,緩解不良情緒,規避產后抑郁。三是了解新生兒的發育情況,檢查嬰兒體重、提問、心肺功能、皮膚等情況,給產婦及家屬傳授并演示嬰兒護理知識技能,提升產婦及家屬的動手能力。講解嬰兒打嗝、噴嚏、黃疸等日常問題,引起產婦及家屬的注意。
1.2.4線上咨詢
在線上組建研究組QQ群,在群里共享產后注意事項、飲食指導、子宮復健方法、心理調節方法、母乳喂養技巧、育嬰知識等相關內容,產婦可在線上咨詢問題,交流討論,設置專門的護理人員在線答疑解惑,進行護理指導。
1.3觀察指標
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觀察比較兩組產婦出院后45天的身體復原情況、生活質量、精神狀態,調查的內容包括產婦惡露平均消失時間、子宮入骨盆時間、軀體感覺、睡眠質量,并采用EPDS調查產婦的產后抑郁情況,總分30分,分值≥10分為抑郁篩查陽性。
1.4統計學方法
采取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研究數據,計量資料采取t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與討論
調查組惡露消失時間(18.6±8.3)d、子宮入骨盆時間(7.3±2.6)d均明顯短于對照組(22.1±5.5)d、(9.3±2.6)d,調查組產后抑郁評分(7.1±1.2)明顯低于對照組(9.3±2.3),調查組軀體感覺、睡眠質量優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在婦產科領域,女性產后的康復過程直接影響著產婦今后的健康,其產后需要較長的時間恢復身體機能,而產婦住院時間有限,因而產婦回家后仍面臨著較大的衛生保健、健康問題,也面臨著身體虛弱、角色轉變、經驗不足等諸多問題,仍有著較高的健康照護需求。通過電話隨訪指導、上門訪視、線上咨詢的方式開展延續性護理,拓展婦產科護理服務的深度及廣度,能有效解決產婦出院后的健康問題,促進產婦身體恢復,提高產婦的生活質量,緩解產婦不良的情緒,減輕產婦的產后抑郁發生率,保證產婦身心健康,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