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是制度要素和技術要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發展互聯網金融具有非常重大的現實意義。但是就目前常德互聯網金融發展來看,還存有較為棘手的問題,例如管理不規范、管理不到位等。本文就當前常德市互聯網金融規范發展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從而了解常德互聯網金融規范發展的迫切要求。
常德市經濟主要依靠消費、投資兩輪驅動。社會融資規模中固定資產貸款及企業債券通過促進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較大,且投資的后續帶動作用十分明顯。反過來說,由于常德市支柱型、成長型企業不多,低水平重復建設現象突出,一個項目的上馬能夠在短期內產生巨大的社會融資需求,但由于輻射性不強,不能帶動相關成長型企業的發展,導致對社會融資規模擴張的作用不能持久。第三次互聯網改革以來,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引起社會廣泛的關注,同時在高速的互聯網金融帶動之下我國也進入到了一個“發達網絡國家”行列。常德作為一個地級市,如何規范互聯網金融發展是關系到當地經濟穩定的一個重要環節。
一、常德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現狀
(一)常德互聯網金融填補了傳統金融業的空白
互聯網金融的優勢是通過互聯網實現資金信息的對接和交易,資金的供方與需方甚至不需要見面,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其最大特點是單筆額度相對小,手續簡單,且收益比較高。互聯網金融面對的客戶基本以分散的個人客戶和中小微企業為主,貸款額度小,周期短,風險相對較低,且手續簡便,由于傳統的商業銀行并未十分重視,互聯網金融則正好填補了這個空白,自然受到追捧而快速發展。
(二)互聯網金融模式不斷得到創新和豐富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互聯網金融以及互聯網金融產品運作模式的深人了解,常德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模式內容也不斷地得到創新和豐富。這些模式內容上的創新和豐富突出表現在以下三大方面:一是在銀行開展網絡借貸業務方面;二是在第三方支付方面;三是在ZPP網絡借貸方面。首先,在銀行開展的網絡借貸業務方面,銀行開展的網絡借貸業務已由傳統的“網下申請、網下審批、網上發放”內容,經由“銀行+電子商務平臺”內容,而創新發展出了“銀行自建電子商務平臺”內容。其次,在第三方支付方面,也由獨立的第三方支付、有擔保的第三方支付等內容,而創新發展出了第三方支付工具與基金、保險合作進行理財的內容。第三,在P2P網絡借貸方面,則由純粹提供信息中介服務平臺的內容,創新發展出了P2P平臺跟擔保機構合作、線上與線下結合以及債權轉讓等內容。
(三)網貸手續簡便,借款門檻不高
由于網貸比較容易,導致一些沒有還款能力的大學生群體,為了過上富足生活,采取網貸的手段達到目的。例如,湖南文理學院一學生用18名同學信息網貸50多萬,生活奢侈,導致無力償還貸款,被網貸平臺催款,最后被學校開除。使自己的同學,家長,學校都卷入網貸的一系列問題之中。網貸不僅僅是一兩個學生,而且最近幾年有一定比例的學生都涉及網貸,導致無力還款,荒廢學業,而且使家庭背上沉重的債務包袱。從而使得有一部分社會人群對網貸怨聲載道。從事實上說明,規范常德互聯網發展迫在眉睫。
(四)互聯網金融業務量大,業務范圍寬泛
一是互聯網金融業務交易量大,明顯表現出單筆量小,使用和發生筆數海量的特征。二是互聯網金融產品涉及范圍廣,相比于傳統產業和傳統金融行業,產品眾多,業務范圍廣泛,幾乎每個行業、每家企業都能在互聯網金融領域找到自己的位置。
二、常德互聯網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風險潛伏性大,風險防控“霧里看花”
一是交易對象不清。隨著互聯網金融擴張,金融交易的虛擬化,交易范圍廣,交易對象跨區域,甚至于跨國界,交易對象難以確認,風險難以掌握。二是網絡技術安全隱患不確定。互聯網金融具有便捷的特征,但在缺乏有效監管的情況下,一味求簡單、方便,忽略技術安全的現象將產生重大隱患。三是個人信息保護無保障。個人信息保護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重要基礎之一。近年來,小規模的網絡個人信息泄漏、買賣事件頻生,從單一事件而言,小規模的個人信息泄漏違反了商業道德,如果從國家層面來看,出現大規模的個人信息泄漏可能會危及國家安全。四是風險預警機制缺乏,風險防控缺位。互聯網金融交易時間短,速度快和交易頻率大,傳統的風險防范方式無法施展,目前還只是停留在風險提示階段。由于監管主體不明確,2011年銀監會下發的《關于人人貸有關風險提示的通知》和今年央行下發的《支付業務風險提示——加大審核力度提高管理水平 防范網絡信貸平臺風險》都只能起風險提示作用,沒有更多實質性防控措施。
(二)互聯網信息技術和信用體系建設不完善
互聯網金融發展以計算機網絡和互聯網金融軟系統為基礎,并且結合了當前先進的互聯網信息技術和逐步發展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因此,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離不開互聯網信息技術和信用體系建設的完善,二者關系密切。但是,盡管這幾年來我國的計算機網絡發展迅速,取得碩果累累,依然存在諸如密鑰管理和加密技術等發展不夠完善,TCP/IP協議安全性有待提高等問題。另外,目前我國的網絡通訊的開放性也使得其容易受到來自計算機病毒和電腦黑客的侵害。這一切都不得不承認,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還存在著較大的技術風險。再加上我國的互聯網金融軟硬件大多來自國外,沒有自主研發的,具有知識產權的相關系統,因而也就導致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與客戶終端軟件難以獲得較好的兼容性,并且在未來時間內容易被技術淘汰,威脅我國金融體系安全,也就是說,我國互聯網金融不完善的信用體系建設,仍然有很高的信用風險。
(三)業務合法性難以界定,違法違規的現象突顯
目前,不少從事互聯網金融的企業以小額貸款公司、財務公司、投資咨詢公司、有限合伙制私募基金等形式存在,事實上其開展的業務“名不副實”,超越了其自身業務范疇。有的進行變相吸收存款,有的進行非法集資活動,還有的將融通的資金不進賬戶,并演變為吸收存款、發放貸款的非法金融機構,甚至還有的變成非法集資或傳銷組織等,有的企業通過電子商務平臺發售公司股份,帶有非法募資的嫌疑,有的個人通過網銀、第三方電子支付發售彩券,抽獎,事實上演變成了博彩行為等等。
(四)互聯網金融缺乏有效管理
由于我國互聯網金融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自發形成發展起來的,在管理方面存在欠缺。發展的幾年來,互聯網金融經歷網上銀行到P2P網絡借貸、大數據金融等歷程。在這個過程中暴露了嚴重的管理問題。第一,在電子商務發展背景下的大數據金融,最開始由電商平臺與商業銀行合作,后來分立演化出電商大數據金融和商業銀行自建電子商務平臺兩種形式。但是因為商業銀行對電子商務平臺的運作模式不熟悉,發展前景十分艱難。第二,這些年來,我國的互聯網理財如雨后春筍般的發展,對我國傳統銀行存款業務和理財產品造成了沖擊,嚴重影響我國貨幣政策效果和金融體系穩定。第三,互聯網上的P2P網絡借貸發展門檻低,發展飛速,大量的倒閉現象影響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
常德規范互聯網金融服務,構建安全防范制度體系。建立自律性行業協會,同時要兼顧尊重市場發展規律和行業創新,防范風險,做到“適度無漏洞”。最后,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政府、企業、社會等多方的協作監督下,常德互聯網金融業務必將在今后的日子里持續、穩定和健康的發展。(作者單位為常德職業技術學院)
常德市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基金項目:“常德互聯網金融規范發展研究”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