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一直是社會各界的焦點問題,但經過多年的實踐并沒有找到較好的解決方案。究其原因,就是政府、金融機構和企業各說各話,并沒有形成合力。本文嘗試從商業銀行的角度來分析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并提出一些粗淺的建議,以期能夠為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帶來一些啟發。
一、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原因
(一)小微企業財務制度不規范
財務制度不健全是當下小微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如下:一是有多套賬本,出于對融資、避稅等原因的考慮,小微企業通常有專門應對稅務部門的報表,有應對商業銀行授信調查的賬本,還有企業老板自己的內部賬本等,多套賬本之間的數據差異較大。二是部分小微企業的財務人員往往缺乏財務會計的專業知識,對于報表的科目統計比較隨意。上述兩方面的原因,導致銀企雙方的信息嚴重不對稱,商業銀行的授信調查成本大增。
(二)小微企業稅收制度有待完善
小微企業由于稅收負擔過重的原因,或者是出于避稅的考慮,通常有意調整財務報表的相關數據,以減輕增值稅和所得稅的稅負。同時,稅務部門出于各方面的考量,對調整納稅報表的做法“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進一步助長了小微企業調整報表的歪風,更加不重視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和規范性。
(三)中介服務機構未能有效監督
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服務機構,對于委托其進行做賬或者審計的小微企業并沒有完全起到應有的監督作用,通常出于業務和收入的考量,過分“遷就”委托人的意思,使得報表的真實性也大大折扣。
(四)社會信用體系還不夠完善
近年來,我國的社會信用環境不斷得以改善,但是仍然存在較多問題。主要表現如下:一是失信懲戒機制還有待完善,雖然近年來限制“老賴”出行和消費的措施越來越多,但是仍然局限在一定的區域或者范圍內。二是個人和企業的信用信息不夠完善,目前使用的人行的個人及企業信用信息報告,更多的局限于銀行的信貸信息記錄,對于判斷借款主體的信用狀況過于片面。三是極少數小微企業主沒有養成良好的信用習慣,經常性的欠息逾期,給個人和所經營的企業在銀行融資造成障礙。
(五)小微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通過大量的個案分析,小微企業主往往具有非常強的經營能力或者渠道的獲取能力,但多數小微企業主不重視財務規劃管理。通常,商業銀行給予小微企業的流貸資金期限為一年,小微企業的應收賬款在一年內至少可以周轉兩到三次,但是到期仍然無法通過企業自有資金還款,通常需要動用股東或者第三方過橋資金解決,存在較大的資金鏈斷裂的風險。
綜上所述,商業銀行在對小微企業融資授信時,由于財務制度的不規范、稅收監管的漏洞和中介機構監督的不到位,使得商業銀行無法快速獲取客觀、真實、權威的經營材料,進一步加刷了信息不對稱,加大了調查成本。同時,社會信用體系的不完善,特別是失信懲戒機制的局限性,使得商業銀行對小微企業授信采取了更為保守的授信策略,比如需要提供強擔保或者是其他輔助擔保措施,進一步提高了小微企業的融資門檻和成本 。
二、小微企業融資難的解決建議
(一)建立完善規范的財務制度體系
首先,小微企業要注重專業財務人員的培養,要嚴格按照《小企業會計準則》的要求編制各項報表。
其次,稅務部門應加強稅收監管,對于未如實申報納稅的應給予行政處罰,“威懾”不守規矩的企業。同時,稅務部門也應對小微企業進一步減免稅費,保護小微企業主創業的積極性,有利于切實推動小微企業的財務制度規范。
再次,中介服務機構應切實履行監督功能,主要措施包括:一是嚴格按照《小企業會計準則》等相關法律法規辦理業務,堅決抵制不合理的要求。二是充分發揮專業特長,主動承擔對小微企業會計人員進行專業培訓的社會責任。三是政府主管部門應加大對中介服務機構的監管,大力扶持中介機構對小微企業開展財務會計的專業培訓。
(二)進一步完善社會信用體系
首先,全社會要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社會環境和輿論氛圍,包括小微企業主在內的全體公民都要養成良好的信用習慣,珍惜自身的信用記錄,勿要自己斷送了自己的“錢途”。
其次,要全面建立失信懲戒機制,真正讓失信者寸步難行。具體措施包括:一是進一步擴大限制“老賴”出行和消費措施的范圍,包括適用主體和區域兩個方面。二是全社會各方面要形成合力,共同抵制“失信”行為,讓失信者沒有立足之地,真正構筑起不敢,不能和不想失信的信用環境。
再次,完善信用信息記錄,主要包括:一是進一步打通各個部門的壁壘,讓人行的信用報告能夠全面的反映借款人的信用信息,使其不敢存在僥幸心理。二是進一步豐富查詢渠道和信用信息提供主體,使得交易對手能夠較為便捷的獲取信用信息,進而做出更加準確的決策。
(三)加強小微企業的的經營管理水平
這里僅指財務規劃管理的水平,一方面企業主要對企業的應收款、銀行借款等資金使用情況較為熟悉,能夠對資金的調配有很好的掌控能力。二是培養有專業素養的財務管理人員,提升財務管理水平,能夠將信貸資金運用最大化的同時,保證按期還款,維護良好的信用形象。(作者單位為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佛山市分行授信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