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稟賦理論在傳統的國際貿易理論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主要是指一個國家的資源稟賦情況直接決定該國進行對外貿易的方向。與建立在完全競爭市場上傳統國際貿易理論相比較,直接投資理論更加現實,同時是直接涉及到微觀層面理論。本文通過引入產業經濟學的相關理論,旨在對國際進出口貿易及國際直接投資的方式的進行選擇。
根據要素稟賦理論,資本豐富的國家應該出口資本密集型產品,而進口勞動密集型產品,而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國家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進口資本密集型產品。但是,現實情況中的美國的貿易狀況與理論直接相反。作為資本密集型國家,它也會進口資本密集型產品,同時出口勞動密集產品。作為勞動密集型國家的中國,也會進口勞動密集型產品,而出口資本密集型產品。這就說明,傳統貿易理論中的要素稟賦理論在解釋實際問題上會出現偏差,文章以此為例,從產業經濟學的市場結構、公司成本收益以及國內市場績效等角度分析這種現象存在的原因以及對國際進出口貿易及國際直接投資的方式的選擇。
一、從市場結構角度分析
產業經濟中所提到的市場結構范圍十分廣泛,主要包括企業的規模及分布、壁壘和進入條件、產品差異以及企業成本結構和政府管制的程度。市場結構一般用市場集中度、進入和退出的壁壘以及產品差異化程度來衡量。
由于規模經濟鼓勵一個國家生產一種具有優勢的產品,不同國家的企業生產專業化產品之后進行進出口貿易。通過這種方式,將全世界有效資源進行整合,從而達到效益最大化。但產品差別化生產是一種對產品進行多角度開發的方式。通過這種方式,一種產品擁有更多種生產的可能。因此,由規模經濟和產品差別化的結合分析得出,國際貿易更加容易被選擇,而對外直接投資被選擇的可能性較小。
同時,有一種特殊的情況,一個受到政策保護國內的公司,在國際上將要面臨更大的市場競爭。因此,企業為了在國際市場提高其商品的競爭力,會在國外市場確定比國內市場更加低廉的價格。這種情況在貿易規則中是不允許出現的,這是典型的傾銷策略,因此對外直接投資就成為這類公司的首選。此外,若這類外國工廠供給低成本并且有差異產品,這種產品的產生容易造成“價格歧視”,這也是貿易規則所不允許的,那么它們進行對外直接投資的可能會變得更大。
二、從公司成本收益角度分析
成立一家公司需要投入研發成本、管理成本、宣傳成本以及人力資源成本。一家進行對外貿易的公司,除了以上成本之外還得承擔進出口所需要的關稅和運費。若進行海外直接投資,公司就可以節省進出口所需要的關稅和運費,但這也同時會增加海外工廠運營的固定成本,如國外的信息成本及政策性費用。因此,對外貿易或者直接投資的選擇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與微觀層面的公司直接相關。因此,利潤的高低成為決定選擇重要參考因素。
同時,公司所經營的商品類型也會直接影響對外貿易和直接投資的選擇。一般情況下,單位售價較低的大宗產品,如原油、鐵礦石、煤礦等,無論是選擇何種運輸方式,運輸成本都是十分高昂的;同時,單位產品售價雖然高,如化妝品、酒水等產品,但含較高關稅成本;以上兩種均不適宜出口而適宜進行國外直接投資,因此,生產此類商品的公司一般會選擇對外直接投資。
此外,如果一個海外工廠的運營固定成本比較小,對外直接投資基于可以提高利潤。例如,中國為吸引外資所給予的外商優惠政策,減少外國投資者的海外工廠運營成本。當公司的管理費用、研發費用等日常費用相對于價格來說較高時,這些無形資產的支出鼓勵企業拓展海外直接投資進行全球化運營,例如手機、汽車、電腦等產品。
三、從國內市場績效角度分析
研究表明,受教育時間越長的勞動力,它的人力資本能力越強。美國擁有大量的熟練技術工人,因此它出口那些要求具有熟練勞動力的產品的機率越大。這就使得美國的高科技產品占有比較優勢,它的勞動生產率較高。然而,當別國超越了此種優勢之后,美國又以提高生產率的方式取得相對于其他國家更大的比較優勢,這就出現了一直被追趕卻難以被超越的現象。
由此可見,人力資本高質量不僅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又能提高產品的不可替代性。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受破壞程度最低的國家就是那些擁有大量科研人員和大批熟練技術工人的國家,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資本穩定性較強。而這些人力資本能力十分強盛國家,更傾向于進行進出口貿易。
四、結語
為了更好應對新時期下的經濟挑戰,中國因控股該對選擇國際貿易還是對外直接投資有更加明確的決定。而決定的依據主要是通過評估市場機構均衡、計算公司的成本和收益以及考慮扶持政策,當然最重要的是提高公司本身的市場競爭力,從而更好的做出市場規劃及長期戰略。(作者單位為天津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