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時代背景下,民營企業發展過程中需要充分重視戰略創新,主要在于戰略創新是其達到更高目標的一個重要方式。知識經濟時代下,民營企業經營者應當不斷進行文化創新、組織創新、制度創新、戰略創新以及觀念創新,在管理過程中貫徹創新理念,將其作為主要管理職責。本文主要針對民營企業戰略創新的實際狀況、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探討民營企業戰略創新策略。
民營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關鍵所在,其不僅是國家經濟實力的體現,也是文化與技術成果的展現。但是,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會遇到多個方面的約束與挑戰,其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處于優勢地位,就需要充分重視戰略創新。
一、戰略創新概述
從企業方面來看,戰略就是對企業發展的一個規劃、策劃,其主要是對企業未來發展予以明確指導。創新作為一個過程,而企業的發展過程就是不斷進程創新的一個過程,創新是民營企業不斷成長壯大的基礎所在。
隨著時間的不斷推進,不同企業會逐漸填滿某個行業的戰略定位空間。戰略創新,實質上就是企業發現行業戰略定位空間中的空缺,并對這一空缺予以填補,在此基礎上使其向大眾市場發展。戰略定位空間中的空缺,主要包括:①顧客現階段的需求,競爭對手無法滿足;②新顧客細分市場;③新顧客細分市場生產、傳遞創新的產品。
就目前來看,戰略創新是促進企業進一步發展的關鍵所在。隨著我國經濟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一些企業在市場經濟中失利,嚴重影響公司贏利性的快速增長,還有一部分公司的收入、利潤可保持持續增長的態勢,通過對兩者進行比較分析可知,兩者在戰略方法上存在一定差異。經濟市場競爭過程中失利企業所選取的戰略方法主要為常規、傳統方式,而成功企業選取的戰略方法個性十分明顯,打破了傳統思維,而且隨著時間的進一步推進,經營戰略在思想層面上不斷創新,因此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應當充分重視戰略創新。
二、民營企業戰略創新的實際狀況、問題分析
(一)民營企業戰略創新的實際狀況
現階段,我國大部分企業的戰略管理十分薄弱,尤其是中小型民營企業,甚至一些企業缺乏明確的戰略。根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發達國家的企業領導在一年時間內大概需要花費40%的時間對發展戰略予以研究,而我國大多數大中型企業中的領導人在一年時間內大概只花費10%的時間對發展戰略予以研究,這是我國民營企業持續發展面臨困境的主要原因,缺乏一個科學、合理的戰略管理。
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需要不斷對新的競爭優勢予以創造,只有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保證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由于企業所處的是一個動態競爭環境,因此不論是怎樣的競爭優勢都是暫時的,所有的優勢隨著時間的推移都會消失,所以應當充分重視企業戰略管理,對新的競爭優勢予以不斷創造;同時,為了進一步提升民營企業的經濟效益,應當從根本上落實戰略管理,主要在于戰略管理是企業經濟效益問題解決的根本所在,通過戰略管理可以進一步擴大企業的生產規模,減少生產成本,將消耗將至最低,在此基礎上對企業經濟效益予以提升。
就目前來看,我國民營企業隊伍呈現不斷壯大的趨勢,但是其在戰略創新方面還存在很多不足,主要在于民營企業發展過程中會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制約,導致其發展受到阻礙,而在知識經濟與信息化不斷拓展的時代下,民營企業是否能夠保持可持續發展是其在發展過程中需要關注的重點。
(二)民營企業戰略創新問題分析
1.隨意性大
通常情況下,民營企業主要依靠抓住某一個機會,同時依靠單一產品、業務獲取成功,在條件成熟之后會對新業務、新產品予以開拓,在此基礎上對自身的產品與業務組合予以豐富;同時,在選取新產品、新業務方面,民營企業家極易出現的問題主要為戰略選擇隨意性比較大。
2.戰略管理職能缺失
目前,我國民營企業普遍存在戰略管理職能缺失狀況,主要體現在戰略管理職能主要由企業家本身承擔,缺乏相關部門與人員對其予以承擔,導致這一狀況的原因主要包括:①企業家特質。一個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可存活下來,不僅依靠資源與機會,還需要依靠企業家特質。民營企業家在趨勢研判能力、決斷能力以及學習能力等一系列方面具備的實力較高,而這樣的特質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團隊其他成員在戰略層面上的主觀能動性產生壓制。②團隊結構。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軌跡相對比較獨特,而這也決定了團隊建設的基礎為忠誠與信任,而并不是能力,因此民營企業在創業初期,團隊組建無法吸引到專業能力十分強大的職業經理人,主要依靠關系、血緣等對團隊予以組建。③組織層面因素。民營企業內部中有各個層級的劃分,不同層級所接觸到的信息數據與需要考慮的問題不盡相同。企業內部組織中企業家作為最高層,其在企業內部中需要思考更多的戰略問題,這一組織層面是企業家完成企業主要戰略思考的決定性因素,而中低層面的普通員工與管理人員對這一問題的接觸比較少,因此對戰略管理職能無法有效承擔。
3.戰略規劃不合理
我國大多數民營企業在戰略規劃方面具有自發性,為了確保企業的生存這些企業家在創業過程中缺乏十分遠大的愿景與構思,而是通過抓住某一個機會,在此基礎上依賴發展期間資源的累積,確保站穩腳跟,這些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充滿了自然性、機會性,而非刻意的設計與規劃。
三、民營企業戰略創新的意義、策略分析
(一)戰略創新的意義
一個新的企業或者小型企業若是主動挑戰市場領先者,通常并不會成功,但是也有一部分挑戰者在市場競爭中不僅取得了勝利,而且在市場中占據了極大份額,甚至發展成為新的市場領先者,主要在于其勇于打破行規,在戰略上進程創新,并對原有的競爭規則予以改變。
大多數戰略創新人員,首要目標是找出現階段競爭對手忽略的一個細分市場,然后根據市場顧客的實際需求,對產品及其傳遞體系予以合理設計。因為戰略創新人員的目光主要集中在一個適當的細分市場,基本上不會與競爭對手爭奪顧客,在此基礎上發展為大眾市場的小型細分市場。施樂公司在復印機市場占據統治地位的時候,柯達、IBM等多個大型公司也曾經試圖選取相似的戰略與其對市場予以爭奪,但是均以失敗告終,而失敗的原因主要為其未創造獨特的戰略地位,僅是通過照搬等方式對施樂公司在市場上的份額予以爭奪。與此不同的是,佳能公司制定并實施了另一種戰略,其將個人用戶與中小型企業作為目標市場,對不同于施樂公司的價格利益、質量予以強調,通過滲透復印機市場,進而發展為全球銷量最大的市場領導者,從這一實例中可知,任何一個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要占據一席之地,就必須勇于打破行規,實施合理的戰略創新。
從世界發達國家經濟、管理發展史來看,企業在不同經濟發展時期發展中的成功關鍵在于轉換,如:企業在20世紀50年代期間發展的關鍵點為生產,20世紀60年代期間發展的關鍵點為經營,20世紀70年代期間發展的關鍵點為財務,20世紀80年代期間發展的關鍵點為戰略。我國一部分優秀的企業家在改革開放之后積極學習并應用西方發達國家企業的戰略管理科學理論知識,為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制定并實施相應的發展策略,并創造了大量的名優產品與些許優質企業,如青島海爾集團等。從海爾集團來看,其能夠走向世界的原因主要在于海爾制定并實施的“三個1/3戰略”與“品牌戰略”。
(二)民營企業戰略創新策略
民營企業在戰略創新方面,應當針對不同地區的實際需求,對不同的產品予以生產,根據不同地區的消費水平,對產品價格予以合理設定,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應當充分重視市場的擴大,對海內外市場予以拓展,尤其是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民營企業更應當將發展目光投放至海外,尋找更多的對外貿易。同時,民營企業還應當因地制宜對發展戰略予以制定,對企業內部的知識予以合理整合,制定并實施一個與企業可持續發展相符合的戰略。知識管理背景被,民營企業應當充分重視人才戰略的實施,堅持實施科教興企戰略,進一步加大人才培訓力度。民營企業管理創新應當考慮本土文化特點,對本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予以發掘,堅持走一條具有民族特色的發展道路。
民營企業在戰略創新方面應當順應國家、地方產業導向政策與居民消費結構變化,整體戰略方針應當嚴格按照企業自身的資源情況與外部環境予以設定。民營企業應當充分重視創新能力與學習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制定并實施一套適宜的感應機制與環境掃捕趨勢,對民營企業內外資源予以合理整合,并對轉型時機予以準確把握,主動進行業務轉型,在此基礎上使轉型風險下降,在轉型速度上贏得優勢,確保民營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我國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日益增長的非連續性的環境變化,而且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過程中面臨的形式更嚴峻,通過信息化進一步促進工業化;同時,為了進一步提升民營企業在經濟市場中的競爭力、生存能力以及適應性,應當充分重視戰略創新的合理性,將其作為企業適應現代社會多變環境中的真正向導。知識經濟時代背景下,民營企業的經營者應當從根本上把握管理創新的新要求與發展趨勢,不斷進行文化創新、組織創新、制度創新、戰略創新以及觀念創新,在民營企業內部管理中滲透創新。
四、結語
就目前來看,在經濟全球一體化背景下,戰略創新已經成為民營企業發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部分,在給民營企業發展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知識經濟時代下,民營企業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是其發展過程中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因此民營企業在發展中應當堅持以人為本,樹立一個可持續、協調以及全面的發展觀,根據戰略創新的實際狀況及其存在的問題,制定并實施一個合理的戰略創新策略,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在此基礎上確保民營企業的持續、穩定發展。(作者單位為陽江職業技術學院財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