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大學生是未來“法治中國”建設的重要主體,改革現行高職教育課程體系,加強高職學生法制教育,幫助其增長法律知識,參加法律實踐,養成守法習慣,培養法治思維,自覺遵紀守法,對于推動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中國”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歷史意義。
早在2000多年前的古希臘,“百科全書”式的大家亞里士多德就最早在人類歷史上提出“法治”概念,在他看來,“法治”包含兩層含義,其一,它是一種治國的方略,即與德治相匹配國家治理的基本手段,其二,法治是一種理想的社會狀態,在這種社會狀態下,國家有良法,而且良法得到有效實施(包括執法、司法和守法)。這種理想的社會狀態即是我們建設“法治中國”要實現的目標。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格局即是我們建設“法治中國”要達到的理想社會狀態。
大學生作為未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自覺學習法律知識、增強法律意識、樹立法治觀念,培養法律思維,維護法律權威,養成心中有法、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習慣是時代賦予的使命和義不容辭的責任。高職大學生作為當前和今后較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較短缺而人數較多的一類特殊大學生群體,他們的思想、心理、就業導向、職業發展和法律意識相較本科生均有其自身特點,針對性地對高職大學生加強法治教育,培養其法治思維,為建設“法治中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遵紀守法的公民無疑具有積極推動作用
一、高職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基本特點
目前,縱觀各高職院校,高職大學生年齡基本是“95后”至“00后”,從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實踐中發現這一群體在法律意識方面呈現如下特點:
A、在中、小學階段沒有接受過專門的法制課程教育,僅有的對法制及法治的認識來源于政治課堂教學中,而在這一求學階段,絕大多數學生對政治課是不重視乃至不屑一顧的,即使用心,也是有選擇性的,理科學生,水考之后很快就將學到的僅有法律知識還給老師了,文科學生因為要高考,也是有選擇性地學習,高考要考的部分就去背一下,高考不考的內容根本就不會去理會,這樣的學習態度和做法是不可能對法有系統的學習、理解的;B、對法的認識非常膚淺或淡薄,甚至連起碼的法律常識都不是很清楚;C、基于長期以來中國應試教育的影響和束縛,學生和家長對什么是法、法的作用、價值和精神、中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架構、如何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等問題都不是很在意或重視,過于圍繞高考指揮棒追求高考分數;D、學生普遍法律知識薄弱,法律意識低下,與他們的年齡、知識結構、成長成才的需要和社會的要求極不相稱,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同齡人相比更是相距甚遠!造成如此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從小以來一直忽視的家庭教育,也有缺陷的學校應試教育體系,還有社會教育的滯后等。
二、當前高職院校法治教育基本狀況
A、根據教育部“05方案”,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全國所有高職院校統一開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和《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兩門思政理論課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旨在幫助學生提升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為學生適應社會、為終身發展奠基;B、《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是一門思政理論課,整個教材體系分為思想、道德和法律三大板塊,即是說本課程不屬于專門的法治課程,而是一門思政理論課程,即使講法,也是從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來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C、整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共48課時,而法律部分的課時最多占三分之一,即16課時,如此有限的課時,是不可能對學生進行法的基本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完整系統深入的學習和解讀的;D、絕大多數高職院校都沒有專門的法律專業,當然也就不會開設專門的法制課程,學生主要是通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一思政公共基礎課的途徑學習、了解法律知識,而思政課老師自身所學專業有法學、思想政治教育、哲學、倫理學等多學科相關專業,對法律部分的教學也可能因為科任老師自身的專業特長、興趣而有所取舍;E、從高職學生的角度來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就是一門給他們“洗腦”傳統的思政課,是高中政治課的延續,于是,他們想當然地認為這門課不重要,不重視,應付了之,得過且過。凡此種種,我們不難發現我國現行的高職教育體制下培養的學生的法律意識有多高、法治觀念有多強、掌握和運用法律的能力又如何了!法治思維的養成就更是紙上談兵!我們也不難發現我國現行高職教育體系和課程設置與“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宏偉戰略目標是極不相稱的,它遠遠不能滿足國家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對高職技能型人才培養綜合素質的要求,所以,改革高職教育課程體系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便成為高職教育發展過程中重要而緊迫任務。
三、培養高職大學生法治思維的基本途徑
法治思維是以法治價值和法治精神為導向,運用法律原則、法律規則、法律方法思考和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它是相對于人治思維而言的,法治思維是正當性、規則性、可靠的邏輯性思維,是一種融法律的價值屬性和工具理性于一體的特殊的高級法律意識。中國幾千年人治社會,人們習慣于人治思維,人治思維的本質是人高于法或權大于法,在這種思維模式下,人們遇到問題或處理問題不是首先想到法律怎么規定,怎么運用法律的武器解決矛盾糾紛或維權,而是首先想到托關系、走后門、找領導或權威,怎么樣不得罪人,和氣生財,這種思維模式和習慣心理顯然與法治精神和原則是背道而馳的。在缺乏法治文化傳統的中國,要改變人們這種根深蒂固的習慣和思維定式,絕非一早一夕之功,這也就注定了“法治中國”建設的艱巨性、長期性和復雜性。
高職大學生作為大學生中人數較多的特殊群體,肩負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也是“法治中國”的主要踐行者,基于此,加強對高職大學生的法治教育,培養其法治思維,對于提升整個民族的法律意識和營造法治氛圍,建設“法治中國”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的歷史意義。
(一)法治思維的基本內容
1.法律至上
法律至上是指在國家和社會的所有規范中,法律是地位最高、效力最廣、強制力最強的規范,其他規范都不得與法律規范相抵觸。法律至上首先是憲法至上,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一切法律的依據。法律至上具體表現為法律的普遍適用性、優先適用性和不可違抗性,法治思維中,法律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人們在實務中遇到問題,首先想到的是法律如何規定,我們該如何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用法律手段解決問題、化解矛盾和糾紛。
2.權力制約
權力制約是指國家機關的權力必須受到法律的規制和約束,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而法律就是約束權力最大的“制度籠子”。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要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做到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某,情為民所系,防止權力私用、權力濫用和權力腐敗,做到權力法定、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權受追究。
3.公平正義
公平正義是指社會的政治利益、經濟利益和其他社會利益在社會成員間合理公平分配和占有,主要包括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和救濟公平,公平正義是法的價值目標,是社會主義本質體現和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4.人權保障
人權的法律保障包括憲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護和司法保障。法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保障人權,這是人類進入民主時代之后,法進步的表現之一。在奴隸、封建獨裁時代,法主要是階級統治的工具。
5.正當程序
法的價值目標就是追求公平正義,就法本身而言,正義除了實體正義外,還必須有正當的程序正義來保障,程序的正當表現在程序的合法性、中立性、參與性、公開性和時限性。俗話說:正義不應缺席,也不應遲到,遲到的正義是有瑕疵的正義。
(二)培養高職大學生法治思維的基本途徑
1.加強法制教育,學習、掌握法律知識是首要
要培養法治思維,首先就要多學法,對什么是法?法的作用、法的特征、法的起源、法的運行、法的歷史類型等法的基本理論以及我國社會主義現行法律體系架構:中華人民共和國現行憲法、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合同法、婚姻法、勞動合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民法通則、物權法、知識產權法、刑法、商法、經濟法、訴訟法、仲裁法等進行系統學習和理解,才能真正形成法律意識,樹立法治觀念,否則,就如同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按照我國現行的高職教育課程體系,高職大學生接受法制教育的課程就是在大一第一學期開設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這無疑是遠遠不夠的,所以,要真正幫助高職學生培養法治思維,必須改革現行高職教育課程體系,根據不同專業人才培養要求,增開專門法制教育課程或通過增開法制教育的選修課、法律知識講座、網絡課程、法律學習興趣小組等多途徑、多形式來幫助學生增長法律知識,增強法律意識,培養法治思維。否則,法治思維的養成就是空談!
2.積極參與法律實踐是關鍵
意識來源于實踐,大學生要養成法治思維、樹立法治觀念,培養法律意識,關鍵在于實踐,通過法律實踐,讓學生感受到法律的重要和不可或缺,通過法律實踐,讓學生學會怎么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如:通過參觀法院和案件旁聽,讓學生真切感受法律的權威和強制性;通過模擬法庭實踐活動,讓學生對我國的程序法有直觀理解,感受到程序對于實現法的公平正義的作用和價值;通過深入企業、商場、農村、家庭,加深對《合同法》、《勞動合同法》、《婚姻法》、《繼承法》等民事性法律規定重要性和內涵的理解;通過深入中興、華為等高科技企業調研,感受二十一世紀知識經濟時代,創新有多重要!知識產權法有多重要!以及加深對知識產權法的認識和理解。從而自覺遵紀守法,不干違法、侵權的事情,自覺同違法犯罪行為做斗爭。
3.養成守法習慣是基礎
法治思維是一種習慣性思維,與長期自覺養成的生活習慣有很大關系。因此,從小培養“紅燈停、綠燈行”不橫穿馬路、不闖紅燈等遵守交通規則的習慣是法治思維的具體表現,公民在生產生活中遇到沖突不沖動、遇到糾紛懂得冷靜去查找法律或尋求法律手段解決的習慣,也是法治思維的具體表現??梢?,法治思維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不單純是學校教育的責任,而應是從小做起、從點滴做起,從身邊做起,從自我做起,學校、社會、家庭協同配合、共同努力、長期實踐的結果
總之,高職大學生是“法治中國”建設的重要主體,培養高職大學生法治思維,幫助他們在未來的工作、生活中自覺遵紀守法、能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勇于同違法犯罪行為做斗爭,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穩定都具有十分重要而長遠的意義。(作者單位為湖南郵電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