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工業生產消耗大量的礦石資源,促使大氣當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目前全球氣候逐漸變暖,與此同時礦石資源儲量日益減少,有必要在發展過程中,追求低能耗、低污染以及高效率的“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并且需要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畜牧業作為生產行業當中尤為重要的一部分,其主要是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一些原材料,并且對經濟的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目前的畜牧養殖由于缺乏科學的管理,將會造成不利影響,其主要體現在對周邊的土地、水源以及空氣造成污染,從而不利于確保地區生態環境的平衡。為此,有必要在畜牧產業發展當中,融入低碳思想,從而實現畜牧產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我國在“十八大”就提出了綠色發展,并且在該種理念的指導下,我國社會各行各業各行業積極進行了自身發展結構調整以及產業升級,尤其是畜牧產業發展,只有實現節能減排以及循環發展,才能有效促進畜牧產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但是目前,我國的畜牧業在生產發展過程中,由于缺乏科學的管理,導致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存在諸多環境問題,不利于畜牧產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本文在深入分析畜牧業生產當中存在的環境問題的基礎上,并基于低碳視角,提出了相對應的畜牧產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策略。
一、畜牧業生產中造成的環境問題分析
在畜牧生產過程中,由于缺乏科學的管理,極易造成環境問題,其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內容,現對其進行一一分析,具體內容如下:
1.空氣污染問題
在畜牧業生產過程中,為促進資源利用率的提高,當前的畜牧養殖場其主要養殖特點是連片分布,從而有利于區域優勢以及市場優勢的充分發揮。值得注意的是在規模化的畜牧養殖場雖然帶來了可觀的的經濟效益,但是同樣造成了空氣污染。諸如大型家畜場,養殖過程中,就會產生大量的禽類排泄物,存在部分養殖戶為了提高經濟效益,并沒有按照國家相關規定進行合理處理,直接將其排放在周邊空地,長時間的放置,將會造成養殖場周邊的空氣污染[1]。此外,極易產生細菌和病毒,一旦引發瘟疫,將會造成禽類大量死亡,從而帶來經濟損失。
2.水源污染問題
在上述分析中,家畜排泄物一旦沒有得到有效的處理,不僅僅是造成空氣污染,還會造成水源污染,其主要原因在于暴露在空氣中的排泄物,將會隨著雨水或者是地下水進入河流當中,尤其是排泄物當中的細菌、微生物的進入,直接造成河流水受到污染,從而使得下游地區的用水質量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3.植被破壞問題
植被破壞原因主要在于兩方面的內容,(1)大型養殖場的選址,通常情況下是在草地或者平原地區,由于養殖場需要占據較多的地面積,從而使得較多的土地資源被占,進而使得該地區原有植被遭到破壞。一旦原生態的植被遭到破壞之后,在自然環境的影響下,極易出現水土流失以及土地荒漠化等問題,不利于保持生態平衡。(2)存在較多的養殖戶采取散養以及放牧等形式,造成牲畜的密度過高,草場生態遭到嚴重的破壞[2]。
二、基于低碳視角的畜牧產業經濟發展措施探討
在上述分析中,從中可以了解到畜牧生產過程中存在諸多環境問題,不利于可持續發展,為此,有必要進行基于低碳視角視角的發展措施探究,具體內容如下:
1.優化養殖結構,提高飼料利用率
目前,大部分的畜牧養殖戶為了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通常做法是將養殖經濟效益較好的畜種進行集中養殖,該種方式既有利,也有弊。詳細點說,提高養殖場的經濟效益的同時,造成了資源的利用率低下。為此,在養殖過程中,需要優化養殖結構,并且提高畜牧養殖物種種類,其主要是通過不同物種對飼料具有不同的需求,從而在同一片草原上,能夠有效降低養殖場的飼養壓力,同時對養殖成本具有較好的控制效果。
2.建立集約化養殖場,共享基礎設施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尤其是自動化技術的發展,為現代化養殖場的建立提供了技術支持。在具體的養成場建設過程中,需要采用先進的建造技術,并且采取合理的方案,促使人力資源、基礎設施實現最優化利用,從而使得在成本投入以及最小的環境代價的情況下,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
3.推廣沼氣工程等低碳循環生產途徑
畜牧產業的低碳化發展,就需要重視沼氣工程。沼氣工程其主要是形成了循環養殖模式,并且能夠實現污染物的“零排放”,其主要是對畜禽糞便加以處理,同時需要確保是無害化處理[3]。此外,通過沼氣工程,能夠將畜禽糞便制作成有機肥料,有利于實現第三產業,不僅僅能夠有效推動畜牧產業的低碳化發展,還能夠促進畜牧產業的經濟效益的提高。
三、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全球氣候變暖,并且資源存儲量逐漸下降。在此背景下,畜牧業有必要在生產發展過程中融入低碳理念,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作者單位為黑龍江省雙鴨山市畜牧獸醫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