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重要的一種集體經濟組織資本,集體所有資產不僅決定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還影響著人民群眾最基本的利益。但從集體資產管理的現狀來看,人們對于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研究越來越深入,但對于城市集體資產管理這方面內容涉及較少。因而文章就將針對城市集體資產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和闡述。
一、研究背景
前文中已經有提到,集體資產是作為重要的一種集體經濟組織資本存在的,其不僅是企業可持續發展命運的維系,還是人民群眾基本利益的重要保證。現階段,我們有關學者對于農村集體資產以及鄉鎮集體資產等內容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對于城市集體資產的研究資料較少,也沒有建立起專門的一個管理體系,因而在城市集體資產管理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諸如運作不規范、體制不健全等。以上問題的存在均會使城市企業的制度改革以及企業員工應當享有的權益受到影響。因此,對存在于城市集體資產管理中的問題進行探討,找出解決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
(一)就當前集體資產在城市發展的現狀來看,還沒有將十分精確的一個數據資料庫構建出來,并且在資產統計核算方面也不夠系統、全面。諸如:我們以天津、上海等五個省市為例,它們總的集體資產在五千億以上,如果按照資產負載率的百分之七十五進行計算,凈資產值僅為一千二百五十億,這其中關系到集體企業九萬家,集體職工五百多萬。
可見,城市集體經濟的發展以及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下,無論是企業發展,還是眾多企業職工基本權益的保證,均存在著一定弊端,諸如資本的有限性。針對這一問題,我們首先應當堅持的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城市集體資產管理內容的應不斷進行改革及調整,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服務思想,取之于民理應用之于民。通過對城市集體資產管理的研究,我們認為解決問題的視角應當圍繞著生產力發展和解放進行,只有廣大人民群眾最根本的權益受到保障,才能夠在企業整體競爭力提升的同時,增加人均收入。
(二)城市集體資產日常管理中存在的最主要問題源自管理體制的改革以及清產核資等工作,諸如:有待明確的集體資產產權,如:在某些城市單位中并沒有對產權以及清產核資等工作內容專門進行界定,以致在產權界定環節,表現出改革措施、改革制度同企業產權界定相脫離的情況。城市集體資產流失嚴重,如:在集體資產托管、承包、轉讓以及租賃等環節均存在著管理有失規范性的問題,此外還存在著無償占用集體資產的情況。有待建立完善的監督管理和資產運營機制,如:管理部門“掛羊頭賣狗肉”,有權不使或者利用職權套用(非法)國有資產等。管理制度改革同實際管理力度不在同一水平上,這主要表現在管理工作中的工作隨意性嚴重,并沒有根據相關的管理章程履行相關的管理義務。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對城市集體資產管理力度進行強化,根據政資與企資相分離的原則對政府職能進行轉變,應當還權于群眾,根據相關的法律法規將集體資產的管理者、所有者以及經營者確定出來,根據城市集體資產實際管理的狀況,改變集體經濟形式,使其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我們認為城市集體經濟應當朝著合作經濟型的方向發展,不斷改革和創新傳統意義上的觀念模式,不斷對集體資產管理進行強化,在企業與職工管理中融入新的集體資產理念,只有將新的管理機制構建出來,才能夠確保城市集體資產在當前市場經濟中發展的穩定性。
(三)眾所周知,想要明確集體資產的產權歸屬問題,就需要對資產所有人進行明確,其中所涉及到的所有人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但是從當前大部分城市地區集體資產管理的現狀來看,依然有一部分的集體資產存在產權歸屬不明確的問題。除此之外產權界定是對城市集體資產所有權進行明確的前提,而這里所說的產權界定實質上所指的是集體資產在相關法律文件的遵循下對相關產權歸屬問題進行確認的這樣一種法律行為。針對這一情況,雖然我國有關部門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展開了城市清產核資的工作,也制定了一系列產權界定的行為準則,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由于受到一些外在因素的影響,諸如:管理力度不夠、執行工作者執行力度不足以及廣大人民群眾意識淡薄等,甚至在有的地區集體資產所有者理應享受和行使的權益被無故剝奪等。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首先要注意的是當涉及到有關城市集體資產變更產權的問題時,我們需對所有人的資格進行評估,只有審核通過的人才能夠參與到決策和后續的執行工作中。當涉及到集體資產轉讓時,應當在有償、公平、協商以及等價等一致性原則的遵循下進行,作為企業員工在同等的條件下,其應當享有優先受讓的權利等。
三、總結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城市集體資產管理的要求越來越高,對于當前城市中所實施的集體資產管理而言,還存在著有待規范、統一、協調等問題,并且集體資產的損失、流失情況也非常嚴重,顯然集體資產所有者的基本權益無法受到保證?;诖?,文章主要對城市集體資產日常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研究,并結合已有經驗提出了一些解決措施。只有人民群眾的基本權益受到保證,才能夠確保城市集體資產管理的有效性。(作者單位為官渡區人民政府關上街道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