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府審計公告向資本市場傳遞的信息
審計公告對資本市場有負面影響,那么我們以信號傳遞理論展開討論政府審計公告向資本市場到底傳遞了怎樣的信息。首先,我們有必要回顧信號傳遞理論。
(一)信號傳遞理論
信息論產生于20世紀60年代,在內部分為信號傳遞理論和系統信息論兩大派。信號傳遞理論主要是討論市場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假定在市場上賣者對自己的產品擁有比買者更多的信息,買者對某一產品不了解,只能按照市場印象對所有產品賦予同樣的價格。高質量產品的賣者只能按照較低的價格出售產品,從而產生一種機會損失,而生產低于平均質量產品的生產者則會獲得一種機會盈利,生產優質產品的賣者將會脫離市場的動機,這就是逆向選擇。
西方財務學家的研究表明,在信息不對稱下,公司向外界傳遞公司內部信息的常見信號有三種:(1)利潤宣告;(2)股利宣告;(3)融資宣告。與利潤的會計處理可操縱性相比,股利宣告是一種比較可信的信號模式。管理當局可以將股利政策作為向市場傳遞其對公司未來收益預期的一種隱性手段。傳遞利好信息的股利減少會導致正的市場反應,而傳遞利空信息的股利增加會導致負的市場反應。與股利政策不同的是政府審計公告是間接地傳遞信息,是審計署把權威性的審計結果傳遞給市場,降低信息不對稱。
(二)政府審計公告向資本市場傳遞的信息
從政府審計公告來看,審計署對于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審查以“以點帶面、抓重點”為原則,抽查大型國有銀行為主;在保護國有資產方面主要審查國資委管理的中央集團公司;在審查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質量方面,以抽查事務所審計的上市公司的形式開展。
1.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經營狀況。中國目前的經濟結構決定了對于國有企業的政府審計必然會影響到資本市場。對于這類企業的政府審計主要集中在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內部管理、經營業務管理、投資管理風險控制、資產處置與轉讓、重大決策、建設項目、關聯交易等方面。和一般上市公司一樣出現問題最多的是在會計核算方面,另外由于國有企業的特殊性,在投資分析不足導致的投資失敗、國有資產處置或轉讓不合規、重大決策缺少風險控制、招標采購不合規等問題的發生明顯高于其他上市公司。對于披露的這些問題都將影響到公眾對國有企業的認識與評價。一是當審計公告顯示該企業經營中出現上述問題時,公眾剛剛獲知此類消息時,公眾對企業預期會改變,這種變化反映到資本市場表現為股價下跌。從另一個側面也可以反映上市公司控股股東的財務信息。如果公告顯示控股股東出現重大違規行為或控股企業高管出現違法行為并被處罰或者控股企業經營狀況不良,而之前投資者并未獲知這類信息時,公告就會影響投資者對控股企業的反向判斷進而向資本市場傳遞出“壞消息”,控股企業股價就會下跌,同時該上市公司的股價也會受負面影響。
通常“好消息”企業會樂于披露,不用等到政府公告時就會主動公布,所以公告中的“壞消息”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對資本市場的影響更大。
2.企業接受社會審計質量情況。從第三類政府審計對象來看,如果一家企業被審計署審計,審計結果發現會計師事務所在審計該企業時發表了不恰當的審計意見,那么接受同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其他所有企業的財務報告可能就會被公眾懷疑,政府審計公告向資本市場傳遞出調整預期的信息,從而引起股價變動。如上所述,發現執業質量問題的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過的其他企業的股價下跌的可能更大。
二、影響資本市場對政府審計公告作出反應的因素分析
(一)政府審計公告的可信性與關注度
就中國股市而言,政府對于股市一直以來都采取了積極介入和干預的政策。
首先,因為政府審計的重點在某種程度上可能含有預計的政府工作重點等政策性的信息,所以在未來市場上就很可能顯示對企業預期的調整,即股價上升或下跌。
其次,審計體制決定審計的獨立性,對公開審計結果有重大的影響。中國審計公告披露發出的信號說明中國審計機關具有較強的獨立性。國家審計要對權力實施監督和制約必須得到政府的強有力支持,在中國國有市場中有大量的國有資產存在,這部分資產又是審計署審查對象,所以在國內相對于社會審計,政府審計就有了較高的獨立性,其出429f5e0e18acaa01d420d5203d5e9809e45f5cf1bbade731a6c9af88cb9b4e86具的政府審計報告也更多地為投資者所參考。
再次,由于審計公告暴露了政府不依法行政的問題、特別是更多揭露了權力部門的問題,實質上是履行了公眾民主監督的權力,形成了對其他部門的壓力,推動問責制民主進程和政府會計改革的進程。先前審計署審計公告掀起了一場“審計風暴”大大增強了政府審計的權威性,通過審計公告,公眾收到了民主法制進程的信號,受到了極大的鼓舞和尊重,政府審計公告的可信性與受關注度同時提升。
(二)投資者對直接信息比較敏感
中國資本市場為弱式有效市場,如果弱式有效市場假說成立,則股票價格的技術分析失去作用,基本面分析還可能幫助投資者獲得超額利潤。直接針對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公告、社會審計質量檢查的審計公告和隨后的專家解讀這類不太需要深度分析的信息,我國投資者比較敏感。假定審計署的審計公告里面包含某些市場無法得到的信息,那么投資者從這類政府審計公告中可以直接獲取的信息就調整了信息不對稱的狀態,在股票價格技術分析不能發揮作用的時候,獲知這種直接性的信息的中國投資者要更能對中國資本市場產生影響。
(三)審計公告本身披露信息多少
股利信號的作用與公司披露事項的多少及一致性相關。如果公司披露的信息足以揭示公司的經營狀況,而且所披露的各類信息對公司經營狀況的揭示具有高度一致性,那么股利增加信號所起的確定性作用對市場的影響就不強,因為所傳遞信息中非預期信息太少。但如果公司披露的信息較少或所披露信息之間一致性不強,那么股利信號所傳遞的信息價值就較高,它有利于消除投資者判斷上的不確定性,所以更能引起市場的反應。另外,在股票價格形成機制中,價格既是投資者股票買賣決策所促成的結果,同時隨后的投資者又會將它作為一種信息融入到自己的決策過程中并形成新的股票價格。股利信號和股票價格是資本市場變得的反映。政府審計公告在這里起到什么作用呢?一方面,我們已經解釋了我國政府審計公告的權威性、可信度比較高,也就是審計公告披露的信息從側面可以說明公司披露事項的真實性,即與實際情況的一致性;另一方面,政府審計公告本身披露的信息含量也影響到投資者獲取信息的多少,在審計公告中不對稱的信息越少發生,投資者獲取的信息較之前就越多越全面越準確,對資本市場投資行為就越理性,與之前預期對比就越明顯,改變預期的可能性就越大,資本市場作出的反應就越明顯。
(四)審計結果公告本身施加壓力
政府審計公告揭露企業里存在的問題或可能揭露其問題,比如會計核算中虛列項目、未繳納稅款、多記收入利潤、多列開支、費用;業務管理方面金融機構貸款擔保不合規;資產處置、轉讓方面隨意處置國有資產或低價轉讓資產;在職工薪酬福利管理方面違規發放薪酬等。這些問題一旦公之于眾,勢必給企業帶來經濟和聲譽損失。企業為了維護或挽回經濟和聲譽,出于已經披露出的問題的壓力或者避免被披露問題的壓力,會比較認真地對待整改,促使上市公司及其母公司的財務核算更規范、內部管理和風險控制更完善。
作為會計師事務所也會為了維護聲譽和保持客戶、避免被處罰而提高執業質量,客觀上監督了社會審計質量。
從這兩個意義上來講,審計公告成為資本市場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
三、改進政府審計信息披露質量的相關建議
(一)完善審計公告制度
政府審計結果公告作為政府審計信息披露制度的一個主要內容對資本市場影響之大,要求我們必須加強政府審計公告制度的建設。
1.推進政府審計結果公告的外部環境建設。首先,著力營造審計結果公告的良好法制環境,強化政府審計機關審計信息披露責任,使審計結果公告真正納入制度化、法制化、規范化體系,取得社會公眾的廣泛支持。其次,大力宣傳審計結果公告,為政府審計公告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推進府審計結果公告的外部環境建設,從根本上提高政府審計信息質量,就必須加速政府職能改革,提高財政預算透明度。
2.規范政府審計結果公告的要素建設。進一步加強審計公告的要素建設必須做到:第一,逐步規范公告的形式、內容和程序,把對審計發現的問題的整改結果作為審計公告的重要內容,從而建立起與利益相關者進一步解釋的平臺;第二,加強審計結果的綜合分析和開發利用,拓寬審計信息利用渠道,實現信息資源共享。
3.提高政府審計公告信息的時效性。明確審計公告的期限,提高審計信息的時效性,對于提高政府審計信息質量意義重大,審計時效性對于資本市場的影響不容小覷。為了提高政府審計信息的時效性,在制定審計公告準則時必須明確審計報告提交時間及審計公告的期限。
4.注意審計公告信息的清晰性。部分審計公告中特別是在延伸審計涉及的問題企業的審計公告中,往往以模糊的稱呼代之,這種不明確的信息很可能向資本市場傳遞誤導性信息,給其他企業造成不必要的損失,起到相反作用。
(二)健全政府審計信息披露規范
1.健全政府審計質量控制標準。我國在審計質量控制的規定上還欠全面,為此應該修訂補充細化質量控制準則中的具體條款;借鑒國際審計準則和美國審計準則有關質量控制的規定,從更寬更廣的視角制定專門的質量控制準則,并且規定政府審計組織在質量控制體系中的制度和程序要求。
2.制定績效審計準則,規范績效審計行為。績效審計與財務審計和其他鑒證業務有很多區別,績效審計不一定要求像財務審計那樣要運用重要性和審計風險概念。中國現行的審計準則體系中沒有專門制定績效審計業務的準則,為了滿足績效審計的要求,必須制定專門的績效審計相關準則。(作者單位為山東省菏澤信息工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