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養老保險制度作為世界上比較成功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有其自己的特點,它最初是來源于美國各個州針對本州困難群體而建立救濟院進行救助的一種形式,之后在南北戰爭之后發展為一種針對軍人的特殊優撫,最后發展成為全國性的社會保險制度,并在之后的歲月里不斷完善不斷改進。
進入21世紀以來許多國家都面臨著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問題。我國同樣也面臨著老齡化的問題,與此同時我國的老齡化還具有未富先老,老年人口基數大,區域發展不平衡等問題。同時,我國原有的養老保障體系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步伐,而且存在著繳費率居高不下,替代水平逐年下降等問題。美國與我國同樣是幅員遼闊的國家,人口眾多,而且美國的養老體系經歷了近百年的發展,相比我國來說更為完善,有很高的借鑒意義。
因此,借鑒美國在養老保險體系發展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尤其是其建立的三支柱保障體系,以及其在面對人口老齡化時采取的措施對于我國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不斷改革和改進養老保險體系,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養老保障體系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一、美國基本養老保險的概況
美國的社會保障體系是依1935年《社會保障法》而建,主要內容包括老年、遺屬以及殘疾保險,其中最主要的是養老部分。可以這樣說,美國社會保障是建立在工薪稅基礎上的以養老保險為主的社會保險計劃。
(一)分類。美國退休保險計劃通常分為DB和DC兩類。而美國的基本養老保險體系基本是一個既定給付的制度,該計劃采取的是現收現付制,即在職一代供養退休一代。
(二)重要地位。在美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中其40%的收入來源于基本養老金,屬于最重要的一部分。而且,美國勞動人口中仍有52%的人未加入私人養老金計劃,31%無退休儲蓄,因此基本養老金是美國普通老年人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
(三)保障程度。美國的社會保障體系覆蓋了1.64億從業人員,社會保障受益人口達到5300多萬,基本養老金給付的替代率在25%-52%之間,平均替代率為40%。老年受益人口中,替代率在50%以上的單身和夫婦占比分別是72%和52%,替代率在90%以上的分別占到了41%和20%。
(四)領取條件。在美國,領取養老金的前提條件是繳納工薪稅。工薪稅的繳納比例是雇員和雇主各承擔一半,而自雇人員需要自己上繳全部。
二、美國基本養老保險的給付
(一)信用點:基本養老保險金的受益人至少要得到40個納稅信用點,但法案同時規定每年最多只能獲得4個信用點。所謂的信用點,就是規定的每年納稅數額標準,而每年信用點所含納稅額是隨AWI變動,且不低于上一年度。
(二)退休年齡:對于退休年齡,62歲只是領取部分基本養老金的法定最低年齡,而要獲得全額養老金則需要達到規定的正常退休年齡。而正常退休年齡取決于出生年月,舉例來說1937年以前出生的NRA為65歲,其他出生年份則每延遲1年,NRA提高2個月。
三、美國基本養老保險的特點
(一)保障基本生活。美國與歐洲的主要國家不同,其奉行保障基本生活的政策,因而其替代率和政府財政支出都較低,基本養老保險替代率大概只有40%左右。
(二)保險覆蓋范圍廣。美國基本養老保險的覆蓋面很廣,覆蓋了美國在職員工的93%,全員參保率達到了95%。而少量未參保的勞動人口主要分布于鐵路、農場等特殊領域。
(三)自求動態平衡。現收現付制的基本要求是自求收支平衡。從1984年以來,美國的養老保險基金的運營基本一直處于盈余狀態。
四、美國基本養老保險對我國的啟示
(一)完善養老保險法律體系。我國雖然已經出臺了社會保險法,但是有關養老保險制度的一系列規范、精算方面的詳細法律規范仍然欠缺,需要加以完善后加入到有關法律法規體系當中去。
(二)不斷擴大覆蓋面。我國基本養老保險的覆蓋范圍不斷提高,但與美國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而覆蓋面的擴大基本上是一個伴隨經濟社會發展而不斷提高的過程。
( 三)提前預防人口老齡化。我國的養老保障體系面臨著嚴重的老齡化問題。美國等發達國家先于我國進入人口老齡化,因此其采取的許多應對措施多我國有很大的借鑒意義,我國應該從中借鑒,少走彎路,尋找更好的辦法。(作者單位為山西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