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經濟發展的狀況下,企業的經營和發展都離不開會計崗位,會計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社會經濟對會計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面對社會經濟的人才需求,作為我國人才培養重要基地的高職院校,積極設置會計專業,加強會計人才培養。但是,由于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高職院校會計教學在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評價等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需要高職院校盡快解決。尤其在當前新課改背景下,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改革極為迫切,各高職院校積極探索會計教學改革的科學策略。研究高職院校會計教學現狀與改革建議不僅能夠加快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改革步伐,而且對我國會計人才的培養和經濟發展有著直接的現實意義。
一、現階段高職院校會計教學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一)高職院校會計教學面臨的機遇
隨著我國工業化的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不斷完善,社會經濟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度提升,而且企業的發展離不開高素質的會計人才,因此,應用型會計人才受到社會的青睞。在這種情況下,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高職院校應積極把握會計人才需求的機遇,積極培養高素質符合社會需求的會計人才。并且,在新課改背景下,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改革正逐步開展,高職院校會計教學面臨著較好的發展機遇。
(二)高職院校會計教學面臨的挑戰
在信息化發展的背景下,社會經濟對會計專業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會計人才不僅要擁有較強的專業能力,而且還要能夠適應人才市場的變化,具備較強的合作能力、創新能力、組織能力等綜合能力。這就對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以培養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高職院校會計教學已經無法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應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和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而高職院校原有的會計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等都比較落后,無法適應新課改下的會計教學,會計教學面臨改革難度較大。
二、高職院校會計教學的目標要求
首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當今社會轉型時期,企業的發展對科技、知識和復合型人才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會計人才要具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和較強的適應能力,能夠盡快適應我國社會經濟的轉型,運用自身的創新能力和業務能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面對社會對會計人才的要求,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應重點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學生成為滿足社會需求的復合型人才;其次,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隨著社會經濟對知識創新和能力創新需求的不斷增大,創新能力已經成為人才競爭的重要優勢。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應充分重視創新能力在會計人才能力結構中的重要性,重點強調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樹立創新思維,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最后,重視學生的繼續教育培訓。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學生在工作之后仍需要不斷學習充電才能夠跟上時代的步伐。因此高職院校虧埃及教學應重視學生的繼續教育培訓,積極鼓勵學生接受更高學歷層次的教育,引導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加強對會計前沿知識和新技能學習。
三、高職院校會計教學現狀
(一)教學理念落后
大多數高職院校會計教學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十分重視學生對會計理論知識的學習,強調學生知識結構的系統性,忽視了學生對會計知識的應用和實踐,導致學生在工作之后不了解會計工作實踐,無法將所學的會計專業知識運用到工作中。并且,在應試教育背景下,教師只注重學生成績的提升,忽視了學生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在工作之后缺乏必要的工作技能和職業素質。
(二)課程設置不合理
首先,大多數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課程設置都對普通大學會計專業課程設置的翻版,缺乏高職特色,沒有突出應用型和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其次,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課程設置不夠合理,課程內容重疊,缺乏針對性,難以滿足社會經濟對會計人才的需求,學生在進入工作崗位之后,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才能夠適應工作環境;最后,高職院校課程設置主要由教育專家負責,企業沒有參與課程設置,高職院校課程設置與企業的聯系性不強,與會計崗位需求不相符。
(三)教學評價單一
大多數高職院校會計教學以學生的會計課程成績為依據對學生進行評價,缺乏對學生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的考察,很多學生雖然學習成績較好,但是實際動手能力欠缺,難以滿足用人單位的應用型人才需求。另外,大多數高職院校在教學評價的過程中采用單一的評價標準,缺乏對學生差異性的重視,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展。
(四)教師素質不高
部分高職院校會計教師素質不高,無法適應會計教學改革的需求。首先,部分教師缺乏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不了解會計最新知識和最新技能,其知識傳授比較落后,學生所學的會計知識無法滿足當前會計發展的知識需求;其次,部分教師缺乏科學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固守傳統的理論灌輸教育,沒有開展實踐教學,嚴重影響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最后,部分教師缺乏職業道德素質,責任心不強,沒有認真對待工作,開展會計教學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缺乏對學生的關心。
(五)教材缺乏高職特色
首先,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所選用的教材主要分為四種,一種是本科類會計專業教材增刪而成,一種是在中專會計教材的基礎上添加內容,一種是高職院校會計教師聯合編寫的,一種是專業教師自行編寫的。但是,無論是哪種教材都十分重視理論知識的系統性,技能知識比重矯情,無法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求;其次,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材的更新較慢,缺乏對會計新知識和新技能的講解,無法滿足會計發展的要求。
四、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改革建議
(一)改革教學理念
首先,以市場人才需求為依據開展會計教學。高職院校會計教學的重要目的是促進學生就業,幫助學生實現人生價值。因此,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應深入調查市場對會計人才的需求,以市場人才需求為依據開展會計教學。為此,高職院校應積極搜集市場對高職畢業生的能力要求和數量需求,以就業為導向,加快教學改革,增強會計教學的針對性,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其次,堅持終身教育和素質教育理念。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應堅持終身教育理念和素質教育理念,鼓勵學生在工作之后堅持學習,加強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二)改革課程設置
首先,加快構建專業課程體系。完整的課程體系是高職院校會計教學的知識載體,因此,高職院校應加快構建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根據社會經濟對會計人才的能力要求設置相應的專業課程;其次,高職院校應按照人才培養的目標設置課程模塊,明確會計教學內容,突出強調能力和素質教育;最后,課程設置突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會計學生在日后工作的過程中不僅要掌握基本的會崗位技能,而且還要了解相關的經濟學知識、管理知識、法律知識等內容,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在積極開設會計崗位相關知識課程,將學生的會計技能與生存技能相結合,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三)改革教學方法
首先,學生參與教學。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應加強重視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鼓勵學生參與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由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的知識探索者。為此,高職院校會計教學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探究教學方法,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討論的過程中,加強對會計知識的探索和學習;其次,高職院校應積極運用案例教學法、項目教學法等新興教學方法,改變傳統的理論灌輸式課堂教學,采用新的學習方法方法,鼓勵學生對知識進行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改革教學評價
首先,高職院校應積極優化教學評價標準,針對學生的差異性,采用差異化的教學評價標準,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和學生的努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其次,高職院校應增強教學評價的全面性,改變傳統的試卷成績評價方法,將學生的實踐能力、合作能力、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等能力和素養納入教學評價體系,從學生發展的各個要素出發,加強對學生的全面評價。
(五)改革師資力量
首先,加強教師技能培訓。一方面,高職院校應加強培養會計教師的教學技能,組織會計教師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提高會計教師的教學水平。另一方面,高職院校應加強培養會計教師的會計專業技能,鼓勵會計教師參加進修,學習先進的會計知識和技能,完善會計教師的專業結構和專業技能;其次,加強教師素質培訓。高職院校應注重教師職業道德素質教育,使會計教師認真對待教學工作,積極對學生負責,提高工作積極性。(作者單位為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