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低收入大學畢業生住房現狀分析
(一)居住環境存在問題,居住面積狹小。大多數低收入大學畢業生居住在面積狹小且租金低廉的出租房中,人均的居住面積在十幾平方米左右,人均居住面積甚至沒有達到普通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積。住房環境堪憂,治安保障一般,存在著嚴重的居住安全問題。
(二)位置偏僻。居住的區域沒有經過合理的規劃,周圍的配套設施沒有完善毫無秩序,低收入大學畢業生群體居住的房屋大多數是違章建筑是由房主私自改建,伴有安全隱患。居住區中盡管有餐館,超市,診所等必須的生活設施,但是大多是無照經營,衛生條件亦令人堪憂。
(三)交通成本增加。由于收入有限,許多的低收入大學畢業群體選擇在城鄉結合部或者城中村居住,用最小的住房支出平復自己日常幵銷。城中村和城鄉結合部雖然價格便宜但是地理位置偏僻,離工作地點遠,導致低收入大學畢業生群體交通成本提高。
二、低收入大學畢業生住房存在問題原因分析
(一)客觀原因分析
1.中國住房制度改革對住房的影響。我國經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會議審議發布了關于我國住房制度改革的決定,用于深化城鎮住房的改革,我國住房的福利分房政策己經結束,貨幣化住房以及市場供給在逐步形成。但是我國城鎮住宅改革結果憂喜參半,隨著經濟社會的轉型,住房存在問題仍有可能進一步加劇。
2.國家政策的不完備性。收入分配不均導致購房難。從我國財富分配情況來看,由于貧富差距的不斷擴大造成我國中低收入群體數量的增加,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展,經濟增長更多的通過資本進行分配,資產收入成為人們獲取經濟利益的重要方式。這樣就造成擁有資本的人群收入越來越豐富,而依靠體力勞動的群體收入停滯,造成了更大的貧富差距。
(二)主觀原因分析
1.大學畢業生高消費資本低積累。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觀念和消費觀念正在改變,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選擇在大城市工作,安身立命,但是由于選擇大城市必然要適應大城市的消費水平,然而低收入大學畢業生的微薄收入與該城市的高消費形成鮮明對比,但是作為一名后大家的消費觀也在逐漸改變,在這些人中出現不少“月光族”,也出現了不少“卡奴”。
2.畢業生生源地差異及家庭收入條件的影響。我們先從房價說起,這對于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畢業生無疑是一個天文數字,如果沒有父母的傾囊相助,那么買房則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再從購房條件談起,大學生處于“夾心層”,只能不斷努力購買商品房。
三、改善低收入大學畢業生住房問題的途徑
(一)倡導梯次消費減輕低收入大學畢業生住房壓力
低收入大學畢業生應當倡導新的住房理念,作為買房的一個過渡階段應該倡導先租后買的住房消費理念,在能夠保障此消費的正常實施的一個基本前提就是國家要控制好房價,穩定的房價基礎是低收入大學畢業生先租后買的消費理念奉行的前提。大學生應轉變消費理念,不能把目標定得過高,盲目的追求更好,應該做好梯次消費的準備,二手房,郊區住房應該是低收入大學畢業生買房的首要選擇,并且可以先購置小戶型房,等以后經濟條件允許再換置更大更理想的戶型。轉變住房消費理念,降低自身對首套住房的期望,購買在自己的承受能力之內的住房,這樣可以帶來增大的效用值。
(二)國家出臺政策解決低收入大學畢業生住房問題
1.建立完備的低收入大學畢業生進入與退出社會保障機制,允許低收入大學畢業生享受保障性住房。政府應該降低保障性住房準入條件,對于大學生應當放寬戶籍的限制,將低收入大學畢業生納入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保障范圍之內。對于經濟適用房可以考慮房屋產權與政府共同擁有,到一定時間等到大學畢業生有經濟能力在從政府的手中購買政府所占產權比例,最終完全擁有房產權。由于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屬于保障性住房盡管國家對幵發商給予一定補貼但較之商品房的盈利還是少之又少,在住房周圍興建商圈不但彌補了開發商的經濟損失又帶動了周邊經濟發展。
2.規范和發展房屋租賃產業。我國的住房租賃市場并不完善,由于法律制度沒有很好的保障,許多住房擁有者看到房價上升便擅自增加房租造成租房者的經濟負擔,使租賃者沒有安全和歸屬感。政府對于低收入大學畢業生住房問題的解決措施之一應當是發展和完善我國當前的房屋租賃產業。
四、結語
解決低收入大學畢業生住房問題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展。同時解決低收入大學畢業生住房問題,能夠保障人才流通的暢通。只有低收入大學畢業生再不用為自己生存居所擔心才能更好的回饋社會。本文所提出的為低收入大學畢業生解決住房問題方法并非讓剛畢業的大學畢業生馬上購買屬于自己的房子,而是更多的鼓勵大學畢業生先租房,再根據自身的經濟實力在不需由家長幫助時購買單獨住房。要循序漸進的解決低收入大學畢業生住房問題,斷不能貿然行事。(作者單位為山西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