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過對高校留學歸國人員的整體趨勢、基本特征和現實意義的分析,力求在實際工作中充分調動這一群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推動新時期高校統戰工作順利開展。
一、我國留學歸國人員整體趨勢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主要以公派留學為主要形式。之后,中共中央十四屆三中全會確立了“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的12字留學工作方針,鼓勵更多的留學人員回國工作。2014年12月,提出了要鼓勵廣大留學人員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生力軍的戰略決策,為廣大留學人員回國創業營造良好社會氛圍。據2014年度和2015年度的數據統計,我國留學歸國人數增長了近12.1%。回國人數不斷增加,從1978年的248人,增加到2015年40.91萬人,累計回國人數達到221.86萬人,年均增長率22.46%。教育部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有79.87%學成留學人員選擇回國發展。
二、高校留學歸國人員的基本特征
(一)在個體結構上,呈現年齡結構輕、國際交流多的趨勢。留學歸國人員的學歷層次和類別構成上呈現出年齡結構輕、學歷結構高、創新意識強烈等特點。據《中國留學回國就業藍皮書2015》統計,留學歸國人員博士研究生學歷占9.49%,碩士研究生學歷占80.70%,他們在知識結構、工作能力和國際視野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
(二)在學術造詣上,具有較高的專業素養和創新性。留學歸國人員在留學期間,積累了大量的理論和實踐工作經驗,熟悉本行業前沿科研動態,在一些新興領域具有優勢和專長。他們帶回國外先進知識、技術和管理經驗,結合所在高校實際情況開展工作,既加強高校對外交流和引資引智的頻率與力度,又提升高校的科研創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多元化的生活體驗、活躍的思維方式和多視角的分析判斷能力,使他們容易接受新鮮事物,也善于創造性的開展工作。
(三)在社會意識上,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民主參與意識。留學歸國人員在海外留學期間更能感受到與祖國不可分割的聯系和祖國強大的重要性,他們更加關心國家大事,關注祖國的發展和民族的命運,在自我價值的實現和參政議政訴求方面表現出更為進取的態勢。一方面,他們關心學校的發展,希望參與到學校民主監督、民主管理中,為學校的建設發展積極建言獻策;一方面,他們關注社會的熱點焦點問題,希望通過人大、政協等途徑參政議政,發揮他們的作用。
(四)在價值取向上,呈現思想形態多樣性、價值觀多元化的特點。留學人員曾身處異國,國外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和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多年的浸染造就了他們多樣性的思想形態和多元化的價值取向,他們大多數人堅守愛國主義精神,滿懷報國情懷和愿望,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同時也更加注重社會認同和個人價值的實現。
三、做好高校留學歸國人員統戰工作的現實意義
(一)有利于構建和諧穩定的校園環境。高校最為留學歸國人員的主要選擇之一,其民主政治建設既是國家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助推高校各項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高校應暢通民主渠道,賦予留學歸國人員更多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提高民主協商的覆蓋面。在學校一些重大的科學決策、決定上要聽取留學歸國人員的意見和建議,通過健全民主渠道,完善監督機制,強化反饋機制,保證民主政治建設有序推進。
(二)有利于推動高校綜合實力不斷提升。歸國留學人員作為掌握國際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的人才,他們擁有國際化視野,注重科研團隊建設,是高校學術研究的中堅力量,甚至不少人進入了高校管理層,成為了校、院兩級領導。教師是立校之本、強校之源,教師隊伍的建設是學校發展的重中之重。作為“人才回流”的歸國留學人員,特別是海外高層次人才,他們有在國外知名學府學習、工作的經歷,歸國后仍工作于高校教學第一線,對于學生汲取與掌握國際前沿資訊、技術大有裨益。他們積極參與教育教學改革,把國外先進理念與高校實際相結合,能多方位多角度的觀察分析問題,制定改革措施。
(三)有利于維護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和經濟建設的發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也是我國政治格局穩定的重要制度保證。這就要求統一戰線工作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凝聚共識、凝聚人心。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到“留學人員是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統戰工作新的著力點。”中央對留學人員重視程度明顯提高,他們已成為新形勢下統戰重點關注的群體。做好這支隊伍的統戰工作,對于穩固多黨合作制度,構建大統戰工作格局都具有現實意義。
留學人員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群體,是實現“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力量。做好這支隊伍的統戰工作,對于加強留學歸國人員的團結和引領,凝聚留學歸國人員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實現“中國夢”具有推動作用。(作者單位為遼寧中醫藥大學)
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高校統戰理論研究專項課題(JG16ZXTZB025)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