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是粗放扶貧的對稱,針對不同貧困區域環境、貧困戶的自身狀況,選擇科學有效的運作方法,對扶貧對象做出: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管理。本文以云南省普洱市為例。對精準扶貧實踐中遇到的困境做出探析,旨在為少數民族地區群眾提供提供脫貧致富的出路。
一、少數民族地區精準扶貧的困境
(一)認識困境的方向
在精準扶貧過程中正確認識扶貧困境是精準幫扶的努力方向。在扶貧工作之初,我們的工作重點是了解當地情況。云南省普洱市的貧困情況主要表現為:生活條件差,基礎設施弱,社會公共服務缺失,民眾普遍素質偏低,人員結構多數為留守人群,生活水平低。對于云南省普洱市而言受到交通和地理環境等多方面影響,經濟發展滯后,特色產業不明顯,社會事業進展緩慢。
(二)精準幫扶走出困境
云南省普洱市尚未完成幫扶到位的情況,其困難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很多成年居民外出打工,家中大多是留守兒童與老人,缺乏勞動力成為幫扶工作精準化的障礙。以至于幫扶工作無法順利開展,召開相應會議都難以人員到齊,使扶貧資金都無法精基準的落實到人頭上。其次,是精準幫扶要走如人民群眾的生活中去,幫扶人員的工作要精準到位。不能身兼數職,應該具體工作有相對的負責人。最后,是扶貧資金要統一化為主,民主化為輔。對于精準幫扶的道路上要盡量統一化,避免分歧情況的產生。如扶貧信息不透明,扶貧資金不確定等問題對扶貧計劃的猜疑心理。
(三)將困境精準管理
對于扶貧工作的精準化管理,要運用現代化科技手段,如現代化扶貧網絡的建立。但是由于云南省普洱市經濟發展落后,網絡構建尚不完全。所以對幫扶工作的精準化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精準管理扶貧工作的效能沒有發揮出來。導致在一些關鍵問題上的模糊。如被幫扶人的經濟狀況,幫扶對象的階段性改變等,所以很難做出精準管理的判斷。
二、少數民族地區精準扶貧的實踐出路
(一)建立精準識別工作機制
精準扶貧工作的有效實施要樹立在精準識別的基礎上,在云南省普洱市的精準扶貧工作中,首先確定幫扶對象,從而將精準幫扶的主體精準確定,有效開展科學化的精準識別工作。在普洱市地區明確人口總數和貧困標準。從而識別與甄選分類扶貧對象的工作機制。并向人民群眾宣傳扶貧精準化的作用,要將申請扶貧的條件精準化,在貧困居民自愿報名的基礎上進行識別工作。在甄選工作結束后要民主公開,公報甄選結果后由人民群眾確定,真正做到公平公正,以便扶貧工作精準化的有效實施。
要將甄選結果和扶貧計劃上報給有關部門,深度審查核實,以確保扶貧對象的準確,讓真正需要幫扶的人得到幫助。最為重要的是要建立相關監督管理部門,提供舉報電話,監督郵箱,群眾建議本,打開扶貧工作的大門,讓精準扶貧的工作有效實施創立精準的識別工作機制。
(二)制定精準扶貧模式
通過科學的方式制定精準的扶貧模式是扶貧工作實施的重要途徑,在云南省普洱市的扶貧工作中體現了各級政府部門協同完成。首先組織熟悉管理與當地情況的優秀黨員干部,成立專門的扶貧團隊。對團隊人員的組成上要年輕化,要有實踐經驗和致富手段的人。而且要對幫扶人員進行培訓,深度貫徹實施精準化扶貧的工作指標和重要意義。扶貧團隊的工作要以開展致富道路的扶貧計劃為核心。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打開思想,拓寬視野,帶領人民群眾走出去,向更開放的市場環境學習。創建人民群眾自我扶持的計劃,從而提高普洱市困難群眾脫貧致富的積極性,保證精準化扶貧道路上的可持續發展。
(三)完善精準管理扶貧模式
完善精準扶貧管理模式為扶貧工作的有效實施保駕護航。優化精準扶貧管理模式有三個方向。第一點要認識到現代科技發展和信息化時代的工作重點,采取高科技手段應用到精準扶貧主體中。用現代化的手段提高致富手段,將扶貧對象的具體情況記錄在冊,包括貧困戶的基本信息和幫扶計劃的進展情況。為幫扶計劃的具體實施提供數據參考和理論依據。在扶貧工作的開展中要配合動態化管理方式。對扶貧對象實時了解,對經濟狀況的提升實時記錄。在扶貧對象有效脫貧時撤出對其資金扶持,讓其獨立自主。同時也要檢查是否有脫貧戶反貧的情況,及時對扶貧名額做出調整是動態化管理,最后對扶貧計劃做出總結,對扶貧對象做出分類,將扶貧對象的貧困原因作為重要考量,做出相應的扶貧計劃,以做到對癥下藥。對于貧困戶而言最重要是的精神脫貧。扶貧人員要對貧困戶進行教育和思想引導讓其自主產生脫貧意識,充分激發貧困戶的積極性,做到自力更生創造財富的有效作用。(作者單位為云南農業大學熱帶作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