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幾個概念的闡釋
(一)微課
普遍認為,微課是對圍繞教師選定的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進行的教學活動的記錄,也是教師利用5至10分鐘時間將一個碎片化的知識點講解清楚的微視頻。首先,微課是一節課,應該具有一節課所能實現的知識傳遞的過程;其次,微課應該短小,區別于課堂教學實錄。
(二)快課技術
快課不是某一個具體的技術軟件的名稱,而是對一系列簡單有效的制作課件的模板軟件的統稱。由于具有開發簡便快速、發布推送便捷、技術門檻低、成本適宜、適合學科教師自主開發等特點,快課軟件能夠被教師迅速掌握并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常用的快課軟件有Articulate Studio、微課之星、微講師、PP匠、喀秋莎等。
二、微課程設計與開發的前期準備
(一)選課準備
知識點的選擇與處理直接影響一節微課的質量。因此,在設計每一節微課之前,都要慎重地選擇知識點。微課選擇的是教學重難點、特殊類型的習題、熱門的考點等知識點,重在對規律方法的提煉以及教育思想的傳播。通過自學就能夠掌握的知識和常規課堂上大部分學生都能聽懂的問題都不是微課所要選擇的內容。
(二)腳本準備
微課的腳本和常規的教案不同,雖然都涉及到重難點,但是側重點不一樣。微課的腳本要體現細節,錄制過程中的每一個畫面出現什么內容、配哪些講解詞、課件如何呈現都要事先有一個明確的規劃(如表1)。
(三)素材準備
確定課題,做好教學設計后,就要尋找素材,素材包括文本、音頻、視頻等。微課的語言應盡量做到精雕細琢、高度凝練,因此在錄制微課之前要準備好文稿,精心刻畫每一個細節,要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有實質性的收獲。教師可以圍繞選題,在網絡上搜索需要的音頻、視頻文件,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選擇有版權糾紛的素材,以免產生不必要的麻煩。
(四)課件準備
教學課件能創造出圖文并茂、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因此在設計微課的過程中,制作實用、有效而又精美的課件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設計制作的課件要具有美感,能夠使人獲得賞心悅目的感受;其次,課件制作過程中要合理安排信息,根據知識點,有效組織信息,提供適當的信息量,以便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再次,課件要便于操作,避免設置過多的動畫和交互,增加微課制作的難度。
三、微課程設計與開發的過程
(一)錄屏階段
利用“微講師”軟件錄制微課。打開“微講師”程序,它的可控選項非常簡單,便于上手。“微講師”主界面顯示兩個按鈕:微課錄制和微課編輯。選擇微課錄制按鈕,開始設置微課名稱和微課的保存路徑,然后選擇視頻采集通道,選擇電腦屏幕和攝像機,接下來設定屏幕分辨率并設置好幀頻,點擊右下角的“開始錄制”按鈕就可以進入微課錄制階段。
(二)后期編輯
錄制好的視頻要進入后期的制作,可以剪輯、整合、修飾、包裝等,形成完整的微課程。錄制微課時,可以一邊操作,一邊配音,一邊錄制;也可以只操作,后配音。
后期編輯階段使用的軟件是“微講師(個人版)”,這款軟件是一個屏幕錄像和編輯的軟件套裝。通常情況下,后期編輯的工作不易上手、操作復雜,但這款軟件卻非常簡單。下面主要介紹“微講師”在后期編輯過程中的主要流程。
剪輯。在“微講師”中錄制好微課之后,選擇進入編輯選項,即可進入微課編輯界面。界面布局非常簡單,一目了然。功能也非常簡約,只有單一軌道,操作按鈕只有標記按鈕。將錄制好的微課中多余的部分用左右標記按鈕選中,點擊刪除按鈕即可清除。
轉場。完成剪輯之后進入下一步,設置轉場效果。將視頻分割成不同片段,在片段連接處選擇轉場效果,即可實現攝像機與電腦畫面的轉換與過渡。
發布視頻。編輯完成的微課視頻即可進行發布。點擊成果發布按鈕,為視頻設置好發布參數。對音頻進行降噪優化處理,對畫面的平滑度進行優化。最后設置視頻尺寸即可完成發布。
(作者單位:阜新市電化教育館)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