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英語學科教學改革中,語篇教學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語篇教學要把學生帶到真實的語境中去學習,讓學生直接去接觸鮮活的語言材料。以往的課堂教學過于注重單詞、句型的教學,以單詞、句子為核心,影響了語篇教學的整體性,忽視了讓學生在具體的語篇中感悟語言,學生學到的語言常常是支離破碎的。
“整體語言教學法”,始終將語篇看成是一個具有完備功能的整體。它主張,在語篇教學中,教師應先引導學生去把握語篇這個整體,教學時從閱讀和理解全文開始,然后再逐步挖掘其它教學內容;教師圍繞語篇這個整體來展開聽、說、讀、寫相互結合的教學活動。
一、整體把握,解讀教材
在我教授的新版小學英語教材中,每一單元的語篇部分都是作為一個整體出現的,不管是對話還是故事,它都有相對完整的語意和語境,也有相對完整的語用目的和語意功能。在教學中,應把語篇材料作為一個整體來處理。
在此過程中,教師總擔心學生不能夠正確地理解對話內容,擔心他們會囫圇吞棗,不自覺地就會把對話分成兩到三個部分分開教學,往往是一個課時的內容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完成。其實,對話教學中,應該正確使用好每篇對話的“引言”,處理好“引言”與正文之間的關系是上好對話教學的關鍵;在故事教學中,應該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把詞組、句型、語法知識滲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篇。
二、整體感知,聽讀結合
整體感知階段是語篇教學的準備階段。在這個階段,教師可以通過繪生繪色地講述故事,運用實物、播放錄音、多媒peJ4oKiAuLKmAob8mZqD2qJXdahKvRq/FBSQ7YAC3TA=體展示等多種手段引出文本材料,整體呈現課文,切記不要把課文分解為若干部分。讓學生初步感知文本,并能結合標題、插圖理解語篇,回答簡單的問題。這個階段主要是聽力先行,通過聽來初步感知和理解語篇。
例如在教授新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Lesson 9時,因為課文背景離現在的生活有點遠,所以我請學生先看標題和圖片,再出示一些相關資料,然后讓學生帶著任務去聽,初步感知并獲取語篇信息。
學生初步感知語篇后,教師可以將語篇分段,引領學生采用一些有用的閱讀方法去理解語篇,獲取具體信息。由于現階段學生識讀單詞的能力不足,還不能做到自主閱讀,教師可以采取聽讀結合,讓學生邊聽邊閱讀,降低難度。但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細化閱讀要求。許多學生拿到文章就開始從頭讀到尾,讀完也不知道文章講了什么。教師應該在讀前、讀中、讀后都要有具體的要求,讓學生知道該做什么,怎么做。在閱讀完成后,要有相對應的練習來進行反饋,幫助教師了解學生閱讀的情況。練習設計時要注重針對性,要將最關鍵的內容呈現到學生面前,讓其進行思維、判斷。
三、拓展任務,整體延伸
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雖然主要依靠課內閱讀,但不能僅僅滿足于此。課內閱讀是基礎,課外延伸是補充。實踐經驗證明,課外閱讀不但能促進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還能有效促進學生英語綜合技能的發展。
教師可根據情況布置相應的拓展任務。如選擇課堂教學的拓展語篇或是生活化的拓展語篇,讓學生閱讀。拓展語篇中的句型、內容與課堂上所教授的句型、內容要緊緊相扣,既能達到鞏固舊知、提高閱讀效果的目的,又能降低難度,使學生獲得一定的成就感。語篇內容的生活化,可以使學生更易理解,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閱讀,并習得一些生活、學習的經驗。通過閱讀可引導學生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作息,成為健康、快樂的小學生。
(作者單位:丹東市寬甸縣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史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