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堅持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強化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責任制,堅持大扶貧格局,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深入實施東西部扶貧協作,重點攻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任務,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
作為一名村黨支部書記,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導下,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不辜負習近平總書記的重托。
提振脫貧致富“精氣神”
打贏脫貧攻堅戰,群眾是主角。“精準扶貧,重在扶志”眼下已成為不少基層干部的共識。如何去除貧困群眾“等、靠、要”的依賴心理,激發貧困群體的內生動力,進一步鞏固提升脫貧實效,成為扶貧工作的難點。
我所在的岫云村缺乏規?;漠a業,除很少一部分村民選擇外出打工外,大多數村民的收入還是依靠堅守傳統小農產業。針對這種情況,最主要的就是讓村民們做好農民本分,堅守土地,根據每戶的實際情況因戶制宜發展產業,既能增加貧困群眾的收入,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群眾靠自身勞動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村民鄭秀榮患有類風濕,手腳變形,不能干重活,一家人的生活全靠丈夫在磚廠打工來維持。前年鄭秀榮的丈夫所在的磚廠倒閉,全家人一下子沒了收入來源,被納入村中的貧困戶名單。針對她家勞動力較為缺乏的情況,我們鼓勵她養少量的豬和雞,并為她找好銷路,讓她沒有后顧之憂。鄭秀榮家養了4頭豬、50只雞。我們還鼓勵她堅持傳統生態喂養,保證品質。到年底,她家的豬能夠賣到2000元一頭,母雞能賣到80元一只,公雞能賣到100元一只,再加上蛋、菜、糧、油等,總收入15000余元。
眼下已經脫貧的鄭秀榮的生活被農活填滿,她的農產品城里人吃得放心,而她收獲的,不僅僅是錢,更是一份靠自己勞動脫貧致富的尊嚴。
貧困戶李雪云因為一場車禍,喪失勞動能力??缮钸€得繼續,錢從哪里來?李雪云家房前屋后有很大一片空地,我們鼓勵她散養羊、豬、雞、鴨等家畜。今年李雪云家的雞大約賣了300只,豬賣了5~6頭,收入至少有50000余元。
李奎華今年77歲,曾是一名伐木工人,退休后回到老家岫云村頤養天年。和其他村民一樣,他也選擇散養一些家禽、家畜。由于認真養殖,不用飼料,他家的農產品也賣上了好價錢。他常說:“我們這些人上了年紀,干不了什么重活,就養一點雞,自己掙點錢,既能減輕孩子們的負擔,又能通過勞動養活自己。勞動好,勞動能掙錢還能鍛煉身體!”
這么長時間的扶貧工作干下來后,我們發現扶貧的關鍵還是在于扶志。只有通過因地制宜、因戶施策,正確引導農戶通過自身勞動發展產業,讓貧困群眾有了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愿望,讓村民們充滿脫貧奔康“精氣神”。
鄉村振興促脫貧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將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他也曾在今年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參加四川代表團審議時指出,雖然我們很多時候強調規模經營,但也要看到,在一些地方,家庭規模的經營相當一段時間內還會存在。所以要因地制宜,根據實際情況做細、做精農業。
岫云村地處山地丘陵地區,發展規模經營的難度很大。我們便研究在村中推行產業的“去規?;保礃藴式y一、分戶散養、適度規模、精細生產。去規模化主要體現在,要因地制宜做好一家一戶的精細化生產,做高品質農業、做品牌農業。我們的想法是將“岫云村”打造成農產品的品牌,以生產高品質產品作為岫云村發展的基礎。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們所提倡的“去規?;辈⒉皇欠磳σ幠;a。這其中的道理很簡單:一家一戶看似只養5頭豬、20只雞、30只鴨子,但如果全村人都養,全鎮人都養,全縣人都養,它的產值是非常龐大的。
如今,全國各地都吹響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號角。而在農村,無論發展種植還是發展養殖,最終的問題都會指向“農產品能不能賣掉,能不能賣出高價錢”。這就必須要緊緊抓住市場的“牛鼻子”,通過打通農產品市場來激發老百姓的內生動力。
為了打消老百姓的顧慮,讓他們能夠踏踏實實搞生態養殖、做好精細農業,我們還創新運用以時間來確定農產品價格的形式來替代傳統的以重量來確定農產品價格的形式。“不按重量,按時間計算價錢”是我們在整個產品體系中提出的一個最新穎的概念,我們要讓消費者相信我們產品的品質。以喂養一只鴨子為例,一只鴨子如果采用精細化喂養,三年時間只有3斤左右,但如果使用飼料進行喂養,三個月就能長到三四斤,那么對老百姓來說,如果不改變計量方式,他們便不愿意喂養這么長時間,既無法保證產品的質量,又無法保證產品的品質。
2016年,我們以“岫云村”為品牌的主題體驗餐廳在成都錦城大道正式開業。這個扶貧體驗餐廳最大的特點就是原材料全部來自岫云村,消費者在餐廳不僅能夠吃到健康食材,還可以順帶買走村里的農產品。扶貧體驗餐廳成為連接城市和山區農村的窗口和橋梁,實現了城市消費需求和農村生產需求的無縫連接,使岫云村這個品牌真正扎根在了大都市。
從原始的小農經濟到去規模化的精細、綠色生產,這是岫云村對種養殖業生產方式的回歸。而生產方式的回歸又成為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橋梁。到目前為止,岫云村已由2008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2000元上升到現在的11807元,高出全縣平均水平的15%。今天的岫云村,通過走一條“以村為品牌、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產業可持續發展之路,實現了穩定脫貧和鄉村振興。
青春無悔 農村有夢
《青春無悔 農村有夢》這是我在全國脫貧攻堅先進事跡報告會上發言的題目,雖然只有短短八個字,但卻是對我這近10年農村工作最深刻的總結。回想起2008年初到岫云村任職時,從父母的不理解、群眾的不信任,到四處“化緣”,為村里修通了3條長達6公里的水泥路,再到2014年成功舉辦“遠山結親 以購代捐”活動,直至今日岫云村的整村脫貧,都是我人生價值的充分體現。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今天的岫云村,已經實現了整村脫貧,成為“省級四好村”;今天的岫云村,開會掉根針都能聽見;今天的岫云村,264戶人家有153戶開上了小汽車;今天的岫云村,走出了一條以村為品牌、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產業可持續發展之路;今天的岫云村,每天都有人指導生產,收購產品;今天的岫云村,每個老百姓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而老百姓臉上的笑容就是對我最大的肯定和嘉獎。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黨對農村的堅強領導,是使貧困鄉村走向富裕道路的重要保障?!蔽覀冡对拼逭亲裱暯娇倳浀脑?,一步步走向幸福新生活的。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農村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的老百姓發自內心地感謝政府,感謝黨。村中72歲的侯大爺曾經對我說:“沒想到,我這輩子還能過上這么好的日子,感謝黨,感謝政府?!边@其間雖然飽含扶貧工作者的汗水與艱辛,但是能夠讓年逾古稀的老人感受到黨和政府對他的關懷,我覺得一切都值得。
在農村工作的將近10年時間里,無論遇到什么艱難險阻,我從來都沒有感到過后悔,因為正是這些艱難險阻讓我實現了人生價值。
岫云村,只是千千萬萬山區農村的一個縮影。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導下,我對今后的農村工作也有了新的目標,希望岫云村的精細化、去規?;J侥軌蜃呦蛉珖?,為農業供給側改革、精準扶貧做出更多貢獻。同時,我也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能夠回到農村,建設自己的家鄉,因為只有更多的年輕人回到農村,農村的未來才會更有希望。
讓我們一起攜手,感悟踐行十九大精神,爭做助力脫貧攻堅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