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霞
“脫貧攻堅講習所,干部群眾你和我,就像當年見紅軍,看見干部不再躲,宣傳政策講道理,房前屋后種水果,黨給我們拔窮根,日子越過越紅火。”黨的十九大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貴州省代表團討論時,畢節市委書記周建琨念了這段當地群眾編寫的歌謠,習近平總書記對這一做法表示充分肯定:“你講得很好。新時代的農民講習所,賦予它新的內涵,這是創新。”
那么,“脫貧攻堅農民講習所”的歷史傳承是怎樣的?今天的講習所,講習的內容有哪些?組織形式有什么特點?開展成效如何?本刊記者專訪了十九大代表、貴州省政協副主席、畢節市委書記周建琨。
《中國扶貧》: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貴州代表團的討論時,您為什么要把“脫貧攻堅農民講習所”的情況作特別介紹?
周建琨:“治貧先治愚,扶貧必扶智”,習近平總書記6月23日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上提出了關于脫貧攻堅工作的八個最新論述,其中之一就是“加大內生動力培育力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培育內生動力要將扶貧同扶智、扶志結合起來。畢節市是全國唯一以“開發扶貧、生態建設”為主題的試驗區,脫貧攻堅任務十分艱巨。畢節試驗區地處烏蒙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目前仍有92.43萬貧困群眾,全市三分之二的村是貧困村,現在剩余貧困人口大多居住在地域環境惡劣,公共服務水平保障不足的深山區、石山區和少數民族聚居區,貧困群眾文化素質整體偏低。在脫貧攻堅的內生動力上,“意識不足、知識匱乏、能力缺失”等短板亟待補齊,“怕發展、不會干、不愿干”等現象亟須改變;“思想貧困”不破除,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目標就不可能如期實現,再多的外部幫扶措施都會事倍功半。由此,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對象精準的新時代農民講習所應勢而生。我們認為,這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扶貧要同扶智、扶志結合起來”指示的有效途徑,所以,我便把畢節的探索作了匯報。
《中國扶貧》:“新時代農民講習所”開展以來,都取得了哪些成效?
周建琨:自今年4月,全省首家“新時代農民講習所”掛牌以來,講習所在全市各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各地組織動員領導干部、農業技術人員深入到貧困鄉、村,通過群眾會、板凳會、田壩會,向群眾講解惠民利民政策,傳授科學的種養技術、實用的致富門道,解答脫貧的疑難困惑。一是搭建了群眾學習舞臺。講習員針對群眾文化水平整體不高的實際,因人、因地開展講習,將深奧理論、難懂術語翻譯成身邊的事例、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傳達給群眾,為群眾搭建了學習舞臺。二是為群眾制定了“脫貧菜單”。“新時代農民講習所”推廣“菜單式”講習,即先讓群眾提出需求,再安排相應課程,實現“群眾點、講師講”的方式,這樣宣講既有針對性、又有實用性,群眾根據所需及時“充電”,找到了致富的門路。三是開拓了群眾致富途徑。講習員為群眾傳授新時代脫貧致富的惠民利民政策、先進思想、發展思路、實用方法,讓群眾提高了思想認識,開拓了發展思維,開辟了致富渠道。通過市縣鄉領導干部帶頭深入農村、深入群眾、深入脫貧攻堅最前線開展“講習”。實現所有鄉(鎮、街道)講習所全覆蓋,目前,全市共成立農民講習所3896個,已開展培訓1.8萬多場,培訓干部群眾200余萬人次,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干群齊心戰脫貧、攜手奔小康的良好局面。
《中國扶貧》:我們知道,大革命時期,早期的中國共產黨人在1924至1926年期間創辦了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蕭楚女、彭湃、周恩來、惲代英、李立三、阮嘯仙、周其鑒都曾是教員,毛澤東親自授課并編印《農民問題叢刊》,在為叢刊寫的序言《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一文中,提出了“農民問題乃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這一重要論斷。請問,畢節的“新時代農民講習所”為什么要取“講習所”這樣一個名字?與我黨當年的做法有何異同?
周建琨:大革命時期的“農民運動講習所”是適應革命形勢急速發展需要舉辦的,是培養農民運動骨干的學校,對當時的農民運動發展起了積極推動作用。新時代農民講習所,緊密結合畢節市92.43萬貧困人口的實情,聚焦廣大群眾所知所需所盼,賦予了農民運動講習所新的內涵。
我們以“四講四干”確定講習內容:一是講思想,讓群眾干有方向。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重點向群眾講解黨和國家重大戰略思想、重大理論觀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對群眾進行精神文明、意識形態和黨性教育,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認同。黨的十九大召開后,我們組織開展“萬名干部大講習、十九大精神進萬家”主題活動,向群眾講清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對畢節提出的新要求,讓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在深入推進脫貧攻堅實踐中深刻領會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堅定理想信念,沿著正確的發展方向,牢記囑托,感恩奮進。二是講政策,讓群眾干有目標。重點向群眾宣講黨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讓群眾知道黨的政策、法規,加深感恩之情。當前要向貧困群眾講清楚教育醫療、產業幫扶、社會保障兜底等方面的脫貧政策,并根據“兩有戶”“兩因戶”“兩無戶”“兩缺戶”等貧困戶不同的致貧原因,分別講清楚對應的扶貧政策,引導群眾根據自身情況“對號入座”,會用、用好這些政策,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早日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目標。七星關區2.08萬戶貧困群眾參加“講習”了解政策后,主動申請“特惠貸”6.74億元發展生產,全區脫貧政策知曉率超過95%。三是講思路,讓群眾干有激情。采取“群眾點單、講習員配菜”的方式,重點向群眾宣講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市脫貧攻堅規劃,以及“六個精準”“五個一批”等總體思路;因人而異向貧困戶講清楚本地的資源和優勢,以及自身實現脫貧致富的路徑,讓他們知曉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加強傳統美德、社會公德和艱苦奮斗精神等方面的講習,把群眾“等靠要”的懶惰思想和“比窮不比富”的錯誤觀念連根拔除,從靈魂深處重新把群眾組織起來,最大限度地激發內生動力和創業激情。黔西縣以正面引導為主,反面教育為輔,拍攝了《李懶鬼脫貧》《孝順不能等》等“微電影”,深入村寨講習所播放100余場次,提振了全縣貧困群眾苦干、實干精氣神。四是講方法,讓群眾干有效果。重點向貧困群眾講解實現脫貧致富的方法、路徑,特別是圍繞“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目標,采取先“講”再“習”或邊“講”邊“習”的方式,到一線開展產業發展、易地扶貧搬遷、醫療扶貧、教育扶貧等方面的講習培訓,提高群眾知識技能和自我發展水平,示范帶動周圍群眾積極改變靠傳統農業養家糊口的落后生產方式,主動流轉土地,調整農業結構,加入專業合作社,實現抱團發展、共同致富,努力建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農村。目前,全市已通過“支部+合作社+企業+農戶+基地”等方式,建成了1585個利益聯結緊、運營模式新、貧困群眾參與面廣的“村社一體”專業合作社。
《中國扶貧》:畢節市的脫貧攻堅講習所,有哪些人來講?怎么講?在這方面建立了怎樣的機制?
周建琨:我們整合各級黨政領導干部、專業技術人才、農村能人力量等資源,建設規模適度、門類齊全、結構合理、能講會說的講習員隊伍。重點建設好“三員”,形成“專職講師專職講、兼職講師指導講、輔助講師輔助講”的隊伍格局。“政策講習員”由市縣鄉村各級黨組織書記、第一書記、駐村干部,以及各級領導干部等組成;“技術講習員”由社會各界技術專家、農技能人、致富模范等組成;“文明講習員”由各級宣傳文化系統干部、鄉賢榜樣、文化藝人、表演能手、文明標兵、法治先鋒以及有志于為貧困地區“扶志、扶智”的文化工作者、退休的老干部老教師等組成。大方縣將農技人才、科技副職、農民講師等專業人才分類統計歸檔,建立項目培訓師資庫,涉及41項技術技能共335人,并從縣直涉農部門抽調86名技術人員組成10個講師團,共培養農民講師343名。同時,還采取“請進來”方式,特聘全國各領域宣講專家開展講習。今年4月14日,全國首個農民講習所在威寧自治縣成立,著名學者、報告文學《塘約道路》一書作者王宏甲先生為講習所作了第一場專題報告。
我們通過“課堂式大宣講”“互動式小組會”“網絡式個性化”等方式,采取“請群眾來”和“到群眾中去”的方法開展“講習”活動。依托黨校、行政學校、道德講堂、鄉村學校、村級服務陣地,定期不定期集中開展“固定講習”。以鄉鎮、村(社區)為重點,深入田間地頭、居民院落、園區工地等生產一線,利用板凳會、院壩會、群眾會、趕場天、紅白喜事等,開展政策宣傳、經驗介紹、技術培訓、討論交流、知識競答等活動,進行“流動講習”。 織金縣對32個鄉鎮(街道)試點村進行全方位觀摩,采取政治理論+業務知識、集中授課+實地觀摩、現場交流+分組討論等立體化模式,使講習所作用發揮更加精準、更加有效。同時,充分利用廣電網絡、“村村通、戶戶用”工程在電視信息平臺中開辟“新時代農民講習所”家庭講習臺,將各類優質學習資源植入專版窗口上進行分類呈現,群眾根據需要進行視頻點播,開展個性化的“云上講習”。
《中國扶貧》:您如何理解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農民講習所,賦予它新的內涵,這是創新”的指示?
周建琨:我們必須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農民講習所的囑托,一定要抓好基層黨建,在農村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大力培育和弘揚團結奮進、拼搏創新、苦干實干、后發趕超的精神,奮力譜寫新時代多彩貴州新未來的畢節篇章。一是學深悟透十九大精神。全市各族干部群眾要深刻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學在前、謀在前、干在前,切實學懂弄通做實;發自內心地感恩黨中央感恩習近平總書記,把感恩化為實際行動;要以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畢節新時代農民講習所的指示要求作為工作的根本遵循,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力同心,砥礪奮進,全力攻堅,確保各項決策部署在畢節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二是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強化村級陣地建設,持續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加強基層“三支隊伍”建設,深入實施“先鋒示范工程”“能人興村工程”“領頭雁工程”,選好“支部書記”,精準選派“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大力發展農村黨員,培養脫貧致富帶頭人。借鑒“塘約經驗”強化內部治理結構,推進農村綜合改革,用好用活“黨建+”模式,讓更多貧困戶參與,讓更多農民增收致富,不斷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三是提振干事創業精氣神。大力弘揚新時代“貴州精神”“畢節精神”“文朝榮精神”,按本色做人、按角色辦事,繼續辦好新時代農民講習所,使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真正發揮行動指南作用,確保“113攻堅戰”朝著既定的方向加快推進。以敢闖敢試敢為人先,敢抓敢管敢于碰硬,敢作敢為敢于擔當,苦干實干加油干的氣魄,牢記囑托,砥礪奮進,干出一個跨越發展新畢節,闖出一片后發趕超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