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慧卿

2002年,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安排,中國外文局和山西省左權縣結成“親戚”,建立對口扶貧關系。
外文局成立于1949年,是承擔黨和國家對外宣傳任務的新聞出版機構;左權縣是以抗戰時犧牲于此的左權將軍英名命名的革命老區,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這兩“家”,一“家”身在首都北京,一“家”遠在太行深山。在此之前,左權縣大部分人都沒聽過外文局這個名字,外文局的大部分工作人員對左權縣也非常陌生。幾十年來,外文局做過無數個宣傳報道題目,但“扶貧左權這道題怎么做”卻是擺在面前的一個新課題。如今,15年已過去,外文局在左權縣寫出“三篇文章”,用實際行動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扶貧路徑”,交出了讓老區群眾點贊的“扶貧答卷”。
第一篇:在發展經濟上發力,做好“業”的文章
作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左權縣貧困的根本原因是產業不強、不優。如何幫助左權發展經濟,做強產業?外文局一直在不斷地思考、探索。外文局領導曾多次深入左權調研,開出了扶貧“處方”:派干部、引項目、注資金、上產業。
從2007年開始,外文局共選派10批、27名干部到左權掛職。尤其是去年,一次性選派4名業務突出、熟悉扶貧政策的干部常駐左權。王洋掛職左權縣政府副縣長,呂卉慶掛職寒王鄉黨委副書記,王佳掛職石匣鄉黨委副書記,張健掛職寒王鄉里長村第一書記。
寒王鄉里長村是典型的貧困村,也是外文局幫扶的村。如何因地制宜發展產業,幫助里長村早日脫貧致富,是掛職干部想得最多的事情。里長村黨支部書記宋向林談起幫扶干部時感觸很深:“外文局的掛職干部從大城市來到山旮旯,把村里人當家里人,把村里的事當自己的事,不嫌苦不怕累,真讓俺們感動。”今年,外文局出資4萬元,以每畝補助400元的形式,幫助村里發展藜麥種植100余畝。同時,還出資40余萬元幫助村里發展玉露香梨種植項目和旱鴨養殖項目。目前,香梨種植已發展40畝,旱鴨養殖項目已與河北一家專業養殖公司達成協議,正在積極籌備中。
今年,外文局還投入30萬元,對石匣鄉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幫扶,在6個村實施現代化拱棚項目共200畝,帶動了130戶、260多人受益。石匣鄉上會村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彥軍說:“外文局幫俺村建了20多畝拱棚,今年每畝可產5茬西紅柿,如果按目前每斤1.3元的價格賣,一畝地就能收入13000元,種植戶去縣城買房子就有指望了!”
縣委副書記、縣長趙宏鐘在不同場合講道:“外文局對幫扶左權工作非常重視,他們派來的干部學歷高、眼界開闊,業務能力非常突出,在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讓左權人受到了鼓舞,為左權發展增添了動力。”
第二篇:從培訓干部上破題,做好“人”的文章
不論干什么工作,人是最關鍵的因素,扶貧當然繞不過“人”。左權縣山大溝深,人們的眼界、思維往往跟不上時代的節拍。
為此,外文局首先從培訓干部上破題。2005年以來,該局累計投入400余萬元,連續為左權縣舉辦12期中青年干部北京培訓班,幫助培訓干部580余人。參訓對象包含正科、副科、一般干部、大學生村官等。
提起中青班培訓,他格外興奮:“我2012年參加了外文局組織的中青班培訓,20多天的培訓讓我受益匪淺。授課的專家都是中央黨校、中國人民大學、北京林業大學等10余所高校的教授、講師,他們講解人本管理與人力資源開發,國內熱點問題和宏觀經濟形勢,水平很高。通過學習,我增強了駕馭復雜局面、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
在教育扶貧上,外文局多次為左權縣特困大學生、特困家庭、中小學生捐款捐物,贏得了老百姓的普遍贊譽。
2016年6月,該局向寒王鄉里長村捐贈了價值8萬元的書刊、電腦,幫助村里建起了第一個文化書屋。里長村黨支部書記宋向林說:“暑假期間,每天都有十幾個孩子來看書,村民們閑暇時也會借書回家看,還學了好多東西哩!”
2016年7月,外文局多方籌集資金,組織局機關和局屬單位干部職工分兩批對寒王鄉76名貧困中小學生進行一對一捐助,捐贈金額達10余萬元。從2016年起,外文局制訂了針對全縣建檔立卡貧困大學生的資助計劃,每年對符合條件的大學生進行資助。兩年來,外文局10余家局屬單位的黨組織聯合對左權縣80余名貧困大學生每人資助2000元,直至其完成學業。
今年7月28日,外文局所屬外文出版社向左權縣中小學捐贈了價值20萬元的圖書。縣教育局局長巨維華說:“十幾年來,外文局領導牽線搭橋,為左權教育引來許多資助項目,激發了左權學生的進取精神和學習熱情。僅外文局捐贈的圖書價值就超過100萬元。”
今年10月22日,左權縣在中國扶貧開發協會的支持下,與盤錦士林置業有限公司簽署“士林置業精準扶貧工程”幫扶協議,該工程選擇全國50個貧困縣進行定點幫扶。雙方約定,2017—2022年間,每年資助左權縣100名建檔立卡貧困小學生,標準為500元/人/年,并為左權縣提供50~300平方米名優特農副產品博覽交易平臺,并通過此平臺將左權縣名優特農副產品推向全國市場和“一帶一路”國家。
今年11月10日,中國扶貧開發協會“騰訊智慧校園”項目正式在左權縣啟動。左權縣委書記王兵表示,左權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近年來,左權縣委縣政府把“扶貧先扶智”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大舉措,優先發展教育事業,高度重視人才培養。國家指出,要加快教育現代化,加快網絡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而這次 “騰訊智慧校園”項目引進左權,既是對貫徹國家要求的生動體現,也必將進一步改善左權教育信息化發展環境,讓山區的孩子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加快全縣脫貧步伐。
此外,外文局還發揮自身優勢,大力開展文化扶貧,連續數年在北京舉辦教師培訓班,對左權中學英語教師實施輪流培訓,提升他們的英語教學水平;幫助左權建成了第一個大型體育場館,協調成立了左權縣全民健身委員會、乒乓球協會,推動了左權縣體育事業的快速發展;投資40萬元,幫助左權出版了《左權縣志》(1991—2010)。左權縣干部普遍認為,左權發展離不開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黨政領導干部,而外文局在人力、物力和財力上給予了左權縣極大的支持,特別是舉辦的中青班已成為左權縣培養優秀中青年后備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幫助左權縣實現了思想上的“脫貧”。
第三篇:在宣傳推介上用功,做好“勢”的文章
如今,只要打開百度搜索“左權”兩個字,就會出來好多個網頁,排在最前面的網頁中,有一半和外文局編寫編發的內容有關。“俺在網上看過里長村的宣傳片,目前點擊率已經過萬。”寒王鄉里長村在外讀書的大學生杜文浩激動地說。
多年來,外文局利用書、刊、互聯網的出版和傳播優勢,全方位、多角度、多語種地宣傳左權,推廣左權,為左權發展造勢。他們先后組織媒體記者到左權縣采訪報道。中國網設立了左權縣專題頻道,開設了專欄,左權形象片通過中國網等媒體的宣傳,在國內外產生巨大反響。各出版社、期刊社幫助策劃編輯出版了《人民畫報——左權專刊》《左權印象》《紅色左權》等多種左權主題圖書。
針對左權縣農副產品銷路窄的問題,外文局通過中國網搭建了“左權特色農副產品展示專區”,利用互聯網和電商的力量為這些農副產品打開銷路。今年3月,王洋參與“品味呂梁太行、縣長攜手代言”品牌行活動,借助電商扶貧,實現線上、線下兩個銷售渠道的有機統一,為左權縣農特產品和旅游業發展開辟了一條新路徑。他作為代言縣長的一員,榮獲“2016感動山西特別獎”。
王洋說:“定點扶貧工作是黨中央的一項重要戰略決策和重大部署,掛職干部是幫扶單位和貧困縣之間、社會資源和貧困縣之間的橋梁紐帶,在脫貧攻堅的最前線身兼指揮員和戰斗員身份。外文局作為黨中央對外宣傳單位,在多年的定點扶貧過程中,與左權縣委、縣政府深度互動,把外文局資源向左權縣深度開放,結合局情、縣情,圍繞產業扶貧、智力扶貧、教育扶貧和宣傳文化扶貧等方面,調動全局資源和整合社會資源,從根本上為老百姓擺脫貧困和左權實現脫貧摘帽提供支持。”
建立幫扶關系以來,外文局領導班子數十次深入左權縣調研和部署扶貧工作。中國外文局局長張福海對定點扶貧工作高度重視,多次召開局黨委會、局長辦公會研究左權縣脫貧攻堅問題并作出具體部署。他還在北京約見山西晉中市委常委、左權縣委書記王兵同志,專題就外文局精準幫扶左權縣有關情況進行深入交流,研究具體辦法。
15年真幫實助,15年春華秋實。寫在左權扶貧史上的一串串閃光數字,是耀眼的果實,也是閃爍的思想光芒,更是連接外文局和左權人民的濃濃深情。這深情,如清澈的漳河水,滋潤著老區人民的心田,這深情,如閃亮的星辰,在左權扶貧史上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