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專
[摘要]中國民歌是民間各族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傳唱流傳下來的歌曲,是各民族間人們的藝術智慧結晶。在大學教育中普及民歌教學,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民歌文化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還能夠促進這種民歌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因此,在本文的論述過程中,重點對中國民歌教學在大學音樂教育中普及的重要性進行了探討,并對如何有效開展民歌普及教學,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議。
[關鍵詞]中國民歌;音樂教育;地域文化;民歌文化
中國民歌歷史悠久,內涵十分豐富,是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民間各族優秀音樂文化的匯集,也是反映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人們音樂文化的重要藝術形式。在民歌的傳唱過程中,民歌所蘊藏的優秀民族文化、音樂文化特色等,也得到廣泛的傳承和發展。而在當前高校音樂教育中,通過普及民歌教育,能夠有效彌補大學生音樂文化背景知識學習不足的情況,同時對于大學生更好的理解和認識我國優秀的民歌音樂文化,體會民歌所蘊藏的歷史人文色彩,具有很重要的幫助作用。
一、民歌教學在大學音樂教育中普及的重要性
(一)民歌教學的普及對于大學生了解民族文化非常重要
在音樂文化領域中,對民歌有一種稱謂,那就是音樂之根,可見民歌在音樂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民歌能夠直接反映一個區域勞動人民的社會價值觀念、風土人情、日常生活習俗等,在當前大學音樂教育中,普及民歌教育,對于大學生更加深刻、全面的了解我國豐富的音樂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國的民族眾多,不同民族、不同地區的民歌形式各異,通過民歌教育,是幫助學生更加準確的把握這些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途徑。
例如,在民歌普及教學中,教師通過指定一些優秀的經典民歌讓學生進行演唱表演,如《小河淌水》、《康定情歌》等。學生們在演唱表演過程中,教師對民歌的背景、流行區域的社會地域文化、風土人情等進行介紹,學生們能夠一邊演唱,一邊掌握民歌所蘊含著社會背景文化生活。學生在可感可知的音樂文化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對民歌音樂文化的印象,用自己的切身感受去體會歌曲的藝術魅力。《康定情歌》中的歌詞,“跑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喲。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喲。”其實在當地康定城,很多方言中都有“端端”、“人才好”、“會當家”、“月兒彎彎”等表達習慣,并且在馬渡的山歌中也多用“溜溜”、“連連”等作襯詞。可見,民歌在反映地域語言文化習俗方面,有著非常直接的作用,學生們在學習民歌文化時,可以不斷提升他們對民歌所包含的豐富的文化信息的了解和認識程度。
(二)民歌教學能夠幫助大學生提高母語表達能力
很多具有鮮明風格的特點的民歌,都與其特定的唱腔、唱法聯系密切。民歌在唱法上講究字正腔圓,這對學生們正確的練習歌詞表達,掌握好語言的表達能力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說好普通話,唱好漢語歌曲,是高校音樂教育責無旁貸的職責。在高校普及民歌教學,能夠讓學生們系統的學習不同風格的民歌,并且了解、認識以及掌握民歌不同唱法的基本特點和內在聯系,這對提升學生們的藝術修養,幫助學生提高母語的表達能力具有十分直接的作用。在當前高校音樂教學中,一些學生在說話談吐方面還存在吐字不清,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對音樂學習不感興趣等現象。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與學生們盲目崇拜一些蹩腳的普通話發音流行歌手有一定關系。吐字方面,一些學生還故意模仿某些歌星的含糊不清的吐字習慣,這種唱法習慣,對于學生們的語言準確清晰表達,是非常不利的。而在民歌學習過程中,教師能夠讓學生們認識到清晰、準確吐字的重要性,并且感受到良好的語言表達習慣帶來的益處。在與人溝通談話過程中,讓人感受到口齒清晰、語言表達順暢流利的印象。
例如,在民歌《燕子》學習過程中,學生們的感受是民歌非常好聽,不過在高音方面難度很大,很多學生唱不上去,如果用較低的聲音演唱,效果又不太好。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給學生們進行講解,只要音樂表達是正確的,在演唱時,可以適度降低音調。同時,要求學生們注意歌詞中字的歸韻,要做到字正腔圓。在這基礎上進行反復練習。通過讓學生降低音調,注意咬、吐字及歌詞的歸韻問題,能夠幫助學生們形成正確的發音習慣,這不僅有利于學生提高唱歌水平,而且對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提升漢語的交流能力也是非常有用的。
(三)民歌教學對于培養大學生的審關能力也具有重要作用
音樂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對于大學生來說,在當前音樂教學中,要注意審美能力的提升,不可忽視民歌教學的重要作用。讓學生們具備一定的審美聯想、審美能力,是培養具備較高音樂藝術文化修養的重要方式,也是落實全面素質教育的主要措施。民歌教學在這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和作用。
例如,民歌《沂蒙山風光》的教學中,這首歌詞的清新秀麗,精神活潑動人,給人以充滿喜悅的情感和對家鄉的熱愛。這些內容對當代大學生來說,他們非常需要這種“正能量”的歌曲。并且,歌曲中的意境,能夠激發學生們的聯想能力,讓學生們在演唱過程中,將自己置身于那種沂蒙山的優美自然風光中,陷入美景的遐想之中。這種經典的民歌,從多個角度將沂蒙山的自然美景和風土人情民俗以及當地人們的生活精神和情趣描繪的淋漓盡致。在學生們能夠掌握歌曲的演唱技法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們通過這首歌曲進行審美能力訓練。學生們自己分析歌曲所展示的自然環境以及歌曲創作者的心理變化,并突出那種優美的沂蒙山綠色山林大地的景觀美,讓學生們在這種清新、自然的環境中展開審美聯想,以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啟發學生們在這種環境下,設想自己就是生活在沂蒙山地區的人,用力呼吸著自然茂密山嶺的清新空氣,在山間勞作過程中,揮灑的汗水在陽光的照耀下,散發出勞動者辛勤勞作、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景和向往。學生們根據歌詞以及變化的旋律,放聲歌唱,真正感受到歌曲的歌詞之美、情境之美,這對大學生們開發自身的審美潛力、啟發審美能力,培養自身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觀念,具有很好的作用。
(四)民歌教學對培養大學生良好的情感品質有著重要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