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越
摘 要:本文通過研究利率市場化與商業銀行風險承擔,借助于實證分析,把握國內商業銀行的風險承擔水平,從而針對利率市場化發展形勢,做好相應應對,為商業銀行穩定發展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商業銀行;風險承擔
當前,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帶動了金融市場的繁榮與發展,新形勢下,商業銀行作為金融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在金融市場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在新的經濟形勢下,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競爭、民營銀行準入的放松、人民幣國際化的不斷發展,商業銀行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與沖擊,在這一過程中,商業銀行把握利率市場化趨勢,對自身的發展模式進行創新,以實現自身的長遠發展和進步。在這一過程中,如何把握商業銀行利率市場化面臨的風險問題,對利率市場化與商業銀行風險之間的關系進行把握,有助于對商業銀行發展中的實際問題進行解決。研究利率市場化與商業銀行風險承擔問題,有利于把握利率市場化形勢下,商業銀行發展的風險承擔能力,為商業銀行做好風險防控提供參考和借鑒,更好地促進商業銀行的發展和進步。
1 商業銀行風險承擔相關理論概述
1.1 金融自由化發展
金融自由化發展成為當下市場經濟發展的一個突出特征,為了適應這一發展需要,我國在金融市場制度建設方面,對原有金融發展機制、體制進行了調整,為金融自由化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金融自由化發展背景下,如何對資源進行配置,對于金融參與者發展有著重要影響。金融自由化發展背景下,為了更好地應對形勢發展需要,我國在利率市場化發展方面做了諸多改革工作。1996年同業拆借市場實現利率市場化;1999年我國國債發行第一次實現市場招標模式,標志著我國的銀行間資本市場、國債以及政策性金融債等利率的順利市場化;2007年上海地區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機制的構建,標志著貨幣利率市場化基本完成;2004年外幣利率市場化基本完成;2005年貼現利率市場化基本完成。于此同時,人民幣存貸款利率市場化自2004年開始,啟動了漫長的改革進程,近兩年,隨著貸款基礎利率(LPR)正式推出和人民幣存款利率上浮上限放開,意味著我國已基本取消利率管制,實現了整體的利率市場化。金融自由化發展背景下,金融市場的資源配置得到最大的自由化空間,在此過程中,市場機制助推資源配置不斷優化,資源利用效率不斷提升。然而,短期內利率市場化通常會導致存貸利差收窄,銀行將面臨信用風險、利率風險、流動性風險等風險加劇的挑戰。宏觀經濟與金融自由化的影響相互交叉疊加,還可能產生存款增速下降、經營成本上升等不利影響。如何做好金融風險的控制和預防,成為當下商業銀行發展面臨的一個重要議題。
1.2 利率市場化加快
隨著金融自由化發展,利率市場化發展成為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和方向。利率市場化在金融自由化發展背景下,其發展速度不斷加快,隨之帶來的是風險問題日益突出。在這一過程中,學者們就利率市場化與商業銀行風險承擔相關性問題展開了分析和研究。一部分學者在研究中指出,利率市場化發展背景下,政府逐漸放寬了對金融市場的管理,這導致商業銀行的投資效益受到了較大的影響,打壓了商業銀行的利潤空間。這種情況下,受利潤空間減少的壓力,為保證自身發展,提高自身收益,迫使銀行調整部分信貸組合,轉向相對高收益、高風險的業務,這給商業銀行帶來了一定的風險。還有一部分學者在研究中指出,我國商業銀行風險水平要低于國際水平,但風險發生的概率不斷上升。一般來說,商業銀行風險的產生與其收益有著密切的關聯性,隨著商業銀行利潤率的大幅度上升,其面臨的風險也在不斷上升[1]。此外,有學者在研究中指出,商業銀行在發展過程中,利率市場化發展對其業務結構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使商業銀行業務結構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
結合商業銀行風險承擔相關理論來看,學術界更多地側重點在于把握利率市場化背景下,商業銀行風險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在風險影響下,商業銀行的承擔能力如何。針對于這一情況,在研究利率市場化與商業銀行風險相關性問題過程中,借助于樣本選擇和實證分析的方式,可以對二者之間的關系予以把握,從而對商業銀行風險問題的處理提供有效地參考和借鑒。
2 研究設計分析
2.1 模型設計
在對利率市場化背景下商業銀行風險承擔問題分析過程中,考慮到商業銀行的經營模式,商業銀行在經營管理過程中,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形成一種委托代理的關系。同時,商業銀行與其他上市公司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其受到政府監管部門的影響較大,政府監管部門與商業銀行之間也存在著一種委托代理關系。而商業銀行在發展過程中,目的在于借助于貸款來實現其自身的經濟效益,風險越大,其獲得的經濟回報也越大。但是政府監管部門更希望保持金融市場的穩定性,其風險偏好最低。針對于這一情況,在對利率市場化與商業銀行風險承擔問題分析過程中,選擇的模型如下:
(公式2.1)
在公式(2.1)中,ri表示第i家銀行的風險水平;第i家銀行最優風險水平為ri(x);內外部因素為xi;vi為隨機干擾項;ui和wi則表示商業銀行風險承受能力。
2.2 樣本數據
在對樣本數據選擇過程中,主要以國內股份制商業銀行作為研究樣本,對商業銀行的市場影響力并未予以考慮。這些股份制商業銀行可以更好地反映出利率市場化與商業銀行風險相關性問題。在樣本數據選擇時,總計選擇的樣本數量為78家,對其在2007-2016的數據進行了選擇和整理。
2.3 變量選取
變量選擇過程中,主要包括了以下變量信息:
(1)風險指標。風險指標在分析商業銀行風險承受能力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是關鍵性指標之一。風險指標的選擇,主要考慮到了商業銀行運營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收入波動和破產風險兩個方面的問題。在對風險指標變量選擇過程中,主要以商業銀行的資產收益率(ROA)、資本充足率(CAP)作為綜合結果作為風險指標(R)[2]。此時,風險指標越大,證明銀行風險承受能力越強,即被清算風險越低。endprint
(2)利率市場化指標。利率市場化指標的選擇,主要考慮到了國內利率市場化的發展形勢,注重把握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具體情況。在這一過程中,針對于貸款利率管制放開等相關問題進行了考慮。虛擬變量度量過程中,對IRL的取值進行把握,其在2011年以前的數值為0,2011年后的數值為1。
(3)銀行變量。銀行變量選取過程中,主要考慮到了銀行的經營規模(Size)、業務結構(NII)、貸款質量(NPLR)、資本充足率(CAP)、銀行類型(D1,D2)。其在,D1為大型商業銀行;D2為股份制銀行。大型商業銀行的取值為1,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取值為0。
(4)銀行經營環境變量。宏觀經濟狀況、貨幣環境、社會融資結構是經營環境變量主要考慮的對象。這一過程中,主要以經濟增長率、貨幣環境、金融結構作為環境變量。關于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如表1所示:
2.4 實證分析結論
結合樣本數據信息,對78家商業銀行的樣本數據進行回歸分析,回歸模型選擇上,分別以OLS估計、雙邊隨機前沿模型進行數據處理,對應模型1、模型2,具體的模型回歸結果,如表2所示:
結合表2的模型回歸結果來看,利率市場化與商業銀行風險呈現出了負相關的關系。同時,隨著利率市場化的快速發展,商業銀行面臨的風險有所降低。商業銀行在發展過程中,資產規模、資產充足率對其風險有著較大的影響,資產充足率越高,資產規模越大,商業銀行面臨的風險相對較小。在這一過程中,商業銀行在發展過程中,隨著其資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其經營模式呈現出多元化的態勢,使其風險抵抗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時,從貨幣政策角度來看,采取寬松的貨幣政策,對商業銀行的監管放松,會導致商業銀行的風險增大。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在利率市場化發展背景下,商業銀行自身的規模對其風險承受能力有著重要的影響。大型商業銀行的承受風險能力較強,而股份制商業銀行承擔商業風險的能力逐漸下降。從這一情況來看,資產對于商業銀行風險承受能力有著較大的影響,并且商業銀行自身的戰略目標和戰略選擇對于其風險承受能力起到了重要的影響作用。
3.2 建議
從利率市場化與商業銀行風險之間的關系角度來看,商業銀行在應對利率市場化發展趨勢過程中,要注重結合自身的發展情況,通過提升資產負債管理能力、加強風險管控、提升人才建設等方面,應對利率市場化新環境下帶來的沖擊。
其一,商業銀行應加強資產負債管理能力,夯實經營基礎。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業銀行應不斷加強資產端與負債端的匹配管理,一方面商業銀行應從核心存款的管控入手,不斷夯實自身負債水平,精細化存款利率管理手段,完善存款差別化定價管理機制,不斷提升負債端的資源利用,通過挖掘客戶的綜合收益,彌補資金成本的上升;另一方面加強貸款風險定價能力,商業銀行應不斷優化以RAROC等模型為基礎的貸款決策機制,實現收益與風險的有效匹配。
其二,商業銀行應不斷提升風險管控能力,加固風險防御。為應對利率市場化可能帶來的風險沖擊,商業銀行應不斷完善風險計量系統,利用當下大數據分析等現代化手段,不斷提升風險定價等計量工具,同時探索風險指標績效化、限額化等手段,以鏈條式管理,從上至下形成風險管控閉環體系。
其三,商業銀行應關注關鍵性人才隊伍建設,增強可持續競爭力。利率市場化帶來的是摒棄粗放式管理,提升精細化管理的經營需求。同時,借助于更專業的資產負債委員會、風險管理委員會,才能保證商業銀行在資產負債業務中的決策能力。因此,商業銀行應通過專業人才計劃、跨平臺交流、柔性團隊建立等手段,不斷提升利率管理人才水平,確保在未來發展中的可持續競爭優勢。
此外,政府部門在這一過程中,要注重發揮自身的監督管理作用。一方面,政府部門要注重對利率市場化的風險狀況進行有效評估,注重對政策力度進行科學、合理地把握,保證商業銀行在發展過程中,能夠處于一個合理的環境下;另一方面,注重對市場退出機制進行完善,加強存款保險制度的建設,對風險進行轉移,使商業銀行在利率市場化背景下,更好地發揮自身的風險控制作用。
參考文獻
[1]李成,楊禮,高智賢. 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風險承擔的影響研究——基于非平衡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 金融經濟學研究,2015,30(05):55-71.
[2]孫英雋,楊波. 銀行特征變量對商業銀行風險承擔的影響——基于利率市場化視角[J]. 稅務與經濟,2015,(05):20-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