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本質是什么?教育到底該怎么做?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怎樣實現自身的教育價值……從事教育工作20余年來,這樣的疑問常會浮現在寶海民的腦海。如今隨著從學生到教師再到校長的“修煉”升級,寶海民開始意識到:其實一個人成長的過程就是逐漸接受教育的歷程,教育可以改變自己,也可以完善自己。
學生寶海民:教育改變自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對于這句話,寶海民有切身體會。出生于普通農民家庭的寶海民,自幼“玩癮”就很大。上小學時,逃學一度是他的“家常便飯”。一次,寶海民逃學被父親抓了現行,不會講大道理的父親領著寶海民就向田間走去,讓寶海民和自己一起干農活。在干農活的過程中,父親對寶海民要求嚴厲,不準他偷懶歇息。一天下來,寶海民累得頭昏腦漲、腰酸背痛。看到寶海民的樣子,父親認真地說:“如果你不上學,將來就會和我一樣天天干農活。”從那時起,寶海民懂得了父親干活的不易和學習對自己的重要性。在父親適時強化的期望中,寶海民立志成為一個不辜負父親厚望和對社會有用的人。
1989年,寶海民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當時全縣最好的高中——朝陽縣高中。由于學科的突然增多和各學科的學習任務的突然加重,寶海民很不適應這種快節奏、高負荷的學習生活。入學的第一次期中考試,寶海民的成績便由入學時班級的前十名一下跌落到二十名開外。這樣的成績讓寶海民感覺考上大學希望渺茫,情緒低落,甚至產生了回家務農的想法。此情此景,班主任王老師都看在眼里,他及時找到寶海民,分析了寶海民思想上、學習上、方法上的問題,并通過講述自己高中時候的切身經歷來幫寶海民重新找回戰勝一切困難的豪情和信心。在此之后,王老師經常性地留意寶海民的思想和學習狀態,還經常地給他輔導英語,直到后來兩人之間無話不談,成了忘年之交。在王老師的指導鼓勵下,寶海民按照老師教的學習方法,憑著自己的勤奮努力,終于將成績慢慢提升上來,高一結束的期末考試,寶海民的成績一躍前進到全校第七名。也是從那時起,寶海民開始勵志將來要成為像王老師那樣教書育人的人民教師。
1992年,寶海民以優異的表現考取沈陽師范學院物理系就讀大學,實現了做教師的夢想。
教師寶海民:讓學生成為課堂主人
“熱愛教育事業,真心去愛每一名學生,具有人格魅力;知識淵博,能夠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教學有特色,能夠在育人的過程中感受幸福的人”,這是寶海民心目中理想的教師形象,也是自己為之努力的目標。
1996年,大學畢業的寶海民被盤錦市第二完全中學選聘為該校高中部教師。其時,二完中是一所既有初中又有高中的完全中學,高中部每年升學率均超過95%。當時學校高中部教師隊伍人才濟濟,不僅有來自東北師范大學等重點高校畢業的教師,也有由東北三省重點高中選調來的骨干教師。這對于毫無教學經驗的寶海民來說壓力巨大。但,寶海民很快就堅定了信心:“年輕沒有什么不可以,只要自己肯于吃苦、善于研究、付諸行動就‘一切皆有可能’。”
參加工作的第一個學期,學校給寶海民安排的工作是擔任高一(3)班主任和物理課教學。彼時,教育改革家魏書生的“六步”教學法風行全國,寶海民多次前往實驗中學去聽魏書生的課和報告,并在每天家訪后,靜下心來研究“六步”教學法,從中真正領會了“學生才是課堂主人”的內涵,真正明白了與教學實際相結合的備學,意識到了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知識的啟發者、方法的指導者。寶海民開始將魏書生的六步教學法應用到高中物理教學中,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做到凡是學生能講的知識學生講、凡是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能解決的問題都由學生來解決、凡是學生能總結歸納的由學生來概括。而除此之外,寶海民還堅持認真批改好每一本作業,寫好每一個批語;要求每一名學生建立錯題集、好題本。
由于寶海民備課充分、課堂民主、語言幽默、給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他的課深受學生的喜愛。很快在第一個學期期末,寶海民所任教的班級學生成績遙遙領先于其他平行班。在參加工作的第二個學期,寶海民就榮獲遼寧省物理課堂大賽一等獎,在參加工作的第五年,寶海民成為盤錦市高中物理學科帶頭人,而當時在盤錦市成為學科帶頭人是一件 “比登天都難”的事情。
副校長寶海民:驅除“一言堂”教學
創新的思維、堅定的行動、不懈的追求是戰勝一切困難的法寶,更是實現自己想法的利器。多年的工作經歷讓寶海民相信,只有開拓創新才能有所作為。
2006年,盤錦市在全市公開選拔副校長,通過筆試、面試、演講、答辯等環節,寶海民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績當選為盤錦市第二完全中學副校長。擔任副校長后,寶海民開始更加努力地工作,扎實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加強高中部的常規管理,加大教科研力度等。也是在課堂教學改革過程中,通過深度調研和廣泛討論,寶海民和老師們推翻了原來“一言堂”“填鴨式”等傳統教學模式,借鑒魏書生的六步教學法,寶海民帶領大家設計了一套富有創新意識的教學模式,它的操作程序共有三段,即:提出(發現)問題、解決(分析)問題、運用問題和六個教學步驟,即:創設情景、啟發提問、明確主題、解疑導撥、知識整合、明理強化。通過幾年的理論與實踐探索、研究,該教學模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建構了具有創造性的高中學科教學的基本模式,并促進了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了發展;利用探究模式的教學使學生的成績大面積提高;科技創新活動取得了累累碩果。
在寶海民任職高中教師和任副校長17年的時間里,二完中共培養了9名清華北大的學生,有1600多人考取了一批本科院校,一所普通的高中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成績,至今令寶海民深感欣慰和自豪。
校長寶海民:用文化去引領學校發展
只有先進的校園文化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教育行為才能產生豐碩的辦學成果。這是任職校長多年后,寶海民的深切感受。而赴任盤錦市第三初級中學校長之初,寶海民的感受卻并不輕松。
三中面積狹小是眾所共知的事實,也因此大班型的存在也似乎成了“合理的事實”。寶海民初上任就發現了這個問題。在三中,有的班級學生人數竟達80多人,而令人驚訝的事實是人數越多的班級往往班主任老師越有名氣。2014年年初,有家長將學校存在大班型的具體情況舉報給了當時的省委書記。于是,對大班型立即整改成了“弦上的箭”。
市委書記督辦,加上大型班學生家長大多“名聲在外”,讓寶海民深感這是一次嚴峻的考驗。經過研究之后,寶海民和學校決定對當時七、八年級按成績進行平均陽光分班。而分班之后,因為一些學生當初多是家長托關系、走后門進入大型班級的,所以大批家長涌入學校,要求自己的孩子回到原來班主任的班級。家長們或者無理取鬧,或者告誡學校不答應就在校長辦公室跳樓或者下跪,甚至有的家長故意捏造事實上訪告狀等。這樣的煎熬,讓寶海民近一個月時間里寢食難安。好在經過一個多月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反復做家長的工作,學校頂住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嚴格按著當初制定的分班原則執行工作,這才使長達一個多月的分班風波得以平息。
另一件給寶海民沉重打擊的事情是2014年學校中考成績陷入低谷,當年升入盤錦市高級中學的人數比上級下達的指標少了17人,這在三中的歷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中考成績發布之后,全校教師的情緒也陷入了低谷。
這兩件事情讓寶海民意識到學校必須創新校園文化建設,包括校長的辦學思想,學校的辦學理念,各種規章制度等,用文化去引領學校的各項工作勢在必行。在事后,寶海民和學校及時制定《盤錦市第三初級中學陽光分班實施方案》,在以后的分班過程中嚴格實施方案,堅決做到公正、公平、公開,之后沒有發生一次因為分班問題導致家長上訪現象。而2014年學校中考失利之后,寶海民和老師們集體研討,總結失利的原因,制定《尖子生優化方案》《臨界生培養方案》《后進生轉化方案》,認真診斷分析每一次大型考試等,采取多重并舉的措施使學校的教學工作走上了務實的軌道。在全校老師們的共同努力下,2015年學校取得輝煌的中考成績,升入盤錦市高級中學的學生總數為120人,錄取率為26.40%,超額完成升學指標14人。從此,寶海民也逐漸得到了教職員工的認可和信任,激發全校教職員工的熱情。
之后,學校確立了以“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為辦學理念,形成了制度管理人本化、目標管理科學化、過程管理精細化的完美結合,三位一體的和諧發展更是科學、民主的管理模式。
近幾年,在全校師生勠力同心的拼搏努力下,學校先后取得了教育部頒發的關工委“真善美伴我行”讀書活動示范校、遼寧省文明委評選的“遼寧省文明校園”稱號、遼寧省教育廳頒發的“遼寧省課程改革示范校”等榮譽稱號。
寶海民個人也因教育教學成績突出,先后榮獲“遼寧省骨干校長”、遼寧省校長專業發展委員會理事、盤錦市第八屆人大代表等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