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再三后,我決定不正面回應她,而是不點名地引導她,讓她和同學們“自求得之”。于是,我決定在第二天的語文課上針對S同學的問題,召開了一次“釋疑新聞發布會”。
“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一直努力將生活熱點素材引入我的語文課堂,讓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引導學生將眼光投向生活這本真實而鮮活的“書”。
在我發起的“寢室時評”活動中,我們師生一起討論社會熱點,在觀點的碰撞中錘煉思想的深度和語言的厚度。我還常常試著將國內外大事、社會趣聞編入語文試題中,試圖讓語文試卷里也充滿生活的味道,用語文的方法為孩子們打開世界的窗口。
2016年10月,諾貝爾文學獎一揭曉,我立刻著手將這一時鮮文化素材編寫成高三語用題資料,經過幾天的反復斟酌修改后,終于成型。我興奮地將這組題取名為“以鮑勃·迪倫叩開高考之門”并帶著這一組新鮮的原創題目走進了課堂。學生們對這一組題深感意外,大家做得興味盎然,課堂反響頗佳。于是我頓感欣慰,感覺自己這幾天來的辛勤付出很有價值。
然而幾天后,我的QQ郵箱里卻收到了一封讓我始料未及的信,是學生S寫來的。她在信中犀利地質疑了幾個問題:其一,為什么要做“以鮑勃·迪倫叩開高考之門”的專題訓練?她認為這樣的自編練習沒有意義,純粹是浪費時間,不如“利用這些時間多講解題型、答題技巧,對考試提分有利”;其二,為什么要在語文課上長時間開展“寢室時評”活動?她認為有時同學們的時評質量非常低,卻要消耗時間來講,很不劃算;其三,把鮑勃·迪倫專題語文活動的事情寫成文章發表用意何在?她懷疑我撰寫和發表《為鮑勃·迪倫寫一首諾獎答謝詞》這樣的文章只是為了自己的職業發展,是在利用他們為我自己謀福利。整封信語氣尖酸刻薄,毫不客氣。
S同學是班里有名的“刺頭”,她的“愛質疑”是出了名的,她的大膽和偏激在班里頗有影響力,就連班主任都怵她三分。面對她咄咄逼人的指責和質疑,我頓感氣憤、心寒,努力平復情緒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學。
考慮再三后,我決定不正面回應她,而是不點名地引導她,讓她和同學們“自求得之”。于是,我決定在第二天的語文課上針對S同學的問題,召開了一次“釋疑新聞發布會”。
第二天的課,我特意留出了課堂的最后10分鐘。我環視了一下全班同學,告訴他們有些話要跟大家交流。
關于自編練習的價值和意義:出示專家評語。
“以鮑勃·迪倫叩開高考之門”專題訓練,是緊扣考試說明的一組題。前段時間我們一直在復習各種類型的高考語用題,這次專項訓練既是對前階段復習效果的一次檢驗,同時也是一次高考語用題的有效模擬訓練。八道語用題涉及了近年來高考常規語用題的各種類型(如概括、仿寫、微博、微時評等)。而且這組題也得到了語文界多位專家的一致好評。于是,我用PPT出示了市教研員、高考命題專家、著名特級教師張茂松老師對這組題的評語,之后,我又出示了浙江師范大學副教授、王國均博士的評價。同學們看了這兩段評語后都深有同感地頻頻點頭。此時,我看到S同學緊盯著屏幕上的這段文字,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關于“寢室時評”:全班民主表決。
對于S同學的質疑的“寢室時評”,我先讓全班同學舉手表決要不要繼續做。結果全班40多位同學幾乎都舉手強烈支持繼續做下去,這讓我頗感欣慰。“寢室時評”是一項我和學生一起原創的語文實踐活動,已堅持了一個多學期,它以寢室為單位,每寢室每周末各選取一則時事每人分別作簡要評論,并由一位寢室代表在下一周的語文課上向全班同學展示交流各自寢室的時評PPT。寢室代表每周輪換,每人一學期輪到主講3次以上。一學期下來,一個班級可交流100多則新聞,每位同學參與其中至少20則。這項活動旨在引導學生“以公民姿態,就公共事務,做理性表達”。頗為幸運的是,502寢室的6位男生曾以“VR技術:讓人更親密,還是更疏遠?”命中了2016年的浙江省高考作文題,從而被全校師生所津津樂道,并引以為榮。還因此引來了多家媒體的爭先報道。最后,我總結:“也許,我們有些同學的時評還略顯稚嫩,但康德曾說:‘要有勇氣運用你自己的理智,這就是啟蒙運動的口號。’因此,我們要將寢室時評進行到底。”話音剛落,同學們紛紛報以掌聲表示理解和支持。此時,我看到S同學避開了我的視線,低頭沉默不語。
關于發表文章是為了什么:婉言陳述說明。
我先出示了《溫州日報》不久前刊發的我和學生們一起合作的《為鮑勃·迪倫寫一首諾獎答謝詞》一文,這篇文章占了報紙半版之多,很多同學都興奮地歡呼了起來。此文對這次“以鮑勃·迪倫叩開高考之門”作業的背景和意義交代得非常清楚,還遴選了九位學生的“答謝詞”——就連同學的名字也一一標明。這可謂是我們師生一次有效語文學習和訓練成果的一次全面展示,且文章的署名是“陳智峰攜學生”。然后,我又補充說明了自己多年前就已評上高級職稱,發表這類文章對于我個人職業發展而言其實并無多大的意義,也許對于發表“答謝詞”的幾位同學而言意義不凡——這是他們以自己的文字為鮑勃·迪倫代言并得到了編輯的承認。于是,幾位發表了“答謝詞”的同學帶頭鼓掌表達了他們的謝意。這時候,我看到s同學仿佛紅了臉,低下了頭。
課后,S同學走上講臺,帶著她的“以鮑勃·迪倫叩開高考之門”專題訓練卷,主動與我交流了兩道語用題的答題情況與擬得分數。我想,她應當已經聽進我的這番話了。
在“象牙塔”里生活的孩子們,我愿以語文的方式讓“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我愿捧著一顆語文人的心與你們“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