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地老虎主要啃食玉米的幼苗,通常以雨量充沛、氣候濕潤的種植期危害較為嚴重,輕則造成缺苗斷壟,重則毀種重播,嚴重影響了玉米的收成。文章介紹了小地老虎的發生規律,分析了發生與環境的關系,提出防治對策與科學預防的措施,希望能減小蟲害的危害,提高玉米的產量。
關鍵詞:玉米;小地老虎;發生規律;缺苗斷壟;化學防治
和美艷. 小地老虎對玉米的危害及其防治對策[J]. 農業工程技術,2017,37(29):21-22.
小地老虎屬于鱗翅目、夜蛾科、切根夜蛾亞科,又名土蠶,切根蟲。小地老虎經歷卵,幼蟲,蛹,成蟲,適宜生存溫度為15℃-25℃。小地老虎1年可發生3-4代,甚至5代,以第一代幼蟲危害為主。4月中旬至5月中旬為第一代幼蟲危害時期,5月中旬開始化蛹,5月下旬至6月上旬為第一代成蟲羽化階段。通常雨量充沛、氣候濕潤的玉米種植期比較嚴重,幼蟲將幼苗近地面的莖部咬斷,使整株死亡,造成缺苗斷壟,嚴重的甚至毀種。近年來其危害呈明顯上升的趨勢,已成為各類作物幼苗期的最主要害蟲之一。
小地老虎幼蟲是危害玉米的主要蟲態,幼蟲從小到大分為6個齡期,3齡以前幼蟲在地面、雜草和寄主幼嫩部位取食,在玉米幼苗頂心嫩葉處晝夜取食葉肉,殘留表皮,形成針孔狀的花葉,或將幼嫩組織吃成缺刻,這時食量不大,危害也不十分顯著,小地老虎幼蟲三齡前不入土。3齡后分散危害,白天潛伏于雜草或幼苗根部附近的表土干、濕層之間,夜間出來危害,動作敏捷,有時候還自相殘殺。這時幼蟲食量大增,可把幼苗近地面的莖咬斷,使整株死亡,造成缺苗斷壟。
一、發生規律
小地老虎是一種遷飛性害蟲,一年發生4-5代,田間幼蟲于4月上、中旬盛孵,4月中、下旬發育至二到三齡幼蟲,4月底至5月上旬進入四到五齡危害盛期。幼蟲通常有六齡,各齡幼蟲歷期分別為8.4,5.4,3.5,4.1,5.9,12.4天,全幼蟲期40天。老熟幼蟲于5月中、下旬在土內筑土室化蛹,蛹期在21-23℃下平均為18-19天,6月下旬開始羽化。
第一代成蟲壽命8-14天,產卵前期約5天,羽化后的成蟲陸續遷出,蛾量表現為突減,此后各代在田間很少發現。成蟲晝伏夜出,喜趨食甜酸味的液體,以發酵物、花蜜及蚜蟲排泄物等作補充營養。雌蛾產卵量大,每雌蟲可產800-1000粒卵,多的在2000粒以上,卵散產或數粒聚集在一起。雌蛾產卵多選擇粗糙的或多毛的表面,田間主要產在土塊上、地面縫隙內、地面須根及多種雜草如小薊、小旋花、灰菜、一年蓬等幼苗葉片的反面,綠肥田則產在鮮草1層下的土面或植物殘體上。
幼蟲取食活動因齡期而異,第一、二齡幼蟲晝夜活動,在植物幼苗的心葉間或葉背上嚙食葉肉,留下一層表皮,也咬食成小孔洞或缺刻。三齡后白天潛伏在表土下,夜出活動危害,咬斷嫩莖,并將嫩頭拖入穴內取食。四至六齡為暴食期,其食量占幼蟲期總食量的97%。幼蟲有假死性,一遇驚擾,就卷縮成環狀,三齡以上有相殘殺性。
二、發生與環境的關系
小地老虎年度間種群數量的變化,在非越冬區取決于蟲源地發生基數和遷入量。遷入后發生數量的多少則受當地生態環境因子的影響。
1、溫度
適宜小地老虎發生的溫度為18-26℃,相對濕度為70%,高溫對其生長發育極為不利,溫度大于25℃不利其發生,超過30℃幼蟲大量死亡,成蟲不產卵。
2、雨量和土壤濕度
凡上年秋雨水較多,鄰湖及川、河灘地內澇積水的田,因退水后種植,耕作粗放,土壤濕度大,田間雜草叢生,次年有利于小地老虎的產卵和繁殖,所以發生較干旱丘陵地區為重。但如在低齡幼蟲期雨水偏大,雨日過多,幼蟲死亡率亦高。土壤含水量影響成蟲產卵和幼蟲的生長發育,最適宜發生的土壤含水量為14%-20%,疏松的沙質壤土易于透水排水,發生較黏土和沙土為重。
三、防治對策
小地老虎的防治應根據各地危害時期,因地制宜,采取以農業防治和藥劑防治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措施。由于3齡后對藥劑的抵抗力顯著增加,因此,藥劑防治一定要掌握在3齡以前。
1、農業防治
春播前進行精耕細耙,或在初齡幼蟲期鏟除雜草可消滅部分蟲、卵。亦可用泡桐或萵苣葉誘捕幼蟲,對高齡幼蟲也可在清晨到田間檢查,發現有斷苗,撥開附近的土塊,進行捕殺。
2、化學防治
各地的防治指標不盡相同,防治指標是:1頭(粒)/m2或2-3頭/百株。一、二齡幼蟲期食量小、危害輕,抗藥性弱且在植株上危害,是藥劑防治的關鍵時期。針對不同齡期的幼蟲要采取相應的方法,三齡前可選用噴粉、噴霧或撒毒土進行防治;三齡后,田間出現斷苗,用毒餌或毒草誘殺。
(1)噴粉
用2.5%敵百蟲粉或2%甲基異硫磷粉30-37.5 kg/hm2,前作為綠肥的玉米田在翻耕時撒施。
(2)噴霧
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90%晶體敵百蟲或5.7%高效氟氯氰菊酯1500倍液噴霧,可毒殺高齡幼蟲。
(3)毒土或毒砂
50%辛硫磷或甲基異硫磷0.5 kg,加水適量,噴拌細土50 kg;50%敵敵畏1份,加適量水后噴拌細砂1000份,每公頃用毒土或毒砂300-375 kg,順壟撒施于玉米幼苗根際周圍。
(4)毒餌或毒草
90%晶體敵百蟲0.5 kg,加水2.0-2.5 kg,噴拌在50 kg碾碎炒香的玉米面上;也可用2.5%敵百蟲粉代替晶體敵百蟲;毒草可用0.25 kg晶體敵百蟲拌和鍘碎的鮮草30-50 kg,或用2.5%敵百蟲粉0.5 kg,拌鮮草50 kg。毒餌每公頃用75 kg,毒草每公頃用225-300 kg,于傍晚撒在玉米行間,每隔50 cm撒一小堆。
四、科學預防措施
1、加強栽培管理
實行輪作,倒茬制度。避免玉米連作,秋季深翻土壤,消滅蟲卵。作燃料用的玉米秸稈,開春后及早處理完,既能殺滅蟲卵又能減少農藥的殘留,做到農產品的綠色安全的要求。
2、改善栽培技術措施
做好合理配置作物種類,從株型、葉型、根系、適應性等作物特性方面入手間套種糧食作物,因地制宜、綜合運用田間管理措施,夏玉米早播早種可減輕蟲害。與小麥、大豆、馬鈴薯套種,寬窄行種植,其復合帶視凈種或間種而定。凈重窄行50 cm,寬行90-93 cm,窄行上種2行玉米,行距為40 cm,株距16-20 cm,4500-5000株/畝;間作,窄行42 cm ,寬行133 cm,窄行上種2行玉米,行距33 cm,株距13-17 cm,寬行間種3行大豆或2行馬鈴薯,玉米種植3800-4300株/畝,注重合理澆灌,洼地注意田間排水,以減少蟲害的發生。
五、結語
春播前進行精耕細耙,或在初齡幼蟲期鏟除雜草可消滅部分蟲、卵。亦可用泡桐或萵苣葉誘捕幼蟲,對高齡幼蟲也可在清晨到田間檢查,發現有斷苗,撥開附近的土塊,進行捕殺。建議實行輪作,倒茬制度,改善栽培技術,加強農業防治,適期早播,避開蟲害發生高峰期,小地老虎的防治還應根據各地危害時期的不同,因地制宜,采取以農業防治和藥劑防治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措施,防早防小,從而更好的保證玉米苗齊苗全,最終達到提高玉米產量的目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