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從高職院校中外合作韓語專業精讀課程建設的現狀出發,對學情、教材、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了分析、討論。
關鍵詞: 高職;中外合作;精讀;課程建設
一.學情分析
1992年中韓建交前,我國僅有北京大學等幾所本科院校開設有韓語專業。建交之初,山東大學、大連外國語學院等一些本科院校也相繼開設了這一專業。大專以及高職院校的韓語專業則是后來隨著“韓流”的興起而開始成長起來的,浙江旅游職業學院的韓語專業也是如此。由于開設的時間不長,也不能機械地照搬本科院校的經驗與模式,所以,我們只能不斷地探索與實踐。韓語精讀作為浙江旅游職業學院韓語專業課程中一門最為重要的課程,其建設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探索與實踐的過程。
韓語精讀課程是浙江旅游職業學院實用韓語專業和中韓合作班學生的一門極為重要的專業必修課程,共開設五個學期。一門課程的目標與定位,在于學的人是什么樣的人,學的人是拿它來干什么的。浙江旅游職業學院學習韓語精讀課程的學生是中韓合作班的學生。按照既定的培養方案,中韓合作班的學生是要在浙江旅游職業學院學習兩年半之后插班到韓國的順天鄉大學重新選擇專業最終拿到順大本科文憑的。所以,可以說對于這部分韓語專業的學生來說,在浙江旅游職業學院學習韓語是為以后的出國深造打基礎的。學生進入韓國的本科課程之后,最緊要的就是要能進行日常交流,再者就是要能聽懂專業老師的課、閱讀得了相關的專業韓文書籍并能用韓語完成作業。另外,從浙江旅游職業學院畢業后直接就業的學生有一半以上選擇在韓企工作。對于這一部分學生來說,他們的工作除了要求他們可以用韓語進行日常交流之外,還要求他們可以用韓語進行跟工作相關的溝通。 如此看來,不管是以后要深造的學生,還是要就業的學生,他們都需要用在浙江旅游職業學院學到的韓語進行日常的交流。另外,他們也都需要在浙江旅游職業學院學習到可以跟他們以后的專業結合的韓語。
根據學生的上述需要,我們將韓語精讀課程的首要教學目的定在培養學生韓語聽、說、讀、寫能力方面。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聽、說、讀、寫能力,才可能運用韓語順利地進行日常交流。
另外,考慮到學生走出浙江旅游職業學院之后要面對的專業,我們應該做些什么呢?就業或者是在韓國進入本科階段后,他們學習的專業多種多樣,他們工作所涉及的專業領域更是五花八門,比如有的要求會旅游韓語,有的要求懂營銷韓語等。但是,他們在校學習韓語的時間往往不超過兩年半,在這短短的兩年半時間里,不太可能把一門外語學精通,更不可能顧及專業領域的韓語。所以,客觀的說,很多學生畢業后并不能聽懂韓國老師的專業課、也不能用韓語處理各種業務,因為這些都會涉及到大量的專業詞匯、專業表達方式。這就要求離開了浙江旅游職業學院課堂的學生具備很強的韓語自學能力。所以,通過韓語精讀教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這一課程的一個深層目的。外語教師在進行具體的知識傳授的同時,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這是我們在進行課程建設過程中認識到的、并努力付諸教學實踐的一個道理。針對課堂上的韓語精讀教學不能應對專業場合的交流這一問題,除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之外,還可以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了解學生的意向,進行專門的、個別的指導。
二.教材建設
教材問題一直是韓語精讀課程建設過程中非常關注的問題。韓語教學,特別是高職院校的韓語教學還處于起步階段。雖然目前隨著“韓流”的興盛市場上各式各樣的韓語教材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但由于一些人急功近利、操之倉促,未免魚龍混雜,適合高職院校韓語專業的精讀教材更是少之又少。目前韓語精讀正在使用的主教材是世界圖書出版社出版的《延世韓國語》以及配套的《延世韓國語活用練習》的第一到四冊。這套教材每課都明確地分為課文、單詞、聽、說、讀、寫幾個部分,有配套CD和練習冊,練習冊內容豐富、要求明確。且每個單元都有一些專門地介紹韓國文化的內容,便于學生了解韓國文化、開闊視野,樹立“全球化”意識,應對日后“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戰。
三.教學過程
第一,整體把握教材體系。《延世韓國語》這套教材內容科學合理,對在韓國教授韓語的韓國人教師和在韓國學習韓語的外國留學生來說是一套到目前為止最為理想的教材。在國內使用它,就得面對語言環境不足與教師專業素質方面的雙重挑戰。于是,我們在以下方面做了努力與實踐。在使用這套新的教材前,我們針對教材的編排體系以及以后的授課方式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并針對可能存在的問題做了充分的準備。認真劃分每一課的教學模塊,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謹慎對待學生的反饋信息,整體把握教材體系,明確教學目標。
第二,努力提高自身專業水平。韓語精讀課程不僅要求教師有過硬的韓語語言能力,還要求他們有扎實的語言學功底。為此,教學團隊的各位教師利用工作之余積極進行社會服務與實踐。通過這些活動,專業教師的韓語語言能力得到了不斷的鍛煉與提高,同時,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也更多地體會到了語言學習的方法與規律,更精更準地掌握各個語法的用法,更精更準地掌握語言學知識,從而更精更準地指導學生的韓語學習,更精更準更簡潔易懂地解釋韓語的語言現象,做到厚積薄發、操之自如。
第三,發揮團體力量、協同作業。因為延世大學的這套教材是一個兼顧到聽、說、讀、寫的有機整體,所以,在授課過程中,就更加要求精讀教師與聽力、口語教師的密切合作。為此,專業教師經常和韓國外教見面,商討教學責任的劃分、具體的教學方法等問題。各位專業教師通過集體備課、互相聽課等活動確保、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第四,注重學生自學能力培養。如上所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韓語精讀課程的一個重要目的。如今的社會是個知識爆炸的社會,新的詞匯、新的語言現象也在不斷產生,宏觀地講,記住一個單詞、背一個語法,遠遠沒有掌握怎么樣學好一門外語重要。學習外語的人往往會受到他的母語的影響,因此,我們在相關語言教育理論的基礎上,采用對比的方法,把對母語是漢語的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最困難的詞尾和助詞部分單列出來制成課件,在講授一個散在在課文中的助詞或詞尾時,同時告訴他們這個東西在整個韓語語法系統中所處的位置,幫助學生構建一個立體的語法系統,以便他們將來可以快速地為新遇到的語言現象定位。
四.評價方式
教的怎么樣,很大程度上要看學的怎么樣。看學的怎么樣,一般采用考試評價的方式。經過幾年的建設,韓語精讀課程也建立了自己的試題庫。在考試的方式方面,除了筆試外,還適當地增加口試內容。特別是第一學期韓語班并不開設專門的口語和聽力課程,這就需要韓語精讀課程在進行筆試的同時不能忽視對口語和聽力的測評。另外,在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練習冊等教學資源,加大了過程性評價的力度。比如平時的課堂提問、聽寫、課文背誦等情況都被做了記錄并在其末測評的時候作為參考;另外是進行階段性的小型考試,這種考試本著“學什么,考什么”的原則,主要考查學生對所學單詞的識記、對語法的應用情況等。這種考試跟教學很貼近,能夠很好地督促學生學習,更能讓教師及時地得到學生的反饋信息,觀察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并據此進行不斷地改進與實踐。還有就是利用現有的韓語能力考試歷年的試題定期地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評價,并根據評價過程中反饋的信息及時改進教學。
參考文獻`
[1]延世大學韓國語學堂.延世韓國語1-4.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4.
[2]延世大學韓國語學堂. 延世韓國語活用練習1-4.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4.
[3]武斌紅 馬瑞.綜合韓國語(上、下).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