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錦瑜
【摘要】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心智發育的關鍵時期,數學這門貼合生活情境、注重實際運用的重要學科可以幫助學生培養邏輯思維、鍛煉獨立思考能力.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發現初中學生的思維發展還不成熟,傾向于跟著教師的教學節奏按部就班學習知識,很少有獨立思考的意識,這就需要教師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幫助學生學會思考.對幫助學生培養思考能力,本文提供了筆者教學實踐中探索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策略;獨立思考
初中階段是學生邏輯思維逐步成熟的關鍵時期,數學學科可以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思維鍛煉.通過教師的教學引導,學生探究數學問題的過程,可以幫助學生養成思考的習慣,面對數學難題和各種學習困惑可以迎難而上、開動腦筋尋求答案,而不是困足不前,坐等教師公布答案.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應使用哪些教學策略來幫助學生學會思考呢?
一、多設置疑問,喚起求知欲望
傳統教學中,教師考慮到教學進度,更多擔任課堂主導者這一角色,把課堂內容排得滿滿的,留給學生消化、思考和質疑的時間較少,學生的重點都放在埋頭記筆記上,生怕漏記一點內容.這種課堂是被動的課堂,學生在課堂上的心態是波瀾不驚的,不能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有學生反應自己在課堂上有問題往往都憋著,想等課下找時間問教師,可等到課下自己又忘了,這就形成了學生知識體系的盲點.教師在每節課堂教學的末尾可以提出關于下一節新課的兩到三個問題,并在下節課課前熱身環節挑選學生回答,讓學生對教材新知識提前預習,在實際課堂學習中不會因對新知識的陌生感而限制學生質疑思考的空間.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新的知識點,結合學生實際生活設置問題,學生會瞬間被喚起求知欲,探索新知識與生活中熟悉實物的聯系.如學習“多邊形及其內角和”一節,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尋找所處課堂中存在的各種多邊形,挑選幾名學生上黑板畫出自己認為最復雜或是學生最關注的多邊形,由學生從某一固定點開始把多邊形劃分為多個三角形,理解多邊形內角和的算法.再比如,學生學習“二元一次方程”時,教師根據學生中大熱的“王者榮耀”手機游戲出題:曹操和周瑜一次傷害分別可以打出多少,趙云生命多少,已知曹操出手三次時間周瑜可以出手四次,干掉趙云各自出了幾招.學生解答時興味盎然,列錯或解錯方程學生會覺得很沒面子,遇到其他應用題也會以此作為類比幫助學生快速找到題中各變量的正確關系.教師以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為例子,學生通過的切身體會,知道面對一個問題應該如何下手,知道從哪些角度來思考問題,才是學會思考.
二、多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學習高度凝練的數學概念和推導解題過程容易覺得枯燥乏味,重復性的學習很難讓學生花心思去思考知識點怎么來的、為什么這樣.有學生和筆者說自己是這樣開始喜歡數學的,在某一次家庭作業中突然想做附加題,嘗試了幾種解法后得到了答案,感覺自己征服了數學,頓時特別有成就感.說明學生興趣會激發主動思考,思考的成果會喚起學習動力.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注重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創設情境,為課堂增添調味劑,如講一個與知識點相關的笑話、提一個有趣的問題、與學生開展互動都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初中數學的知識并不很復雜,教師以講代練是一節課,學生自主探究學習也是一節課,具體怎么呈現給學生很考驗教師的教學水平.學生在數學課上體會到樂趣,會期待每一節數學課帶給自己驚喜,產生對數學教師和數學課的喜愛與支持,會產生學習數學的無窮動力.如,學習“正數與負數”這一節內容時,教師請一名學生出來,假設學生前后座位每排為一米,以某一排為原點讓學生前后左右移動位置,幫助學生理解正數負數的概念.這樣的互動可以營造一種歡樂融洽的學習氛圍,一改理解數學概念的枯燥感,學生在放松的心態下可以更好理解新知識,這樣的新奇體驗在學生記憶中埋下一個點,遇到類似的題會迅速在腦海中“出現一名同學”,把這名同學挪動位置來輔助自己解題,學生的學習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再比如,學習勾股定理時,教師讓學生以教室某面墻壁的墻角為原點,以墻高和墻寬為直角邊,輔助學生在腦海中構建一個直角三角形模型,幫助學生增強空間想象力,也有助于學生進入高中后的立體幾何學習.
三、多鼓勵學生,增強學生信心
教育工作者肯定都聽過給兩個班學生測IQ的教育心理小故事,可見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過程中信心非常重要.雖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但初中階段的學生脆弱又敏感,不能很好承擔和消化別人對自己的負面評價.教師在教學中要多鼓勵肯定學生,傳遞給學生正能量,學生無形中增強了自尊、自信、自強的心態,會產生無窮的學習動力,可以正視學習中遇到的挫折,通過思考發現自身的問題所在,找到努力前進的方向.
筆者在教學中,給學生說過這樣一種心理暗示:學生可以把自己當成柯南,把每一道應用題當成一個案發現場,題中給出的條件就是案中的線索,通過自己的探索,把線索捋出來,指向那個唯一的“兇手”,也就是題目的答案.學生真的會覺得自己就是為題目討回公道的正義使者,面對難題的挑戰不松懈不放棄,要對得起每一個題目,在不斷解答難題中獲得成就感,自然越學數學越有動力.
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仔細分析青少年學生的心理特征,運用多種策略,幫助學生學會思考,培養良好的思考習慣,為今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方亞寧.談談對初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觀《數學活動》課教學引發的思考[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4(10):224-225.
[2]王珂.基于發生認識論的初中數學教學的思考[J].西部素質教育,2016(2):1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