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斌
【摘要】數學來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應用于生活,教師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構建小學數學生活化課堂,使學生的學習活動豐富、主動,促使學生樹立把數學與生活密切相聯系的意識,很好地運用自己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努力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應用能力;途徑;情境;聯系生活
數學不僅是一門科學,也作為一種工具.數學來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學生的應用能力培養是符合我國素質教育要求的,是我國現階段小學教育的重點任務,有利于學生以后的學習與發展.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出發,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讓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一、創設教學情境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教學數學,要瞄準與學生生活經驗的最佳聯結點,并架起橋梁,將數學知識因貼近生活而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感受生活化的數學,用數學眼光看待周圍的生活,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和素養,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例如,在學習“植樹問題”時,先在教室講清植樹要求(間距2米,總長20米、30米、40米),分好組(10人左右為一組),分好工(一人當組長,一人當記錄員,其余人當樹苗).然后把學生帶到操場,組長指揮模擬植樹,做好記錄(教師拍好照片備用).再回到教室,分析記錄,總結規律.這樣,學生親身經歷過,對所學規律理解更深,記憶更深.還可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主動參與新知識的探究,在獲取知識的同時體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讓學生經歷了一次知識發現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小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對于提高學生素質,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鼓勵,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如除法的計算,都是先學除數是整數的,再學除數是小數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觀察除數分別是整數、小數的除法式子,讓他們尋找這些式子的相同處和不同處,從而使學生發現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比除數是整數的除法新在哪里.例如,教“三角形的認識”一課,讓學生從生活中熟悉的紅領巾、自行車車架、電線桿架、橋架等引出三角形,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認識三角形的穩定性,并運用它來解決一些實際生活問題.如修補搖晃的椅子,學生會馬上想到應用剛學過的“三角形穩定性”,給椅子加上木檔子形成三角形,從而使椅子穩當起來.這樣,使學生學得容易且印象深刻,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提出的疑問,我要么根據所提問題的特點,運用以舊帶新、比較討論、觀察發現、啟發誘導等教學方法進行釋疑;要么根據問題的類型,分別運用發散求異、逆向求異、對比求異的方法解決相同的問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科思維的嚴密性和靈活性.通過這樣的教學,不僅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而且能使學生在解題時,學會運用轉化的思想,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可以服務于生活,能有效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這是教師首先解決的問題.為此,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例如,讓學生坐在班級里可以認識到豐富的幾何圖形;在商場買衣服時經常會遇到打折的問題;學生從家到學校,在行程中蘊含路程、速度和時間的關系等.這些具體的數學問題,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并能抽象出數學問題,充分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培養學生的數學問題的意識,為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奠定基礎.再如,教學有關“三角形的認識”時,首先引導學生從熟悉的生活中找出三角形的有關實物,比如,紅領巾、自行車車架、電線桿架等,然后讓學生動手畫一畫這些三角形,通過動手實踐做一個三角形的支架,再讓學生通過推拉等實踐活動認識三角形的穩定性,這些實踐活動,都為運用三角形解決一些實際生活問題打好基礎.教師應根據教學的內容,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幫助他們在形成知識、技能的同時,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感受數學廣泛應用生活之中.
四、拓展課外學習形式
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應用意識的主渠道,課外活動及作業是培養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必要補充.數學知識的學習僅滿足于課堂教學實踐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將課堂與課外有機地結合起來,將課堂上的知識拓展到課外,采用多種形式,為學生創設無限的課后應用知識的空間.如,(1)小調查形式.學了統計知識后,可讓學生調查家庭每月消費情況,再繪制成統計圖表,從中了解消費的支配情況,以便做出合理調整.調查自己家里每個月的水電費的支出情況,計算一下這個月比上個月節省了百分之幾還是增加了百分之幾.(2)小論文形式.學了利息的計算之后,讓學生通過調查利率,對比計算同樣的錢,是存入銀行還是購買國債得到的利息多,來寫一篇《怎樣使自己的錢增值》的論文.(3)數學日記與數學周記形式.以周記為例,讓學生通過一周學習之后,寫一則周記.可從以下幾個內容去寫:① 這一周主要學了哪些數學知識;② 在生活中碰到了哪些與之有關的問題;③ 應用哪些知識解決了這些問題;④ 學習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數學不僅是一門科學,也是一種工具,所以,數學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掌握知識的層面上,教師要將數學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這是數學學科教學的方向;對于學生來說,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學會應用,這樣才能使所學數學富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實現數學的價值.
【參考文獻】
[1]許佳.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自主學習教學模式[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0(12):98.
[2]李紅俠.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J].好家長,2014(47):69.
[3]周旭.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5(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