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彥彬
摘要:知道現代通信的種類和方式;了解為通信付出辛勤工作的人,受到思想熏陶;激發探究科學奧妙的濃厚興趣,培養收集和運用信息的能力。
關鍵詞:現代通信 興趣 能力
一、說教材
本課是小學《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主題三《方便快捷的現代通信》中的內容。這個主題是根據課程標準中“知道現代通信的種類和方式,學會一些常用的通信方法,感受通信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的內容要求設置的。“通信家族兄弟多”以學生喜愛的圖片形式展示了通信家族中的信件、電報、電話、傳真、電話和互聯網,特別以學生熟悉的、有切身體驗的電話為重點,巧妙地滲透了移動電話的發展史。
根據四年級學生已經接觸并使用過一些現代通信方式,如發電子郵件、打電話、發短信等的實際情況,以及教材的編排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道現代通信方式的種類和方式。
2.培養學生用觀察、對比、調查等方法,了解事物的能力,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3.體驗并感受通信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了解為通信付出辛勤工作的人,并感謝他們;激發探究科學奧妙的濃厚興趣。
本課重難點:掌握現代通信的種類及方式,培養學生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兩個為主、四個深度”的課改理念,達到體驗中感悟情感,活動中歸納知識,參與中培養能力,合作中學會學習。主要采取:
1.小組合作探究:針對學生對現代通信方式的一些生活經驗,設置相關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引導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看法。通過對各種通信方式的討論和對比,使學生加深對現代通信方式的了解和掌握。
2.情境教學法:感受現代通信方式和人們生活息息相關時,主要采取情境教學法,加入一些視頻、圖片,增強對現代通信方式的作用的了解。
三、說教學過程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有個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了一半。”為了在開課伊始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設定第一個環節為:
(-)創設情境,引入話題
上課伊始,我設計一個情境: 出示課件:小鳥、田鼠、青蛙、箭帶的圖片,學生回答,講故事:5000多年前,古代俄羅斯南邊的斯齊亞人將這四樣東西送給了波斯王,波斯王開始還有些疑惑,但琢磨了一下,便不禁勃然大怒,同學們,來猜一猜這封信的意思吧。(學生猜測)
在學生恍然大悟中感受到古代通信的不方便,從而導入新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品德課程必須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為了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提高學習效率,我設定了第二個環節:
(二)展開話題,合作體驗
1.微課助學,培養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在這個環節中,學生在課前自學的基礎上,觀看微課,了解現代通信的知識,對課前任務單進行完善補充。
2.小組合作,培養分析信息的能力
小組交流,說說自己對這些通信方式的認識。在小組充分討論的基礎上,全班交流探討這些通信方式有哪些優點?還有什么不足?通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進一步了解這些通信方式。
學生深度自學、深度合作之后,老師就要提供給孩子一個展示的平臺,在展示中,老師要適時的引導孩子去思考現象背后的事情,讓孩子的認識與思維有更高的發展,設計以下環節:
(三)展示點撥,情感升華
1.小組展示交流合作內容;結合學生的交流,通過移動廣告情境再現讓學生體會到現代通信的最高價值是挽回一個生命;了解一些公益電話的使用。
2.歸納總結兩種現代通信方式的特點,引發學生通信背后的思考:現代通信的便捷來自默默奉獻的郵政人和電信人,感謝他們的付出。
(四)鞏固運用,達成目標
古人說:“學以致用。”知識如果只掌握了而不會運用的話,那只是一些文字組成的廢話罷了。這些現代通信方式學生如果不會根據具體的情境去選擇運用,那也只是勞而無功。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出現,我設計了第四個教學環節:
1.表揚大家的表現,想要給每位同學送上一份獎品,忘了帶,怎么辦?
2.上完課我要回到自己的學校,怎么聯系等在外面的朋友呢?
3.每一節課之后,和同學們一樣,老師都要寫寫哪些地方做的好,哪些地方還要努力,這叫反思。可是這堂課的反思,咱們在場聽課的評委要,我該怎么辦?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溫故而知新”,孔子的這些名言,告訴我們適當的回顧、總結是多么重要。所以,在課堂即將結束時,我設計第五個環節:
(五)課堂總結,自我反思
學生談談自己的收獲,可以說說學到的知識,更要說說自己獲取知識的途徑,并對自己的課堂表現做個評價。教師相機布置作業:“未來的通信方式會是什么樣子呢?展開想象的翅膀來設計吧,想不想讓老師知道?但是下課時間到了,同學們會用什么樣的方式告訴老師呢?”再一次對現代通信方式進行實踐。
四、說板書設計
通信家族兄弟多
信件-------郵政通信
奉獻
電話--------電信通信
本課的板書是根據學生課堂生成有機完成。
五、說教學特色
本節課打破傳統授課方式,體現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充分體現信息化教育的優勢。也就是說,既要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特別是兩段微視頻不僅僅讓學生了解通信的種類,還有意培養學生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力求在恰當的時間應用合適的學習技術達到最好的學習目標。
參考文獻:
[1]l趙小燕.品德與社會教師用書[M].泰山出版社,2015.
[2]教育部.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實驗稿)[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作者單位: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東莊鎮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