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世鵬
摘 要:本文從評價原則、構建評價體系的對策及意義等幾方面對藝術設計專業“多元互動”教學模式評價體系進行了論述,構建藝術設計專業“多元互動”教學模式評價體系是促進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建設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實施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管理的重要方式,對深化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藝術設計;“多元互動”教學模式;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33-0185-02
一、前言
“學—導多元互動”教學模式是指基于現代教育技術基礎上,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學生與教師共同參與到課程教學之中的一種教學模式。藝術設計是藝術、技術和科學的交融結合,具有集成性和跨學科性的特征,更適宜采用開放式的、多元化的“學—導多元互動”教學模式。
教學評價是檢驗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是教育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是控制、調節教育教學過程的信息反饋機制,構建藝術設計專業“多元互動”教學模式評價體系可以為教師的教學工作提供反饋信息, 通過對藝術設計教學活動的過程和結果進行測定、分析, 進而給以客觀衡量和價值判斷,以便教師能夠及時調整和改進教學工作, 從而提高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質量, 保證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
二、藝術設計專業“多元互動”教學模式評價體系的評價原則
教學評價的原則就是人們對教育評價規律的認識,確立藝術設計專業“多元互動”教學評價原是為了更好地構建藝術設計專業“多元互動”教學模式評價體系,具體來說,在進行藝術設計教學評價中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單項評價與綜合評價相結合
單項評價是指對評價對象從某個側面進行的評價,綜合評價是指對評價對象進行完整的系統的評價。藝術設計專業“多元互動”教學模式評價體系是一個復雜的系統,雖然對各層次各方面的評價都有一定的相對獨立性,可以單項評價,但是這些單項評價又是相互連結在一起的一個有機整體,只有將單項評價與綜合評價協調起來,密切配合才能使教學評價取得實效。
(二)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
所謂定性分析,是指對教育過程和結果的性質進行分析,這種分析側重于事物質的方面;所謂定量分析,是指對教育過程和結果從數量方面進行分析,這種分析側重于事物的量的方面。藝術設計專業“多元互動”教學評價是對藝術設計 “多元互動”的教學過程和教育結果進行價值判定,既需要定性分析,又需要定量分析,必須要把這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使得教學評價的結果更加全面客觀。
(三)靜態評價與動態評價相結合
靜態評價是指對評價對象已經達到的水平或已經具備的條件進行判斷;動態評價是指對評價對象的發展狀態的評價。藝術設計專業“多元互動”教學模式評價應該將靜態評價與動態評價結合起來,進行教學評價的縱向比較和橫向比較,有利于發現藝術設計專業“多元互動”教學模式的發展潛力和發展趨勢,激發被評價對象的進取精神。
(四)評價與指導相結合
教學評價是按照一定的原則,標準對評價對象已完成的行為作出判定,使得被評價者從中受到有益的啟發和教育。指導是教育評價的繼續和發展,它把教學評價的結果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加以認識,使得評價對象能掌握自身發展的方向,發揚優點,克服缺點,取得更大的進步。
在藝術設計專業“多元互動”教學模式評價體系中應該從教學評價到指導,再從指導到教學評價,往返無窮,這是提高藝術設計“多元互動”教學活動最有效性、科學性的發展過程。
三、構建藝術設計專業“多元互動”教學模式評價體系的對策
(一)明確評價目的
藝術設計專業“多元互動”教學模式評價體系的構建可以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改進教學管理工作, 提高藝術設計教育教學質量。
具體看來,藝術設計專業“多元互動”教學模式教學評價的目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診斷教學問題
通過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可以檢驗藝術設計專業“多元互動”教學模式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運用得當與否,也可以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從而調整教學策略,改進教學措施,有針對性地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只有構建一個藝術設計專業師生“共贏”與“共責”的教學評價制度系統,才可能正真將教師主導與學生自主學習的“多元互動”教學模式引入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之中,讓雙方真誠地互動起來。
2.提供教學反饋信息
教學反饋信息是指導與調控教學的重要依據,教學評價不僅為藝術設計專業教師判定“多元互動”教學狀況提供了大量反饋信息,而且也為全面了解自主學習情的況提供了直接的反饋信息。只有重視教學評價的作用、對教學反饋信息進行客觀地、充分地分析,才能實現對藝術設計專業“多元互動”整個教學過程的有效控制,提高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質量。
3.對教學進程進行調控
教學評價可以對藝術設計專業“多元互動”教學活動進程進行有效調控,實際上,客觀地判定教學的效果,合理地調節、控制教學過程,使之向著預定的教學目標前進,也正是藝術設計專業“多元互動”教學評價追求的基本目的。教學評價對藝術設計專業“多元互動”教學活動的調控是建立在對教學效果的驗證、教學問題的診斷和多種反饋信息等基礎上的,具體表現為對教學方向、目標的調整,教學進度、節奏的改變,教學方法、策略的更換,以及教學內容、教學環境的調整,等等。
(二)建立多元化的評價主體群
教學評價主體是主導教學活動評價活動的人與團體。要使對藝術設計專業“多元互動”教學模式的評價結果更加客觀、科學、公正、合理, 就必須建立一支多元化、高質量的教學活動評價主體群。
首先,學生是藝術設計“多元互動” 教學活動中學習的主體, 是最有發言權的評價主體。endprint
其次,教學評價主體必須包括一些教學評價專家,既要包括教育理論方面的專家,也要包括藝術設計本專業專家,這樣可以保證給予藝術設計“多元互動”教學活動全面、客觀、公正的評價。
再次, 藝術設計專業教師也應參與教學評價,他們對藝術設計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都比較熟悉, 能夠為評價對藝術設計“多元互動”教學提出相對客觀的建議。
(三)采取有效的評價方法
要想提高教學評價的質量就必須采取有效的評價方法。教學評價的方法具體指建立評價指標體系的方法、搜集評價資料的方法、分析處理評價資料的方法和進行價值判斷的方法。
首先, 要建立科學的藝術設計專業“多元互動”教學模式教學評價指標體系, 這是最基本、最關鍵的一步,尤其需要指出是這種教學評價指標體系不能以文科或理課的共性標準來代替藝術設計學科的特殊標準,要根據藝術設計學科自身的特點來建立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才更有針對性。
其次,要盡可能的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由于藝術設計專業“多元互動”教學模式本身的多元化、多因素性,使得單純采用某一種評價方式不可能給予教學活動以全面客觀的評價,只有采用多元化的綜合評價方式,才能使評價結果客觀公正。
最后, 在對藝術設計專業“多元互動”教學模式教學評價中應該注重新的技術手段的運用。如今,網絡技術在教學評價中廣泛的運用使得教學評價的效率大大提高,
也使教學評價的結果更加準確有效,有說服力。
(四)合理利用評價結果
檢驗、測量并判定教學效果,是教學評價最重要的一項職能。藝術設計專業“多元互動”教學模式教學評價結果必須回歸到教學評價目的,評價結果并不意味著一切工作的結束, 而恰恰是教學質量提高的開始。對藝術設計專業“多元互動”教學模式評價結果應當做恰當的分析與處理, 使評價結果更接近于客觀公正,我們就可以根據這些評價結果,最大可能地改進藝術設計教學方法和方式,改善教學的條件,更好的將教師的導學跟學生的自主學習合理的結合起來,千方百計地發揮學生的獨立思考的能力,從而提高藝術設計教育的教學效果和質量。
四、構建藝術設計專業“多元互動”教學模式評價體系的意義
構建藝術設計專業“多元互動”教學模式評價體系可以激勵教師教學,學生自主學習,是提高藝術設計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更是藝術設計教學增值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對深化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首先,構建藝術設計專業“多元互動”教學模式評價體系具有方向導向的作用,通過科學化、規范化的評價目標、指標體系的指引,可以為藝術設計專業進行教學改革提供重要的依據,明確教學改革發展提高的方向。
其次,構建藝術設計專業“多元互動”教學模式評價體系可以對藝術設計教育活動的優劣進行甄別,通過對教學工作的評價,協作學校、系部了解藝術設計專業“多元互動”教學模式的現狀,發現評價對象存的問題以及形成原因,以便及時提出解決的對策,使藝術設計教學工作不斷趨于完善。
再次,構建藝術設計專業“多元互動”教學模式評價體系采用科學的、客觀的標準進行評價,此教學評價體系把不同的被評對象歸入不同的層次,處于不同等次的被評對象通過比較,自然會激起爭先的愿望,優秀的教師可以脫穎而出,為其他教師提供榜樣和示范,從而形成良性教學競爭的環境,起到激勵教學的積極意義。
五、結語
藝術設計教育是國家經濟發展戰略的重要的教育內容之一,隨著全球化經濟與多元化文化的發展,藝術設計對經濟發展的促進性作用日顯重要。
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藝術設計專業“多元互動”教學模式評價體系通過強化教學質量意識,建立科學的、全面的評價指標體系,可以對藝術設計專業“多元互動”教學模式進行不斷調整或糾正,從而使藝術設計教學質量趨于最優化。
參考文獻:
[1]潘魯生.設計藝術教育筆談[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5.
[2](前蘇聯)巴班斯基著,張定璋等(譯).教學過程最優化:一般教學論方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張玉田.學校教育評價[M].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8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