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國
摘要:以往的初中教育往往忽視對體育鍛煉對學生的重要性,造成學生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存在意志力薄弱、身體素質差、心理不完善等問題。在新課改之后今天,體育教學的重要性不斷被提升,人們逐漸意識到其對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重要性。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全面發展,使得體育教學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與標準,要求其不僅僅注重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還有要求其對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也要有所幫助。通過利用體育教學達到鍛煉學生心理素質的目的,需要教師、學生、學校三方面相互合作、相互協調。本文通過講述體育教學對增強學生心理素質的重要意義,并詳細分析了其加強鍛煉的幾種方式,希望對初中生的心理素質提升有所幫助。
關鍵詞:初中生;體育教學;心理素質;鍛煉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1-0219-01
1.重要意義
人教版的體育課教材,其教學宗旨就是"健康第一、全面發展",其中這個健康就包括身體與心理健康兩個方面,全面發展就是在身心健康的前提下,通過師生間的合作學習,達到提升學生學習與解決問題能力的目的,從而對學生未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1.1 緩解心理壓力。初中時是進行大量基礎知識儲備學習的階段,與這個階段之前的學習相比,其學習類目有了明顯的增多,其學習難度也有了明顯的增加。學生在進行學習時,如果不能科學調整學習狀態,就會形成學習壓力以及厭煩的心理,是不利于以后的深入學習的,而且這個年齡階段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產生叛逆心理。對于這些存在的問題,如果老師不進行及時溝通與疏導,可能影響學生某科目的學習或者整個階段的學習,甚至影響其所作所為。而體育教學中其存在的各種方式,都是有助于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煩躁心理。老師通過體育課堂的教學形式,讓學生的身心得到放松,讓內心的不愉快情緒得到宣泄,同時有助于正確的處理方式,再進行學習時,其效率必將得到提升,在遇到類似問題時,自身也能得到有效處理。
1.2 鍛煉身心。體育課與文化課的區別是,文化課主要從事腦力活動,而體育課主要以體育鍛煉為主,通過體育鍛煉使身心得到放松,同時慢慢的腦子也到短暫的歇息,便于知識的梳理。通過體育鍛煉能增強學生實踐的能力,讓其身體健康指標達標的同時,使其精神得到放松,思維更加活躍,讓自身的各項機能得到協調,為下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1.3 磨煉意志力。人教版對體育教學有一定的要求,對學生的動作要求都有一定的標準,只有通過不斷地練習,才能達到要求。這個鍛煉達標的過程,就是對學生心理素質進行磨礪的一個過程,長時間的磨礪,使得學生的意志力不斷增強,使得其面對問題的能力不斷增強。
2.加強鍛煉的方式
2.1 因材施教。體育老師在進行教學時,要根據每個學生的情況進行鍛煉方案的制定。
2.1.1 科學定量。由于學生的原有基礎不同,進行運動量安排時要合理。男生和女生在進行同一類運動時,其標準也應該有所區別。比如進行籃球運動時,男生整體的素質要強于女生,對男生的運動量要求要高一點,對女生的量要稍微低一點,這樣使得男女生的都得到科學的鍛煉。為了防止有特殊情況,進行授課時,要積極與學生打成一片,對每一個人的狀況都有了解,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2.1.2 提升素質。老師的自身素質是決定其教學質量的一個關鍵因素。老師以為采取落后的教學方式,可能無法提起學生的上課興趣,老師只有不斷學習新的教學方式與理念,才能達到更好地教學效果。比如,以教材上的知識為基礎,去網絡上搜尋新型的動作鍛煉形式,逐步達到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目的,同時使自身的知識儲備得以更新。
2.1.3 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在進行教學時,不能只是死板的教授,檢驗,要對每個學生在鍛煉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記錄,同時進行總結分析,判斷是自身的教學出現了問題,還是學生方面的問題,然后找到解決方式,進行反思。同時對學生這個時候遇到的各種心理問題要進行及時溝通、解答,解決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幫助其提升體育鍛煉效果,從而達到磨礪心理素質的目的。
2.2 鼓勵與挫折教育。面對挫折與鼓勵,如何應對是體現一個人心理素質的做好表現。通過鼓勵教育與挫折教育相結合的方式去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是一種很有效的教學方式。初中這個階段是學生三觀形成的一個重要時期,必須增強對學生的關注,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三觀。在進行體育教學時,要獎懲結合。
2.2.1 鼓勵教育。對于在體育教學中很努力,但其鍛煉效果不佳的學生,我們要找出其弊端,對其進行細心指導,幫助其提升。同時發現其進步時,及時進行鼓勵與表揚,提升其對自己的信心,當他認為自己的不行時,自信的告訴他可以,從而達到提升其心理素質的作用。
2.2.2 挫折教育。當初中生做的好時,容易驕傲自滿,體育鍛煉也是如此。面對鍛煉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為了防止其驕傲自滿、止步不前,需要對其進行挫折教育,但是不能直接去向他說明,打擊其自信心,表揚通過點到為止,同時告訴他,一些比他還優秀,但是比他還努力的人,順便對其運動中還可以進步的地方進行指出,間接向其說明,雖然你表現的很好,但是其實還是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只要你繼續努力,不驕傲自滿,相信一定還能取得更加優秀的成績,利用這種方式,能提升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達到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