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慧敏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促使人們在追求社會經濟效益的同時,對國民健康與身體素質等問題也越發看重,其中廣場舞作為近年來風靡社區的健身形式,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而群眾文化建設與廣場舞之間的關系也變得日益密切。本文通過淺析廣場舞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作用,以期我國廣場舞可以為社會發展提供更好的支持與保障。
關鍵詞:廣場舞;群眾文化;建設;作用
中圖分類號:G249.2;J7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33-0255-02
所謂廣場舞,是指以旋律簡單、律動感強的音樂為基礎,加之簡單的舞蹈動作,并以群體性為前提的舞蹈模式。由于廣場舞既可以陶冶情操,又可以強身健體,使得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均得到有效提高與滿足,并充分展現出當今社會人們對精神需求多元化的客觀現象。然而,廣場舞之所以受到了當今社會諸多人民群眾的喜歡,是因為廣場舞從人們的實踐中來,并在人們群眾的廣泛關注與創新發展下,上升到了文化活動領域。基于此,為了使當今的廣場舞得到更好的發展,基于群眾文化建設中對廣場舞的積極作用進行淺析顯得尤為重要。
一、廣場舞的含義
在當今社會廣場舞作為人們日常娛樂的重要形式,只要在場地平坦、居住人口較多的區域均可看到廣場舞的身影,可以說廣場舞已經成為社會文化、群眾文化的一部分了。廣場舞源于舞蹈,通過簡化使得這種舞蹈形式,更適合廣大人民群眾的舞蹈基礎與舞蹈學習能力,從而在以廣場為舞蹈活動核心,并向城鄉逐漸發展開來,越來越多的人民群眾參與到廣場舞中來,使得廣場舞擁有了許多時尚元素,并緊隨時代潮流,促使廣場舞與人們精神世界的交融越發緊密。
因此,隨著時代的發展,廣場舞使得人們的身體得到鍛煉的同時,也為建設群眾文化奠定了堅實基礎,尤其是在黨領導人們構建和諧社會的當下,廣場舞因具有極強的社會感染力、群眾凝聚力以及精神生活豐富性,應得到深刻認識與廣泛推廣①。
二、廣場舞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積極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人們的精神文明素養
精神是支持人們開展生活的思想動力,只有積極的精神才可使人們在實踐中發現美、感受美并享受美,從而使精神世界越發豐富,為精神文明建設提供養分。雖然,廣場舞是一種群眾性舞蹈活動,但是由于廣場舞由舞蹈演化而來,因此具有獨特的文化與藝術性,符合人們充實精神世界的需要。通過廣場舞的不斷發展,促使人們的審美情趣、藝術欣賞能力以及審美意識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這與群眾文化建設要求人們精神文明素養可以得到有效提高的需求相符,廣場舞積極作用可見一斑②。
(二)有利于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素質
文化素養是組建人們精神世界的重要部分,對人們的發展以及群眾文化的建設均具有積極意義,只有人民群眾文化素養保持在同一高度,才可改善當今的文化環境,使得社會文明程度可以有效提高。由于廣場舞具有一定的規范,并以整齊劃一、動作規范為基本要求,促使參與在廣場舞中的人民群眾必須要遵守相關規定,從而提高整個廣場舞團隊的水平,其中人們按照既定規范落實廣場舞的過程,可有效提高人民群眾的約束力、規范意識以及團隊精神,促使人們的文化素質得以提高。
此外,為更富廣場舞活動,當今社會逐漸以社區為單位開展了一些廣場舞比賽活動,而這種比賽形式,可極大程度振奮人們的精神、鼓舞斗志,從而達到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目的,通過廣場舞比賽,還可以推動廣場舞文化的交流,使得廣場舞可得到更好的發展③。
(三)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
構建和諧社會是黨領導國家落實“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切實辦法,只有構建和諧社會,才可為人們生活營建穩定和諧的氛圍,從而推動社會更好的發展,而通過廣場舞則可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積極力量。當天色將晚時,以廣場為中心會聚集許多附近生活的居民,由一人或多人帶領跟隨時下流行的音樂開始舞蹈,而這種動作簡單易學、節奏輕快的舞蹈形式則稱為廣場舞,而廣場舞起初并不是約定俗成的,而是在附近居民的溝通、商討以及創設下逐漸擴大的規模,其中人們探究并落實廣場舞的過程,就是增加人與人之間和諧溝通、有效交融的過程,為構建和諧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任何人只要想要舞蹈均可參與其中,并在其他人的耐心教導下很快可以融入這個群體,而群眾的融合就在這“主動參與”和“耐心引導”中得以落到實處,促使群眾的凝聚力更強,達到了構建和諧社會的目的④。
此外,群眾在開展廣場舞的過程中,可以提升集體觀念、增強民族交融與凝聚的力量,而家庭作為組成社會的基礎單位,鄰里間的關系和睦了,社區的生活氛圍安定了,便可實現構建和諧社會的偉大目標,促使當代中國文化的價值得以伴隨音符播撒在開展廣場舞的各個角落,使得群眾文化更富效用⑤。
(四)有利于推動體育運動文化的建設
雖然,廣場舞起初發展是具有極高的娛樂性,人們通過舞蹈可交流感情、豐富業余生活,但是隨著人們對身體健康的重視,加之廣場舞種類逐漸增多,使得人們也看到了通過參與廣場舞可提高身體素質的體育鍛煉性質。由于廣場舞節奏明確、動作簡單易學,無論男女老少均可參與其中,在歡快的節奏中舞動身體,并按照一定要求落實動作,促使骨骼與肌肉均得到有效舒展與鍛煉,加之舞蹈是有氧運動,可使機體細胞在運動過程中汲取更多養分,只要運動適量、動作適當,加之持之以恒的長久運動,便可達到提高身體素質的目的,并可成為豐富人人們體育運動形式的優質項目。針對運動來講除了可使運動對象的機體得到鍛煉外,還可有效落實心理鍛煉的目的,使人們感受到體育精神,并可做到堅定信念、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等方面。此外,由于廣場舞歌曲具有極高的律動感與感染力,使得人民群眾會在輕松愉快的舞蹈氛圍中,放松身心、融入群體并融入社會,這對形成群眾文化具有積極意義。雖然政府是構建群眾文化的主要部門,但是作為社會公民,均具有選擇、營建以及創造群眾文化的責任與義務,促使群眾文化可以真正做到反應人們的客觀生活,切實做到改善人們生活環境的目的,使得群眾文化建設更具實效性。由于廣場舞深受人們的喜愛,并具有一定的群眾基礎,促使廣場舞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中群眾文化的一部分,可起到提高民眾素養,且營建良好精神風貌的重要作用。在我國“全民健身”的浪潮中,推動體育運動文化的建設需要調動人們的積極性,并不能強制人們開展運動,而廣場舞作為擁有群眾文化基礎的運動形式,可有效提高人們的運動激情,從而推動社會共同文化建設的進程⑥。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今社會廣場舞作為豐富人們業余生活的重要形式,對滿足人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群眾文化素質、鍛煉人們的心理素質以及身體素質,均具有積極意義,加之當今社會構建和諧社會的大環境,促使廣場舞的實踐效用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因此為了使廣場舞可以更好的發揮及效用,黨與國家應為人們營造更好的廣場舞環境,提供場所、設施,并積極組織相關活動,促使人們可通過廣場舞,提高凝聚力以及社會歸屬感,從而為營建和諧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注釋:
①劉瑩.石家莊市廣場舞的開展狀況調查與分析[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4.
②李玉紅.廣場舞對社區群眾文化建設的積極作用[J].東方企業文化,2014(07):88-88.
③代迅.廣場舞:意識形態、審美文化與公共空間[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5(11):178-184.
④練秋蓮.論廣場舞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J].青年文學家,2014(06):167-167.
⑤俞祝琴.廣場舞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地位與作用[J].大眾文藝,2014(21):20.endprint